中國戰機現代化開啟者“殲-11”,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近些年,殲-10C、殲-11B、殲-16、殲-15、殲-20等先進戰機的相繼服役,使我國空軍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開始與國際舞臺接軌。在這眾多先進戰機之中,殲-11戰機對於我國的航天事業有著意義非凡的地位,正式由於它的加入才使得我國在戰鬥機領域上面開始飛速發展。而殲-11還要從蘇聯的蘇-27戰機說起,蘇-27一經亮相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漂亮的機身外形讓人看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款戰機,此後的蘇-27只要去哪裡進行表演,人們的關注點就被吸引到哪裡。當時,我國裝備的還是老舊的殲-7、殲-8戰機,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的防空需求,於是我國決定派遣軍事代表團出訪蘇聯決定購買這款蘇-27重型戰鬥機,這也是我國和蘇聯關係鬧僵之後第一次向蘇聯購買戰鬥機,由於蘇-27的特殊性,當時的蘇聯並不打算賣給我們蘇-27,而是由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米格-29戰機,最終經過艱難的談判協商,蘇聯方面最終同意將蘇-27戰鬥機賣給我國。

中國戰機現代化開啟者“殲-11”,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領導人深知一味地引進武器裝備對於國防事業從長期來看並沒有好處,由於當時我國的經濟比較落後,為蘇聯支付第一批蘇-27的方式還用的是輕工業產品來進行支付,後來蘇聯解體之後,我國便和俄羅斯談判想要引進蘇-27的完整技術以及生產線,打算在中國本土生產蘇-27戰鬥機,而俄羅斯則要求我國以國際硬通貨美元來支付這筆費用。而我國當年的美元儲備在當時是在是少的可憐,但是為了中國空軍的未來,我們的領導人還是下定了決心同意了俄方的請求利用美元來支付這筆合同,據說是劉華清副主席親自出訪俄羅斯敲定了這筆合同,由沈飛集團來製造這批國產的蘇-27戰機。在俄方將我們訂購的蘇-27戰機全部運抵我國之後,我們也開始生產國產的蘇-27戰機,這就是我們後來的殲-11戰機。然而,這段合同並沒有完全的履行完畢,僅僅組裝了一半左右的殲-11,我國就決定不再生產殲-11戰機,原因就是我們當時國產的殲-10戰機完成了首次試飛,後來我們將殲-10上面新的技術對殲-11進行了新升級改進,代號為殲-11B。改造升級之後的殲-11B戰機換裝了全部的國產設備,超越了當時的殲-10戰機,其綜合能力已經接近了俄方對蘇-27的終極改進版蘇-35戰機,性能在四代機中可以說是非常先進。

中國戰機現代化開啟者“殲-11”,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的航天技術正是快速發展期,各種戰機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原本一直是心病的發動機技術也得到了改善,根據有關資料,殲-11B戰機已經換裝了國產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2015年,我國又公開了新的殲-11D戰機,新改進的殲-11D戰機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彈外掛架也得到了改進,達到了四代半水平。隨著我國在戰鬥機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上公佈的一張計算機模擬圖,又有人猜測我國正在研發新的殲-11改進型戰機,據說新的殲-11將會採用類似於蘇-57戰機上的可動邊條翼設計。

中國戰機現代化開啟者“殲-11”,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了殲-11、殲-10的研發,我們又成功的搞出了殲-15“飛鯊”艦載機,根據最新的報道,一架殲-15的造價已經達到了4億元人民幣。要知道,艦載機是要在航母上進行起降,所以它的研發難度要遠遠地超過陸基戰鬥機的研發,所有的風洞實驗都需要自己做實驗,當時我國正是從烏克蘭得到了蘇-33的原型機再結合殲-11,才成功的研發出了殲-15.與此同時,殲-16戰機、殲-20戰機也應運而生。其中的殲-20更是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僅有三個能夠製造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之一,讓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和驕傲。

中國戰機現代化開啟者“殲-11”,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縱觀這一切,都離不開殲-11為我們打下來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組裝殲-11這種先進三代戰機的基礎,才讓我們在後面的研發上面如魚得水。可以說,正是殲-11為我們開啟了中國戰機現代化的大門,邁得更遠。如今,我們已經有了完整的戰機研發、製造生產基礎,以後我們就可以依靠自己來設計、研發更加先進的戰鬥機來保衛我們的領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