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活動】提升安全感,鞏固滿意度(四)▏西平篇

剛柔得所自安寧 善治和諧景象新

西平縣大幅度提升公眾安全感的啟示

郡縣治,天下無不治。西平縣作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12個聯繫點中唯一一個農村縣級聯繫點,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新實踐“楓橋經驗”,創新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條獨具西平特色的平安之路。2018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工作優秀縣(區),2019年度全省公眾安全感調查排名第4位,較2018年上升28個位次。

【專項活動】提升安全感,鞏固滿意度(四)▏西平篇

西平縣2018年度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


大投入夯實基層基礎,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平安創建途徑

四通八達的鄉村水泥路、亮麗雅緻的農家小院、嬌豔濃放的花、如詩如畫的小亭流水……陽春三月,走進西平縣嫘祖鎮蘭衣趙村,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美麗鄉村畫卷盡收眼底。“俺村不僅風光好,治安也特別好,白天晚上敞著門都不怕!”蘭衣趙村黨支部書記袁克麗如是說。蘭衣趙村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除對村容村貌進行改造提升外,還加大社會綜合治理力度,成立了義務巡查隊,安裝高清視頻探頭。村裡還組建了由老黨員、老幹部組成的“評理說事協會”,化解家長裡短的矛盾糾紛。如今,蘭衣趙村脫胎換骨,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鎮。

【專項活動】提升安全感,鞏固滿意度(四)▏西平篇

西平縣組織各鄉鎮(街道)開展基層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觀摩評比活動

近年來,西平縣按照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標準,縣級綜治中心和鄉鎮(街道)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同時,擴大平安創建覆蓋面,突出特色,開展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社區)平安網格、平安和睦家庭、平安校園、平安企業、平安市場、平安門店等一系列創建活動。此外,持續開展“鄉村平安築基工程”,推動基層聯繫點基層基礎建設,提升平安建設工作整體水平,不斷夯實城鄉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採取“三調聯動”、心理疏導等多種方式方法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縣、鄉、村、組都成立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中心(站),創新成立了284個群眾自治性“評理說事協會”,對各類矛盾糾紛逐一建立臺賬,逐個制定化解方案,落實責任人,明確化解時限,確保大事不出鄉,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達到“案結事了、群眾滿意”。2019年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400多起,調解率98%,調成率95%以上。


大手筆織密治安防控網絡,營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街道上隨時可見警車和巡邏車,抬頭隨處可見到高清攝像頭,每次下夜班回家都不害怕了......”西平縣柏城街道辦事處北關社區於女士開心地說。

【專項活動】提升安全感,鞏固滿意度(四)▏西平篇

西平縣政法各部門夜晚警燈閃爍常態化進行,守護一方平安

該縣以建設和諧幸福西平為目標,全力打造城鄉聯動、打防兼備、管控有力的立體化治安防控和大巡防體系,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構築起一道堅強有力的“防護牆”。在社會治安防控中,堅持主動防範理念,著力構建強力威懾、實時發現、及時處置的巡邏防控機制。在城區,以縣公安局和城區治安巡防大隊、柏城、柏亭、柏苑三個辦事處為主,全天候進行治安巡防。政法各部門分別保障兩輛警車開展夜晚城區集中巡防和警燈閃爍。同時,由縣公安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組織人員著制式服裝、戴治安巡防袖標持巡邏器械,固定時段、固定區域,在城區主要街道開展巡邏。在鄉鎮,整合派出所、法庭等巡防車輛,組織專職巡防隊開展集中巡防,加強巡邏力度和密度,覆蓋到所有自然村,同時,以村組為單位,組織村組幹部和網格長、網格員等,佩戴“紅袖標”,經常性開展巡邏防控,形成鄰里守望、警民聯防等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新機制,為轄區群眾的安全保駕護航。立足城鄉加強“雪亮工程”建設,對縣、鄉兩級視頻監控平臺進行升級維護,對全縣重要目標和重要部位24小時電子監控全覆蓋,成為新時代守護人民安寧的“千里眼”“順風耳”。


大氣魄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黑惡必除、逃犯必抓、要案必破”,決不讓其坐大成勢,還社會一片安寧。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縣委書記聶曉光、縣長李全喜親自部署、深入督導,將掃黑除惡工作納入綜治平安建設考評的重要內容,強化剛性問責,狠抓責任落實。瞄準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攻堅克難、敢啃骨頭,以超常規決心、超常規力量、超常規手段重拳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鐵腕整治各種歪風邪氣,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該縣公安局偵辦的劉某涉黑案被評為2018年度全省優秀案件。2019年,破獲各類涉黑涉惡案件79起,刑事拘留黑惡人員132名,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10個、惡勢力團伙2個,抓獲涉黑惡網上逃犯24名,打擊處理人大代表1人,查封扣押資產129萬元。建立督查督導常態化機制,由縣掃黑辦組成4個專項督導組,堅持深挖徹查,“打傘破網”,積極開展對黃賭毒和黑惡勢力聽之任之失職失責甚至包庇縱容、充當“保護傘”問題專項整治。全縣共立涉黑涉惡腐敗問題及“保護傘”案件5件,查處2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人,組織處理9人,移送司法機關1人,“掃”出了西平大地的天朗風清,提升了西平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被駐馬店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先進縣。

【專項活動】提升安全感,鞏固滿意度(四)▏西平篇

西平縣持續保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高壓態勢,為全縣人民群眾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大舉措創新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水平

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一二三四五六”工作體系,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六進、六服務、六嚴控、六結合”服務模式,服務對象全覆蓋。突出工作重點,落實“三級防護”新舉措,確保重點領域全防控。創新方法手段,力推“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實現社會治理創新。在信訪穩定工作中導入心理服務,採取“接解結”和“一評二解三回訪”方式方法,既解決現實訴求,又解決心理問題,真正達到“案結事了、群眾滿意、息訴息訪”,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訪老戶問題。在全省化解三年以上信訪老戶工作中,省市交辦和本級排查案件化解率100%。在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植入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運用“重心理預防、查心理需求、用心理技能、給心理安撫”四步工作法,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成效。幾年來,全縣沒有因矛盾糾紛發生赴市以上越級上訪和規模聚集上訪。在鄉村治理中植入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與社會心理服務相結合,積極營造良好的村風、民風、家風。在“一外四留”工作中植入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提升“一外四留”人員適應社會的能力。在脫貧攻堅中植入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開展“志智雙扶”,全縣社會心理服務專員共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11596戶27395人次,組織開展社會心理服務技術培訓67場,對1590名扶貧幹部進行心理疏導技能培訓,為因病、因殘、因學致貧人員進行各類心理疏導9282人次,為1074名有心理問題貧困群眾解除了“心病”。

【專項活動】提升安全感,鞏固滿意度(四)▏西平篇

西平縣委書記聶曉光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西平)高峰論壇開幕式致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