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了,同樣也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50週年的日子。

時間回到60多年前,當時,中央對"東方紅一號"衛星提出"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見,看得見"四項技術指標。其中為實現"抓得住",衛星地面觀測系統建設就提上了日程。

老一輩航天人從祖國西北戈壁千里奔赴秦嶺深山,組建最早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們白天搞建設、晚上抓攻關,提出了"東方紅一號"衛星地面觀測系統建設方案,包括喀什、長春、湘西、南寧、海南、閩西、膠東、昆明、拉薩等觀測站。藍圖紙上,中國最早的衛星地面測控網已經悄然成型。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8年6月,喀什站在喀什市疏勒縣羊大曼鄉定點成立,圖為喀什觀測站大門,大門題寫著毛主席語錄。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9年5月,南寧站外貌。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9年6月,湘西站外貌。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9年8月,海南站外貌。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9年11月,膠東站外貌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9年5月,閩西站外貌。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1968年12月,長春站雷達機房外景。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昆明站技術人員正在調試天線。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拉薩站技術人員正在進行通信維護。

早期觀測站除技術要求外,為了保密和安全要求,大多地處條件艱苦的深山老林、邊疆地帶。喀什站位於內陸深處大漠邊沿,飛沙走石,氣候乾燥。海南站地處熱帶海島,常年遭颱風暴雨襲擾。拉薩站位於青藏高原,常年空氣稀薄,嚴重缺氧。就是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老一輩航天測控人咬緊牙關加油幹,為實現東方紅一號"抓得住"目標艱苦奮鬥。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南寧觀測站一名調度員在執行"東方紅一號"衛星任務中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湘西觀測站技術人員密切監視儀器上觀測到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數據。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東方紅一號"衛星任務中,昆明觀測站一名技術人員在調試設備。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膠東觀測站參試人員在"東方紅一號"衛星任務中

東方紅,太陽昇。"東方紅一號"衛星彷彿一粒火種,點燃了中國航天發展壯大的火焰,經過50年發展,中國航天已散發出如恆星般璀璨的光芒。與中國航天同頻共振的航天測控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如今的航天測控站已布點全國,張開了一面排星佈陣、縱橫交錯的測控"大網"。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同樣是大漠戈壁、林海雪原、海島椰林,如今全國各地的航天測控站早已舊貌換新顏,準備好你的雙眼,讓我們一起沿著現代化的航天測控網領略祖國大好河山!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林海天眼》 呂炳宏攝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守望海天》 呂炳宏攝

中國航天測控網:舊貌換新顏,我仍是少年

《水天一色》 呂龍攝

雖然有的功勳"老站"已經成為航天測控史上永遠的回憶,但如今的航天測控人仍腳踩著先輩的足跡,仰望著浩瀚的星空,還是那群可愛的奮鬥者,他們正向著更高遠的深空,一往無前。

<code>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何耀 編輯

| 麻雨潔 郵箱 |

[email protected]/<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