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的背後百姓誓死跟隨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只是感激。但帶著百姓逃亡,才是諸葛亮死心塌地追隨劉備的根本原因。這件事指的就是赤壁之戰前,劉備在隨時會被曹操追兵殲滅的情況下,堅持帶百姓一起逃亡日行十里,最終導致失敗。這裡,我們不妨想想,在當時的動亂時代,什麼最重要?人心最為重要。


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的背後百姓誓死跟隨的原因是什麼?

有了人心的依附,不愁沒有機會圖謀大業,那麼,曹操會做出屠戮百姓這麼愚蠢的事嗎?三國曆史上的曹操,他連殺降將的時候都很少,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謀士、名將願意為他效忠了。我們再來想想,一般情況下軍隊敗退,為了避免敵人追上來,都是會捨棄輜重跑的越快越好。但是,劉備帶著數十萬百姓,不僅行進速度慢,而且,目標巨大根本無法隱藏。

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的背後百姓誓死跟隨的原因是什麼?

難道劉備是愚蠢麼?不,一個白手起家的篾匠能夠成為一個割據一方的君王,恐怕不會愚蠢。難道劉備真是愛民至極而一時糊塗麼?不,愛民的話他就不會把百姓帶上戰場,就不會把百姓往死路上帶。那是為什麼?我想,"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劉備和其他對手相比,地盤、兵力都是弱勢,怎麼辦?只有"占人和",只有收買人心,這是他唯一能夠立竿見影的行動。

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的背後百姓誓死跟隨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一個就是利用這幾十萬的老百姓,為自己創造一個絕佳的緩衝地帶。曹操兵多且精壯,而劉備的人馬就算跑的再快,也極有可能被追上。但是,帶著老百姓就不一樣了。


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的背後百姓誓死跟隨的原因是什麼?

普通人和受過訓練的士兵,其身體素質上有著很大區別,慢慢的,這些百姓就會落在最後,追上來的曹軍,面對這些老弱真的是沒有任何辦法,打不敢打,殺不敢殺,其結果則是極大的影響了曹軍的行進速度。而那些跟上隊伍的青壯年男子,又可以成為劉備的兵源補充進去。可以說,"假仁假義"這幾個字用在劉備身上,那是一點都不冤。


三國演義中劉備敗走的背後百姓誓死跟隨的原因是什麼?

劉備不傻所以只留下一部分軍士保護百姓撤離,而叫關羽帶領部分人乘船去江陵了。很清楚,劉備是怕雞蛋都打爛在一個籃子裡,劉備的謀略就體現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他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所以可以看出,劉備才是真正的仁義君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