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本文約 8000 字

閱讀完需 15分鐘

如時間不夠,請量力閱讀

TJartrip精選藝術家 100

NO.14:吳冠中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吳冠中(1919—2010.6)

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42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隨蘇沸爾學校學習西洋美術史。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吳冠中是鏈接中西方的橋樑,是民國時期成長的“中西合璧”式的藝術大家,1993年獲得巴黎勳章,作品被世界各大美術館收藏。

"我一生只看重魯迅、梵高、妻子朱碧琴這三個人: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高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吳冠中

吳冠中的作品,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吳老爺子一輩子致力於“山水畫的國際化”和“中國畫的現代化”。他的作品,也是各大拍賣會上大受追捧的常客:2007年的墨彩畫《交河故城》拍出4070萬高價、2011年的墨彩畫《獅子林》拍出1.15億元天價、2016年的油畫《周莊》,更是拍出了2.36億的天價,不僅刷新了吳冠中本人作品的拍賣紀錄,更是刷新了中國當代油畫的拍賣紀錄。小T離吳老最近的一次,是在16年前,到周莊的一次遊學時,在紀念品商店買了一套周莊的復刻品。而小T離吳老作品展最近的一次,是當下在中華藝術宮的館藏“吳冠中作品展”,並且是長期陳列的。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中華藝術宮是海內外收藏吳冠中先生作品最多的機構之一。2019年正逢吳冠中先生誕辰百年,此次展覽就將展出100餘件館藏作品至今,展覽重點體現吳冠中先生的名言“藝術家屬於人民,藝術作品應歸屬人民”。通過這次相對完整的作品觀賞,小T對吳老的畫面縱橫之術、黑白灰構成紅黃綠紛飛之點綴、點線面構成、具象與抽象才略知一二……要更深入地讀懂吳老,還是按小T的老規矩,依據年代來扒一扒吳老的成名史吧。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茅草屋裡要出筍

1919-1946

1919年8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閘口鄉一個農民破落家庭,長子。7歲就讀吳氏小學。11歲到宜興縣縣立鵝山小學學習,常常考試第一名。家鄉的父老老誇他家的茅草屋要出筍了,讓父母決定要讓這個娃讀好書。15歲,吳冠中完成三年師範初中,入讀浙江大學代辦的工業學校電機科。

1936年,入學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兼學中國畫及水彩畫。在入學軍訓時,與朱德群分在一個班。正是這段時間,朱德群帶吳冠中參觀藝專,前所未見的繪畫和雕塑作品讓吳老受到了強大的衝擊,領悟到世界上還有如此美妙的事物,讓17歲的他被藝術完全俘獲。

後來即使為了生計考上浙大高工電機科,在很長一段日子裡還是被藝術所吸引,最終不顧父母反對重新考入藝專從頭學起,這兩個都是當時中國頂尖學校,可見吳老學霸本霸。由於電機科耽誤一年,在藝專比朱德群低一年級。後來1937年抗戰爆發,杭州藝專內遷期間吳冠中生活費丟失,困難時期靠朱德群一個人的錢兩個人生活,情同手足。而後師從林風眠(趙無極也是林的學生)、吳大羽、潘天壽、蔡威廉(蔡元培之女)等名師,他們多數從法留學歸來,可謂是當時的藝術精英中的精英。從此,吳冠中中西兼學,如飢似渴,欲罷不能,身不由己。

但是由於中國內戰的原因,隨著動遷的學校東遷西跑顛沛流離,也正是到處寫生的機會練就了畫中表達的故園無此聲的寂寥。1943年,吳老終於畢業了,在同學的介紹下,到重慶大學建築系當助教。期間他在臨近的中央大學旁聽法文,甚至找天主教的神父輔導。目的只有一個,戰後到法國勤工儉學,學習藝術。助教期間,在一次個人繪畫展中,還認識了後來相依60餘載的妻子中央大學任教的朱碧琴,可謂一見鍾情。

1946年是吳冠中最奧利給的一年。夏天,吳冠中參加了留法公費考試。年底發榜,吳冠中在一百多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兩名公費留法學生的其一(朱德群和趙無極都是自費留法,後來譽為“法蘭西三劍客”)。冬天,他與朱碧琴在南京喜結連理,人生四喜中的兩大喜事在這同一時間拿下。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後左:吳冠中;後右:朱碧琴;左後:吳父)

仔細的朋友可以看到早期畫中的落款是“荼”而不是“吳冠中”。這是在1939年吳冠中20歲於國立藝專期間,酷愛梵高、高更,喜歡在畫面中用大紅大紫強烈的色彩,所以取了“吳荼茶”的筆名,後簡化為“荼”,專做畫面簽名。荼者,自必有一份熱情,壯烈似火,如火如荼,荼者,代表苦難,痛苦。

1947年春,吳冠中踏上留法之路,為了心中的夢想,告別新婚的妻子,又一次離開了家園。對於故鄉的思念,在而後的創作中都化作了畫中的燕子。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正如白居易所言“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陳子龍所詩“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仔細觀察,往後的多幅作品中都有燕子徘徊在江南故土上。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巴黎晝與夜

1947-1950

1947年,乘坐美國遊輪四等艙的幾十位中國求學學子抵達法國。剛到異國他鄉,還沒強大的中國人沒少被挖苦過。第一天被安排在妓院改造的旅館,到盧浮宮欣賞維納斯被管理員嘲笑說中國沒有珍寶……這些讓吳冠中立志要發憤圖強振興祖國的種子埋在心裡。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在巴黎,吳冠中就讀於國立巴黎高級美術學院,師從蘇佛爾皮教授(J.M.Souverbie,50年威震巴黎的重要畫家),進入蘇佛爾皮教授工作室研修油畫。蘇佛爾皮啟發了吳冠中的藝術品位、造型結構、色彩力度等觀念,是他的人生導師。

學習期間,吳冠中上午上課,下午走遍了巴黎的美術館、博物館和大大小小的畫廊,如飢似渴。連塞納河旁的舊書攤,也翻個沒完。到了晚上,就是醞釀的時候,到畫室不斷地磨鍊繪畫技藝。十點回到宿舍,再肯一本法文美術史之類的額書籍,基本上不睡覺。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吳冠中在巴黎,背後的藤蔓有些Jackson Pollock的感覺)

在巴黎學習的幾年,每到暑假,吳冠中都會安排歐洲其他國家美術館和教堂參觀的行程,意大利、英國、瑞士、西班牙等走了個遍。在藝術的探索之路上,吳冠中始終沒有忘本,沒有隨波逐流走抽象之路。如果說潘天壽傳授現代藝術技法對線和點的理解是打開吳先生藝術之門的一把鑰匙,那麼蒙德里安以線和色作畫風格讓他看到了門外的風景。所以在吳冠中後期的作品中,能看到大片黑白水墨加局部重彩點綴的風格。

吳冠中曾說:“由於傳統民族心理的薰陶,我愛繪畫的意境;由於對西方現代藝術的愛好,我重視形象及形式本身的感染力。魚和熊掌都要,我不滿足於傳統山水畫中追求可遊可居的文學意境。我曾長期採用在一幅畫中根據構思到幾個不同地點寫生的方式組織畫面,我稱之謂邊選礦,邊鍊鋼。目的是想憑生動的形象來揭示意境。多數群眾從意境著眼,他們先聽歌詞。而對美術有較深修養的專家則重視形式,分析曲譜。作者嘔心瀝血,在專家與群眾間溝通,三十年過去了,三十年功過任人評說。”——《我負丹青 吳冠中自傳》154頁

中國畫講意境,重筆墨,但虛空易於單薄,特別是太程式化而限於僵化,幾百年重複著同樣的風格。吳冠中用墨彩相迎西方,在國畫裡引進油畫體面的厚實和色彩的凝重,特別是形式結構的造型表現力,大大增加了國畫實處的質量感和虛處的豐富性。"——《論吳冠中》何冰、瞿墨主編。

從此,吳冠中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1949年4月,在新中國的解放前夕,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在法國巴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同時進行,陸璀、區堂亮二位女同志代表中國到巴黎參加大會,隨後在一家咖啡館裡邀請在巴黎的部分留學生敘談,希望大家學成後歸國建設新中國。期間,吳老也一直在思考到底回不回,這可是關乎自己未來和國家未來的重要抉擇。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法蘭西三劍客: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

幾個月後,在1949的年末的一個晚上,趙無極、熊秉明、吳冠中三位就是否回國的問題而徹夜長談,最後是趙、熊留在法國,吳決定回到祖國。吳冠中是這樣解釋的:當時歐洲人對中國人民族歧視很厲害,作為藝術家要真誠,那麼屈辱地生活下去,我覺得不能接受。那時候梵高對我很大的影響,他給兄弟寫信,叫他的兄弟回到故鄉:你是麥子,你不要在巴黎的人行道枯萎了,必須要種到麥田裡你才能成長。這當時給我很深的印象,我是農民的孩子,必須種到麥田裡去,我也是麥子。吳冠中就這樣作出了自己的人生抉擇,恩師蘇佛爾皮也認同。1950年暑假,吳冠中離開巴黎,學成歸國。

臨別,蘇佛爾皮給吳冠中的臨別贈言是:“藝術是一種瘋狂的感情事業,我無法教你,也許你的決定是對的,你應該回到中國去,從你們17世紀以前的傳統根基上發出新枝來。”這段法國留學經歷,徹底地改變了吳冠中。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回國下鄉

1950 - 1979

新中國成立後,當年“社會主義寫實熱潮”人民群眾意識不到“形式美”“構成美”的重要性,吳冠中狠批現象,在官方形成“寫實派”吳冠中並不與之為伍。1950年,吳冠中回國被調任中央美院,中央美院院長老鄉徐悲鴻請客吃飯,由於藝術觀念不和,吳冠中在回憶中寫道,並沒有與同是老鄉的徐悲鴻有過多交談,後來由於不是寫實派,吳在中央美院待的憋屈。1953年,到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教水彩等純技法課。吳冠中回憶道:不是學畫出身的建築系同學,更能明白他所說的形式美、點線面等等。

回國之後,一邊任教,一邊到處寫生。向主流藝術觀靠攏,當時是吳冠中的一種主動選擇,但結果令他非常失望。無奈之際,吳冠中選擇了風景畫。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60,拉薩菜市

這一時期,讓國內美術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1959年的井岡山寫生和1961年的西藏寫生作品。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61,藏民青年

徐悲鴻的學生艾中信在《油畫風采談》中評價說:“很注重筆精墨妙的吳冠中,在他近年來的風景畫作品中日益顯現他對油畫色彩和用筆的技巧的音樂感。”

1970年,時任“工美”教師的吳冠中和全校師生一起到了河北獲鹿李村。在這裡,痴愛藝術的吳冠中買來村裡寫語錄的小黑板作畫板,用老鄉的糞筐作畫架,堅持他的藝術創作,學生們笑稱他為“糞筐畫家”。客觀地說,這一段生活,對吳冠中影響很大。他自己在文章裡說,“文盲不等於美盲。我的畫是具象的,老鄉看得明白……當我畫糟了,失敗了,他們仍說像,很好,我感到似乎欺騙了他們,感到內疚;當我畫成功了,自己很滿意,老鄉們一見畫,便叫起來:真美呵!”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64,北國春曉

那一時期,吳冠中畫的高粱、玉米、冬瓜、石榴,“或嫣紅、或金黃,充滿了令人心動的自然之光。”對色彩以及點、線節奏的敏感觀察與處理,是吳冠中區別於他人的藝術品質。比如,同樣是鄉野裡的桑園,在他的眼裡,卻有著“密密交錯著的線結構畫面”,因此,大家熟悉的普通場景,他也能從中發現特別的形式之美。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63,桑園

在鄉村的山坡和田地裡不停地選換觀察位置,目的是為了“找、選、配、組織既入畫又合理的構圖”。因此,同樣的鄉村生活,卻帶給吳冠中不一樣的藝術感受。這樣的經歷,讓吳冠中不自主地浸入藝術的煉獄,從而主動放棄帶有濃郁西方色彩的油畫,而漸漸轉向帶有濃厚中國文化意味的中國畫。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73,瓜藤,油畫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75,青島紅樓,油畫

1976年之後,吳冠中的時代終於來臨。春江水暖,吳冠中敏感地預知了新時代即將開啟,因此,他掙開被扼住很長時間的喉嚨,清了清嗓音,大膽地向新時代放歌。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1979年,當選中國美協常務理事。1979年5月,吳冠中在《美術》雜誌發表《繪畫的形式美》一文,公開談論藝術形式問題,在中國美術界強引起烈反響。在這篇引起轟動的文章裡,吳冠中提出了一個影響至今的口號:油畫必須民族化,中國畫必須現代化。同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展。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76,苗圃白雞,油畫

畫中朦朧,意表含蓄。畫生命之初,只一色苗圃中憩著幾隻白雞。白雞,大家看見了,但畫面著力處,卻在白雞外。

這些作品,現在你要做好防護到中華藝術宮的11號展廳,就能飽覽。這裡展出50-80年代間吳冠中的作品,作品個性鮮明,形式結構優美靈動,單純而多變,充溢著生命的動感。朋友們可以到此展廳細品。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重返巴黎

1980-1999

1980年底,吳冠中在《美術》雜誌發表《關於抽象美》一文,指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為了讓人們不至於被他的觀念刺激太強烈,吳冠中提出,抽象主義的文化資源不止來源於西方,在我國的傳統繪畫中,就有這樣的形式出現,更有這樣的畫家用中國畫的方式,表達著抽象的世界。

隨後,吳冠中接二連三發表數篇文章,讓他在國內外藝術界聲名鵲起。人一出名,世界都圍著轉。1981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派吳冠中、詹建俊及劉煥章三人訪西非三國。1983年,中國美協江蘇分會與江蘇美術館為他共同主辦了“吳冠中作品展”,他也於1984年出任“第六屆全國美展”評委,並於1985年,以66歲的年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吳冠中說,“越到晚年我越覺得繪畫技術並不重要,內涵最重要。繪畫藝術具有平面侷限性,許多感情都無法表現出來,不能像文學那樣具有社會性。”他還說:“我不該學丹青,我該學文學,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丹青負我。”不過,從對中國畫創新這個角度來說,吳冠中這一生不負丹青。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85,周莊速寫

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吳冠中去探望了恩師林風眠。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88,武夷山村

自從1950年回國之後,第二次踏上法國本土整整過了38年。1988年,日本著名的西武畫廊負責人山崎光雄向吳冠中發出邀請,邀其一同訪問巴黎。吳冠中早年求學法國,留學期間陶醉在巴黎濃烈的藝術氛圍中,得以深諳現代藝術的精髓,故對巴黎感情深厚。如果說中國是吳冠中藝術成長的沃土,那麼巴黎便是為他的藝術航程指點迷津的燈塔。受此邀約吳冠中欣然同意,並於1989年春重返巴黎。此行共計一個月,吳冠中在巴黎多處走訪,並進行了大量的寫生創作,期間誕生了一批以中國人眼光和感受描繪法國文化風情的作品——《新巴黎》,也是吳冠中藝術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89年亦是吳冠中藝術創作歷程中至為關鍵的一年,此次巴黎之行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在水墨與油畫兩方面試驗探索的結果。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89,妻子朱碧琴攝,巴黎蒙馬特

同年,吳冠中個展在舊金山中華文化、伯明翰博物館、康薩斯大學藝術館、紐約州聖約翰博物館、底特律藝術館展出。吳冠中在美國呆了兩個月,把各大博物館都轉了個遍,毫不客氣地總結說:“這裡的美術館博物館廢物亦多,建多少博物館亦容不下太多的廢物,應建一個超大的廢物博物館。”隨後,趕到巴黎博覽會的開幕。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89,盧浮宮

1990年,69歲的吳冠中親筆書寫拍賣“長江萬里圖”設立獎學金的申請書,字跡蒼穹有力。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勳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勳章”。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1992,英國鄉村

1997年,年近80的吳冠中創作了《周莊》。這幅畫以黑、白、灰為主的極簡色彩,與點線面的形式元素組成,象徵了吳冠中在九零年代末期再創高峰的重要成就。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看似不相容的西方油彩與東方水墨因此跨越了傳統與現代,實現長久以來吳老所致力的油畫民族化,融合中西藝術之所長髮展出連結東西方觀眾的獨特藝術語言。這幅畫靈感是來源於12年前吳老在1985年創作的速寫圖。此畫作在2016年4月6日,保利春拍上以2.36億港幣成交,刷新記錄。

這個年代吳冠中的風景作品,呈現出一種極富東方詩意美的個性化語言,進入了半抽象時期,是在思想意境中詮釋了民族情懷。在中華藝術宮的第二部分(12號展廳),展出吳冠中80年代至1997年的作品,你可以看到吳老的藝術創作進入自由境地,以實驗一切足以體現形式美和情境的可能性。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白髮之花

2000 - 2010

2000年,81歲的吳冠中還趕赴浙江、江蘇寫生。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0,糾葛

2001年,在中國美術館和清華大學舉行“藝術與科學”大型展覽。隨後到安徽和海南寫生。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1,大宅

2002年,83歲的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4月做白內障後,赴陝西雲南訪問。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2,雙喜

“流年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年光的流逝看不見,摸不著,只留下了枯藤殘葉。年事已高的吳冠中彷彿知道自己時光有限,老夫妻雙雙生病住院,非典後,於84歲創作了《白髮之花》。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3,白髮之花

之後的幾年,只要身體健康,吳老就筆耕不輟,就近訪問寫生,而朱碧琴老太太也是一路相隨,十分感人。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在最後的時光,吳老爺子還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6,高橋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7,春風又綠江南岸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2008,知音

2010年3月,老友朱德群在中國美術館辦展,吳冠中當然捧場了。還帶著國立藝專改名後的中國美院院長許江一同到來。他是當年“趙無極講習班”的學生之一,吳冠中不厭其煩地一幅幅給許江講解,興奮得像個孩子。遺憾的是,朱德群年事已高身體原因,沒能來中國。同年6月25日,吳老辭世,享年91歲。“吳先生走時,身上一件舊的紅夾克,腳上一雙以前寫生穿的旅遊鞋。”他的學生劉巨德感傷地說。很難想象3個月前的吳老爺子還活蹦亂跳。隨後,法蘭西三劍客相繼離開,2013年4月9日,趙無極去世;2014年3月26日,朱德群也走了。也許,他們仨換了個地方再次相逢,恰同學少年。

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第三部分(13號展廳),展示1997年後的作品,這一時期是吳冠中先生創作新的高峰期,作品繼續堅持對形式美的追求,但更強調意境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過於強調唯美的做法。

吳老爺子,一輩子熱愛繪畫奉獻於繪畫。在50~70年代,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有不少人質疑吳冠中,但不管怎樣,他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藝術道路。況且,他將自己的藝術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就是捐贈給國家和人民。

吳冠中先生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他的藝術生長於這片熱土,也長眠於這片熱土。《我負丹青》,值得一讀。

14/100藝 | 如果要說國內藝術家,我第一個頂吳冠中先生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

吳冠中自傳《我負丹青》

中華藝術宮官網

artron.net

  • 1/100藝 | 如果想感受虛之境,看看雷安德羅·埃裡西

  • 2/100藝 | 如果想了解日本波普,看看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

  • 3/100藝 | 如果你的靈魂還沒顫慄,是還不知道鹽田千春Chiharu Shiota

  • 4/100藝 | 如果上帝要有光,不能沒有James Turrell

  • 5/100藝 | 如果有人說我的作品是垃圾,那我就用垃圾創作藝術品_MarkBradford

  • 6/100藝 | 如果玩纖維雕塑,沒人比徐道獲強

  • 7/100藝 | 如果超扁平,那就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 8/100藝 | 如果說到觀念主義雕塑,非隋建國不可

  • 9/100藝 | 如果不吹爆雕塑藝術家Anish Kapoor,吹誰?

  • 10/100藝 | 如果沒有Peter Marino,你去哪買奢侈品?

  • 11/100藝 | 如果沒有Thomas Heatherwick,建築領域便少了一門藝術

  • 12/100藝 | 如果說到藝術家神仙眷侶,非烏雷和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不可

  • 13/100藝 | 如果說到塗鴉藝術鼻祖,得聊聊Jean-Michel Basquiat

  • 如果為一個美術館去一座城,非畢爾巴鄂

    不可 | 古根海姆

  • 如果到馬德里想不思議,記住這藝術地標7宗最

  • 如果跟著"午夜巴塞羅那",不能不逛這10處藝術地標

  • 如果只有6小時,你會怎樣盤巴黎

  • 如果到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1小時如何玩轉當代藝術

  • 如果到日本,得去這些藝術家的個人美術館看看

  • 如果到新加坡,怎能不看這7大建築藝術?

  • 如果到斯塔萬格,別錯過了這片塗鴉聖地

  • 如果沒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將多一個瀕臨消失的山村-津南篇

  • 如果越後有妻來都來了,別錯過了草間彌生的花開妻有- 川西篇

  • 如果到越後妻有,不來看馬巖松的光の隧道?| 羚羊線

  • 如果被水泥森林的美術館麻木了,那去瀨戶內海走走吧 | 豐島

  • 如果想沒見過一座島就是一間美術館,不妨到瀨戶內海

    走走 | 小豆島

  • 如果心中有個建築夢,不妨到瀨戶內海走走 | 直島

*部分圖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