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華為、騰訊、小米悉數入局,物聯網操作系統憑啥獲得關注?

IoT OS步入“戰國時代”

2019年5月,受美國禁令的限制,谷歌宣佈華為手機將無法運行GMS服務,鴻蒙操作系統自此誕生。在後來的實際部署中,業界普遍認為華為手機短時間內不會搭載鴻蒙系統,而是將成為一款全新的主要面向物聯網的操作系統。

2019年8月時,榮耀智慧屏成為第一款搭載鴻蒙系統的硬件終端,根據當時的暢想,鴻蒙系統還將應用在手錶、手環和車機等產品上,到2021年鴻蒙OS將以音箱、耳機為目標,2022年還會應用到VR眼鏡上。

根據今年9月華為對外提供的一則數據,目前已經有20多個產品品類,1200萬臺第三方的智能終端設備支持鴻蒙系統。按照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的預估,在未來一年時間內,鴻蒙OS將搭載數億臺聯網設備應用。

阿里、華為、騰訊、小米悉數入局,物聯網操作系統憑啥獲得關注?

榮耀智慧屏產品介紹,圖片來源:華為商城

無獨有偶,據晚點LatePost近日報道,阿里正在向斑馬網絡下達明確指標,其車載操作系統AliOS 3年內汽車裝機量需要達1000萬輛。已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AliOS裝機量為90餘萬輛,可想若要完成新指標,斑馬未來三年的安裝量需要增長十倍。

而AliOS旗下還擁有面向IoT領域的輕量級物聯網嵌入式操作系統——AliOS Things,截止到目前搭載其操作系統的芯片出貨量已達上億片,正在廣泛應用於智能穿戴、智能家電、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等場景。

另外還有小米,在上週發佈基於開源嵌入式操作系統NuttX打造的物聯網平臺——小米Vela之時,指明該平臺目標主要是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算力受限設備。作為AIoT產業的典型參與者,截至2019年底時,小米AIoT平臺接入設備量(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已達到2.35億,並且保持著較高的同比增長率。

騰訊也有自己的物聯網操作系統——TecentOS tiny,該系統於2019年7月對外發布,10月開源,主要是幫助芯片、模組、硬件廠商簡化物聯網終端開發,快速連接上雲。

另外今年6月,中移物聯網公司正式發佈了一款物聯網操作系統——中移OneOS,據悉該系統是中國移動從2018年開始投入研發的面向物聯網領域的輕量級實時操作系統,主要定位在智能穿戴、智能門鎖、智慧充電、環境監測等智慧系統領域。

這邊巨頭摩肩接踵發OS新品,那邊初創公司睿賽德RT-Thread則以"小而美的物聯網操作系統"為定位被行業熟知。截止2019年數據,RT-Thread累積裝機量超過2億臺,擁有開發者人數近10萬,廣泛應用於智能家居及安防、工業、穿戴、智慧城市等領域。2019年11月,RT-Thread獲得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在當時的一些預測中,2023年RT-Thread期望可以達到20億臺的裝機量,國內IoT終端的市場份額可以到約30%。

以億為單位,細讀各類廠商對自身未來裝機量的預估,可想這一看似小眾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市場,實際將可能掀起巨大的產業波浪。

阿里、華為、騰訊、小米悉數入局,物聯網操作系統憑啥獲得關注?

為何廠商爭做物聯網操作系統?

按照目前各家熱火朝天投入物聯網建設的情況,廠商們積極投入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相較於桌面、移動操作系統,物聯網操作系統是一條全新賽道

在過去近30年的日子裡,中國IT產業一直籠罩在"缺芯少魂"之焦慮下,不斷嘗試突圍,卻又不斷失敗。

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紅旗Linux曾與Windows抗衡,最終Windows佔領市場主流。

在移動操作系統領域,中國移動的OMS、中國聯通的沃Phone、阿里巴巴YunOS陸續與谷歌Android爭奪市場,最終還是由Android和IOS二分天下。

究其根本原因,與商業競爭策略、以及後發者在生態能力上的不足大有關係。

但從技術角度來說,今天的物聯網設備早已對操作系統提出新的要求:更小巧、代碼更簡潔、功耗更低,針對不同物聯產品的需求做開發等,這種條件下就算是谷歌也無法將安卓的成功直接複製到物聯網上,因此OS產業格局相當於重新洗牌;再加上目前國內外玩家的物聯網生態都尚未完整,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促成了我國"換道超車"的可能性。

而且就以往的歷史經驗證明,中國此次要發展數字經濟,必然不能再在"沙堆"上起高樓,政策上就已經對操作系統這一基礎研究做出諸多鼓勵。

阿里、華為、騰訊、小米悉數入局,物聯網操作系統憑啥獲得關注?

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統

2、有望誕生物聯網時代的安卓

根據早前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的預測,到2021年,全球聯網設備將達到280億個,其中半數以上與物聯網相關,廣泛分佈在工廠、汽車、電力、能源、家庭、城市交通等場景。未來隨著5G應用的逐步部署,物聯網將迎來更大爆發。

蛋糕就在眼前,但物聯網卻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缺少標準化、應用碎片化、缺少通用MCU操作系統。當物聯網廠商按照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的思路各自為戰時,重複造輪子的問題,設備互聯互通的問題、產品可靠性的問題始終沒得到解決。

而開發者最需要的,終歸是要將物聯網碎片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專注在自身的核心業務做開發。

對於大型物聯網操作系統來說,其發展使命就會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完整性,包含內核、驅動庫、中間件、APIs等組件;

二是通用性,通用性越好,操作系統價值越大。

3、IoT OS是打造統一的物聯網生態的關鍵一環

縱觀國產物聯網操作系統玩家,其中一大部分是擁有物聯網平臺這一核心產品的,例如AliOS Things與阿里雲IoT、中移OneOS與OneNet,TecentOS tiny與騰訊雲IoT……

站在大多數操作系統廠商的角度,他們不僅有能力聚合自身集團的大量服務,並且都在與業界主流芯片、模組、終端廠商合作,使芯片模組提前適配操作系統,從而降低開發成本,使能傳統設備快速智能化,進而連接上平臺,並對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

類似AliOS Things,與平頭哥半導體芯片和阿里雲物聯網平臺進行適配、集成,提供端雲一體、軟硬結合的物聯網產品服務;鴻蒙OS同樣可以結合華為本身在芯片、網絡、生態上的深厚積累,組成華為全棧的物聯網技術能力;另外還有第三方操作系統如RT-Thread,據悉也與主流芯片商、知名終端商、運營商、雲服商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作為物聯網完整生態的一環持續發展。

爭議:大廠集體做物聯網才做系統,會像造芯運動那樣“一地雞毛”嗎?

近年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芯片、操作系統、光刻機、工業軟件等等,都被歸類到卡著脖子的領域。這些領域或多或少都掀起了產業革命,但因為部分"大趕快上"的思想,終究出現了一些事與願違的狀況。

在芯片產業,近來媒體曝出在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省市皆出現百億級的芯片爛尾項目,個別項目規劃投資規模甚至達到千億級別。其中武漢弘芯把從荷蘭ASML買回來的光刻機以 "全新尚未使用"的狀態抵押給銀行的操作,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阿里、華為、騰訊、小米悉數入局,物聯網操作系統憑啥獲得關注?

眾多因素作用下,芯片項目接二連三爆雷,這不免令人嘆息。而談到中國IT產業"缺芯少魂"之焦慮的另一個主角——操作系統,在過去20年也曾發生"抄襲開源代碼而稱完全自主創新"的騙局。

此時此刻,眼瞅著各大廠一家家發佈新的操作系統,圍繞它們的創新能力、通用性、完整性以及生態能力,很多爭議因此在網絡上興起:

中國的企業永遠都不懂得抱團取暖,最後就是會被各個擊破!

中國的操作系統不應該集成或統一嗎?

為何不聯合起來把一個系統做好呢?

實際上,面對這些質疑,筆者認為有些言論確實略顯操之過急。

首先,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引爆點將取決於市場佔有率或用戶規模,現在整個行業實際仍處於發展初級階段,設備連接數量僅僅剛到億級,未來還有較大增長空間,物聯網本身也尚未達到理想中的爆發階段。

其次,在IT發展歷史中,Windows與安卓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最終的市場格局是經過殘酷的商業競爭才呈現出來的。在與安卓的競爭中, Windows 10 Mobile、Symbian、Tizen OS 、BlackBerry、OMS、WebOS都曾出現過。參考桌面操作系統時期國家隊忽略市場需求的失敗,讓玩家們直接參與市場競爭不失為一種刺激發展的良方。

另外,當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開源合作並不是不可能。根據早前小米戰略合夥人潘九堂的說法,如果華為願意把自己的處理器(麒麟芯片)和OS(鴻蒙系統)全部開放獨立出來的話,小米和OV等所有國產手機廠商都是願意支持的。同時,鴻蒙系統自發布之初就宣稱全部開源,由此可見,華為並不排斥鴻蒙系統被廣泛使用。

終歸來說,物聯網操作系統目前處於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自是常態,但到未來,擁有先進技術水平、廣泛生態資源的操作系統將走在更加前面,到那時,通用型物聯網操作系統也會收斂到2-3家,其餘剩下的玩家或將沉澱到更聚焦的小眾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