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說湘潭:關於湘潭人嚼檳榔由來的三個傳說

各位頭條友友好,歡迎關注達說。達說今天為你繼續分享生我養我的湘潭。最近“檳榔”很火,說是慢性致癌物。無論它到底會不會致癌,多嚼總是不利於口腔健康的。而湘潭,被稱為湘潭的第二故鄉,所以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湘潭的檳榔文化。

達說湘潭:關於湘潭人嚼檳榔由來的三個傳說

檳榔工作坊(湘潭市博物館概念)

說來也巧,湘潭認了第二,可能真沒人敢認第一。這個第二說的是加工,第一是產地。產地有多處,很難分出代表。而加工地,湘潭絕對是首屈一指。本地市場也大,消費人群穩定幾乎成了日用品,湘潭的檳榔店和景德鎮的瓷器點一樣,到處都是。那麼,湘潭人嚼檳榔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明末清初,湖廣總督何騰蛟與李闖王夫人及其部將聯合抗清。由於督師的將帥不團結,削弱了抗清力量,何騰蛟為了解決矛盾,帶領人馬從衡陽來到湘潭,與清軍相遇。時值,順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親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殺得湘潭屍橫遍地,不下十萬,所剩戶不上三四十,人不滿百口。其時有安徽商人,程某來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檳榔避穢,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園。嚼食檳榔的習慣由此延續並發展而來。從此,湘潭人與檳榔結下了不解之緣。嚼檳榔的習俗也逐漸傳入湘中、湘北一帶。

又有一說法: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脹病。縣令白景(廣東人)諳醫理,明藥性,便將藥用檳榔分給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檳榔逐漸成為習慣。

還有一種說法,在很早的時候,湘潭的藥材房有許多,主要是外地的江西邦,做藥材生意人很多藥材商在收購藥材時,便發現檳榔殼嚼起來味道蠻好,於是,久而久之就嚼成一種習慣,並且發展沿襲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