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父母可以為你學習含辛茹苦,為你吃飯風雨無阻。卻從來不管你累不累,疼不疼?

諾壓壓壓壓壓最有愛的說丶


你以為你父母為你含辛茹苦風雨無阻的不累、不疼???

你關心過你父母累不累、苦不苦、疼不疼不?


Hanmildon


那你的意思就是除了為你含辛茹苦,和風雨無阻地讓你吃上熱乎的飯菜外,還得保你不累,不疼舒舒服服的,是嗎?那你只有求神仙把你變成你爺爺或奶奶才成。因為他們老了,幹不動了。而他們年輕時也沒享受到你這樣的待遇,現在理應兒女供奉他們,你,願意嗎?願意的話,就這樣幹。


明越清泉


時代不同,人們的行為方式也不一樣,要放在時代大環境中去看,討論個案沒有價值。

六七十年代的父母與八九十年代的父母,在對子女愛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前者是默默的關注著子女,缺少交流,後者增加了與子女溝通和互動。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受時代環境的影響,接受教育的機會有限,對兒女的愛與教育,是沿襲父輩的做法。就是在生活上盡一切所能,不讓你餓著、凍著和生病,這是最樸素也是最偉大的愛。而他們這一代人的子女,普遍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教育,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後,恰逢改革開放的種子在神州大地慢慢萌芽,接受了新鮮事物的洗滌,與父輩形成了反差,代溝出現了。

六七十年代的父母與子女,情感上出現了撕裂狀態。在兒女成人步入社會後,溝通與交流處於停滯,兒女嚮往外面的世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甚至抱怨和鄙視這種生活,覺得父母沒有給他們帶來好的基礎。而此時父母們對孩子遠離鄉土去追求不一樣的生活,也有排訴的情緒和不安全的心理。

但現實是無助、無力、無奈,只能默默地掛牽著,孩子在外面受挫,他們在家中暗暗流淚,可從來不會說,孩子,我愛你,回家吧!

八九十年代的父母,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見過更多世面,思想觀念更為開放,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所以在對兒女的關愛上與五六十年代的父母相比,方式不一樣了,也進步了。

這個時代的父母,對子女的情感不再內斂,在滿足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時,更加註意與孩子在情感上的溝通,思想上的引導與交流,不再羞於對孩子說“我愛你”。特別對孩子步入社會後的生存狀態,都會跟進,不再缺席,這是時代進步了,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了。

比較而言,五六十年代的父母,情感內斂,很少流露出來。八九十年代的父母,對兒女的情感釋放做得更好。

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只是時代不同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己。方式的不同,給子女的感受不一樣,效果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