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書媽媽繪本,閱讀伴成長!

人生就像下一盤棋,除了努力,便是經營。

落子無悔,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人生卻又不是一盤公平的棋局,有的人天生就兵強馬壯,佔據人生的先機;而有的人天生就是殘局,每一刻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年齡越大,容錯率越低。

項羽和劉邦就是這兩種人生的經典寫照,經典到象棋就用楚河漢界來作為他們人生的分界線。

項羽,楚國貴族之後,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選之子,高富帥的代名詞,優秀到讓人不敢相信。

有天賦:天生神力,力拔山兮氣蓋世,力氣大到可以舉起1000斤的鼎;勇猛到成為史書中唯一一個以一敵百的神蹟創造者。

有膽識:鉅鹿之戰前,帶兵過河,破釜沉舟,抱著要麼勝要麼死的決心去打贏一場幾乎不可能打贏的戰爭。

有能力:鉅鹿之戰,用 5 萬兵力力克秦國 40 萬雄兵,九戰九勝,硬生生把對方打服,那一年項羽 25 歲。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這等英姿,就連以客觀嚴謹著稱的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完全不吝惜任何溢美之詞去展現項羽的風采,甚至用到帝王才會有的本紀去承載項羽的一生。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反觀劉邦,出身很低,農民的兒子,說話粗粗魯魯,職業生涯發展的也很差,48 歲都還只是一個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鎮長)。

人脈資源也非常差勁,這從跟劉邦一起幹事業的創業團隊就能看出來,賣狗肉的樊噲,織簾子和演奏喪樂為生的周勃,唯一有點水平的也是個基層幹部級別的蕭何。

而且早期還不思進取,一幫人嘻嘻哈哈的天天混在一起,如果不是時代的洪流把他們捲進反秦大業中,也許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

但是劉邦起義之後,卻只花了短短三年時間就可以跟天之驕子項羽站在了同一賽道上,然後又花了四年時間就把遙遙領先的項羽打敗,這逆襲的速度令人歎為觀止。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那麼劉邦是怎樣達成這一壯舉的呢?

知人善用、通曉人心

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取得成功,15% 靠專業技能、85% 靠領導他人、管理他人、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雖然劉邦自己做事的能力不行,但是他能夠把每個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像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也都是他一手挖掘並培養起來的經天緯地之才。

同時他也能夠駕馭人心,能力強如韓信從頭到尾都被他拿捏的死死的,甚至手握重兵也沒有發動政變。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對於劉邦善於馭人這一點,韓信是這麼評價的:“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而真正決定劉邦能夠一統天下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他不斷尋找自己的利益與天下人的利益的最大重合區,並且儘可能擴大這個重合區。

他通曉人心,知道所有人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很慷慨的去做利益分享,甚至可以說,劉邦這個皇帝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天下人選出來的。

而項羽雖然強大,但是格局始終沒有跟上能力,剛愎自用,奮其私智,自矜功伐,欲以力征。

手下的龍且、季布、鍾離眛等人的能力本該不比漢初三傑差,但是在項羽的光環下,被壓抑到無從施展,最後選擇離開。

最為致命的是,當他反秦成功擁有分蛋糕的權力的時候,卻沒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最後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失去了天下人的心。

寬懷大量、知錯就改

雖然劉邦起點低,但是他的學習能力很強,能夠在快速的地位變動中還保持著兼聽則明的初心。

尤其是劉邦在被下屬指出錯誤時總能表現得從善如流,像劉邦見酈食其時被指出態度不好,改了;遭韓信要挾準備罵人時被陳平張良提醒,改了;被夏侯嬰勸說寬恕季布,也改了。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一個能不斷修正自己錯誤的人是十分可怕的,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強大的人也會犯錯,如果能不停改掉錯誤,就意味著你在不停的進步。

劉邦改了七年,把自己從一個所謂的流氓改成了帝王,把一個不可能改成了自然而然。

而項羽的一大毛病就是根本聽不進意見,就連對其忠心耿耿,被稱為亞父的范增,在多次苦口婆心的提出意見無果之後,反而被項羽猜忌,只能選擇了告老還鄉。

百折不撓、永不言棄

尼采曾經說過:“一個人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往往不取決於他的才華,而是他的意志。”

以劉邦初始團隊的實力,其實一路走來並不順利,就算在最後跟項羽決戰的時候也是幾乎沒有贏過,但是劉邦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雖然他也算是趕鴨子上架當了領導,但之後也就認認真真負起了責,絲毫沒有要打退堂鼓的想法。

輸了,就重整旗鼓再戰,敗了,就擦拭傷口再比。

越挫越勇,越戰越強。

最後在垓下之戰,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完成了人生最後一場酣暢淋漓的逆襲。

而項羽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一生走的太順利了,基本沒遭遇什麼大挫折。

沒有失敗就沒有任何經驗教訓的提升,反而一旦面對失敗的時候便會顯得不知所措。

項羽一生只輸了一次,但是就是這一次,他卻放棄了,沒有去選擇捲土重來,而是烏江自刎。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我們看了太多前期走得一帆風順的天才,最後因為承受不了一個小小的挫折,而就此沉淪。

所以說,人生就像下一盤棋,先贏並不是贏,只要把握時機、步步為營、永不言棄,無論多劣勢的局,都有可能扳回來。

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這本《楚河漢界》講述了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起兵反秦,兩人並肩作戰,屢敗強秦,惺惺相惜,義結金蘭。為了激勵諸侯,徹底擊敗暴秦,楚王提出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和項羽在競爭的過程中,開始逐漸離心、反目。在項羽弒君自立後,被義弟背叛的劉邦找到機會,向背叛自己和楚王的項羽發起了挑戰。

《楚河漢界》:人生如棋,先贏的人,不是真正的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