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前段時間,我在豆瓣勸分小組裡看到一條消息:

「因為男方沒有帶套,最終感染上了淋病」。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據數據統計,70%的大學生都接受婚前性行為。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隨著性觀念的逐漸開放,越來越多的人有過婚前性經歷。

而在體液交流的某個時刻,

他們可能會被愛衝昏頭腦,忘記帶套;

會因為極度信任對方,而存在僥倖心理;

會因為對方的刻意要求,就未採取保護措施;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等等等等。

再加上社交軟件方便快捷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慾望,約炮、濫交等行為越來越多。

這就導致通過性傳染的疾病癒發氾濫。

這其中就包括,頭號傳染病殺手-艾滋病。

一提到艾滋病,你會想到什麼?

“恐懼,不願意接觸?”

“不潔身自愛?”

“得這種病的人,都是活該!”

“同性戀群體才會有的疾病!”

因為艾滋病的不可治癒性,加上認知不足,人們很容易對其產生恐慌感,也就是「恐艾症」。

我想講一個親身經歷。

2016年,我談過一個對象,分手許久後,突然有一天,她又聯繫我,建議我去檢查艾滋病。

從理性上講,我得病的可能性很低。

畢竟我跟她一直是帶套的,做足了保護措施,並且過去了這麼久,身體也沒出現什麼症狀。

但,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慌。

胡思亂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一度發展到跟死黨交代後事,讓他幫我照顧好貓(不好意思跟家人說)。

我有上網查究竟該怎麼辦,瞭解到要去疾控中心,可面子上實在過不去。

那時從骨子裡覺得,檢測艾滋病是一件丟人、羞恥的事。

最後,我只能懷著忐忑的心情,去某寶上買了艾滋病檢測試紙。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圖為我在2016年買的艾滋病檢測試紙訂單,打碼是避免廣告嫌疑)

萬幸,結果為陰性。

內心陰影也隨著時間消逝而慢慢變淡。

今天,我又上某寶瞧了瞧。

在艾滋病檢測試紙評論區,你能看到百態人性。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其中,最多的是和我一樣:

因為焦慮自己是否得了艾滋病,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

在得知是陰性後,又破涕而笑,感覺像是得到了重生。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這次,我採訪到一個在疾控中心工作6年的艾滋病檢測人員。

他今年32歲,愛好打籃球、健身。

第1次採訪,因為他臨時有事,無奈錯過。

第2次見面,約在球場,當時他剛打完籃球。

因為他個子很高,也為了保護他的隱私,就稱之為189。

「究竟在怎樣的症狀下,我們需要去檢測艾滋病」

這是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

“是要不停拉肚子,身上起疹子,淋巴腫大時,才得去檢測艾滋病嗎?”

189撲哧一笑說:

“很多人有誤區。但凡有個頭疼腦熱,盜汗腹瀉,身上起疹子或者淋巴腫大,就去某度查,一看症狀相似,就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直接陷入恐慌和焦慮。”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但事實上,艾滋病檢測與否不是靠症狀評定的。

189說:“之前有個三十幾歲的男性在發生高危後第3天來檢查,剛好處在窗口期,沒檢測出來,後來才檢測出陽性,還有人半年沒有任何症狀。

對我們專業人士來說,我們不看有沒有身體症狀,我們只看有沒有高危,如果有高危,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就該去做相關檢測。”(高危就是具有感染風險的行為)

至於去什麼地方,

189推薦的是各個市的疾控中心。

一來,疾控中心免費檢測。

二來,出結果後,還有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疏導,也更方便拿藥。

我又問189,那醫生在檢測的過程中,會詢問很多問題嗎?

189搖搖頭回答:“不會,聊天會以放鬆為主,醫生諮詢一些必要問題,患者也可以選擇不說。”

“最近有沒有高危行為”

“是不是去了酒吧,KTV等場所”

“一般來說,就是這些問題。”

隨即,他又補充:

之所以會問這些問題,並不是要獵奇,也不是醫生想要窺探個人隱私。只是想了解情況,然後還會發一張自願諮詢檢測的信息表。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圖為某患者做的HIV梅毒檢測。)

「男大學生,陽性,失聯」

工作這些年,189遇到過很多人,其中有一個男孩讓他印象很深刻。

那是在2015年的冬天,一個大學生模樣的男孩走進疾控中心。

他上身穿著黑色羽絨服,下身穿著一條修身藍色牛仔褲,一雙鴛鴦色的aj,惹人注目。

但與此對應的,是男孩的扭捏和不好意思。抽血時,他全程臉漲得通紅。

一個星期後,男孩檢測報告出來,是陽性。

不過,他最終沒有來取報告。

189只得通過學校要到他的手機號碼,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添加他的微信。

添加4次,男孩始終沒有通過。

於是,189語重心長地發了600多字的小作文到男孩的手機短信上。

說明了為什麼要添加他的微信,真誠地告訴男孩,自己並沒有惡意。

說著,189打開手機給我看了看,他說至今都保留著這條消息,就是為了時不時地提醒自己,如果可以,儘量不要放棄聯繫別人。

最終,男孩通過了189的好友申請。

大概又過了三四天,他回了一條消息:

「謝謝你的關心,本來,我想自殺的。」

189當時暗想:還好自己沒放棄,要不然,一個花季少年就這麼沒了。

兩人一來二去便熟悉起來,現在經常一起約著健身打籃球。

後來189得知,這個男孩是gay,第1次談戀愛,結果就中招了。

他男朋友說:愛我,就讓我無套。

說白了,就是用性證明親密關係中的愛。

眾所周知,當一件事和愛不愛扯上關係,一切就毫無道理可言。

最終,男孩還是沒能把拒絕無套說出口。

結果就是,幾十分鐘的爽,賠上一輩子。

如果說,男孩患上艾滋病,已然不幸。

那麼比起艾滋病本身,艾滋病製造的負面情緒才是許多人人生的絆腳石。

男孩自從得了艾滋病後,患得患失。

經常會自言自語或跟189抱怨:

“人生被艾滋病毀了”

“將來可能就自生自滅吧”

“或許藥物還沒出來,人就沒了吧?”

“前男友這樣的渣渣,卻沒有受到懲罰”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圖為艾滋病題材電影「平常的心」)

面對這些消極情緒,我的理解是,語言安慰基本沒什麼效果。

因為所有人,包括我都沒有身處事件的暴風中心,只是在以上帝的視角去安慰別人。

但189說出一個安慰方法。

他說,我們嘗試會給這些病人灌輸一個叫「共生」的概念。

就像人的情緒一樣,喜怒哀樂,不一定要消滅它,而是選擇與之共生。

就像我們總會在某個時刻遇到壞事,這種壞事會突如其來地打亂我們的節奏,但如果自我安慰的時候想到共生,慢慢去與這些壞東西共生,突然發現就沒有那麼糟糕了。

189用這個方法和男孩灌輸許久後,男孩有在逐漸好轉。

至少從行動上看,男孩作息越來越規律,按時吃藥,按時檢查,努力把生活過好。

我又問189,那會不會有徹底失聯的人。

189想都沒想就回答:當然有啊,如果真想躲,我們自然是找不到。

我弱弱的問了一句:那找不到怎麼辦?

「實在找不到,只能放棄」。

盡力去找,是我們的責任。

自生自滅,是他們的選擇。

189還說,想借助我們這個平臺告訴所有人:如果生病了,不管是什麼病,有醫生來打電話找你,並不是想歧視你、逼迫你,更不是為了賺你錢。

僅僅是為了讓你吃藥、檢查。不吃藥,一旦併發100%死翹翹。按時吃藥,規律作息完全可以活到平均壽命。

「我們也會害怕,但我們不能害怕」

坦白說,我一直希望艾滋病平權,可當身邊真正出現一個艾滋病患者時,我還是會有恐懼和害怕。

於是,我便問出了藏在心中已久的問題:

「你們檢測艾滋病時會恐懼嗎?」

189說,一開始會心存芥蒂,但不會展現出來。畢竟是醫生,害怕,也要上。

後來就覺得還好。其實害怕還是因為長期的不瞭解,即便一下子知道只有那麼幾個傳播途徑,但心裡總是會想,萬一呢。

但189強調:

堅決不要汙名化艾滋病群體。

189說了一個比較悲慘的事。

每段時間,一位頭髮蒼白的媽媽會帶著小孩來領藥。因為媽媽有艾滋病,母嬰傳播,小孩子一輩子要揹負這樣的壓力。

「可是這個孩子沒有做錯什麼。」

189的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耳邊久久不能散去。

還有,189同行科室有人因為做手術不小心感染了艾滋病。

他們又做錯了什麼?

沒有做錯。

所以這是艾滋病不該被汙名化最大的原因。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男生、老年人來檢測的多」

說著說著,我們聊到了,哪個群體來檢測比較多。

“男生來的比較多。”

聽到189這麼說,我心裡咯噔一下,難道189也認為這是同性才會得的病?

於是,我小心翼翼地試探了一下:“你覺得是同性戀才導致艾滋病的傳播?”

185搖搖頭說:“不是啊,因為同性之間更易傳染,所以,男性來檢測的會比較多一點。”

“從基數上來說,異性戀傳播肯定會多於同性戀。

但從傳播難度上說,同性戀更容易被傳染。”

這個時候,189提到,有一部分老年人也會得艾滋病。

說實話,這觸及到了我的信息量盲區,因為,在我的概念中,老年人是沒有性生活的。

189說:“真的是這樣,老年人艾滋病也算重災區。不信你可以自己去查查。”

後來我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原來是我太狹隘了。

2015年,浙江義烏疾控中心證實一名91歲的老婆婆感染艾滋病毒。

患者說:曾和幾個六十幾歲的老頭髮生過性關係。

無獨有偶。

2016年6月,在一次體檢中,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伯伯被發現感染艾滋病,隨後,妻子被檢測出艾滋病。

至於原因,老伯伯和別的女人發生一夜情後,又傳給老婆。

有一組數據也能證明。

在2006年、2010年、2013年的新增艾滋病病例中, 65歲以上老年人分別佔1.7%、5.8%、8.4%,逐年上升。

而2015年已超過10%,50歲以上病患超過20%。

「得了艾滋病的人會是怎樣一個心理狀態」

聊到這個問題時,我和189已經走出籃球場。

他走進旁邊的商店,買了一包萬寶路,抽出一根給我,我示意自己不抽菸後,他從口袋裡拿出打火機,點起火苗邊抽菸邊說道:

“他們的心理狀態,我可能不太清楚。外化出來的有崩潰、哭泣,甚至還有質疑醫生檢測不準確而後生氣的。

倒是我們檢測艾滋病的心裡確實不好受。”

189一開始看到患者得知自己是陽性後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也會跟著難過。

時間長了,逐漸麻木,心變硬了。

再往後,更多地是感慨人性這玩意永遠經不起考驗。

189說了兩個事。

有一次,一對夫妻來檢查,檢查完當場在疾控中心撕起來了,雙方都懷疑對方出軌亂搞。

尤其是那男的,抓住女人的頭,直接破口大罵。

兩人剛來那會兒的體面與恩愛碎了一地。

還有一次,是兩個女孩子過來取報告。

從其中一個女孩得知結果後,斷斷續續地謾罵中,189搞清楚了:

渣男偷偷摘了避孕套。

在得知自己是陽性後,她哭的妝都花了。

「prep+避孕套是最好的防護,我們終將戰勝艾滋病」

採訪的最後環節,我分別向189請教了兩個問題。

第1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有效預防艾滋病。

189認認真真一字一句地回答:

“最保險的方式當然是帶!套!”

當然,189也科普了一些其他方法。

我看到這些方法後,有一絲絲的尷尬,因為這些方法都不太“友好”。

首先,戀愛前確定關係時,做血液4項檢測加唾液檢測。

這個某寶上能買到。(剛聽到189科普這個事,我就在想,媽耶,這點我做不到,我都不好意思提這樣的事。)

其次,實在實在實在實在不想戴套,(會有人帶著不舒服)吃prep+打乙肝疫苗。

但是!!!

189特地頓了頓說道:prep這種藥物,僅僅可以阻斷艾滋。

淋病,梅毒,只有避孕套可以防住,所以,我更習慣把避孕套稱之為安全套,它是保護大家性生活的一張王牌。

緊接著,189吐槽:大家對於避孕套的理解太狹隘了。

避孕套不光是避孕,更是為男孩女孩鼓掌保駕護航,過濾各種疾病。

因為採訪前有做過功課,所以我知道有24小時阻斷藥,於是我還提到了這一點。

189補充說:網上有些24小時的阻斷藥信息並不準確,那個藥名縮寫PEP。人體內最佳效果是兩小時,也就是說,最好能在兩小時之內服用。

189讓我搜了搜「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

上面寫著:

醫護人員因職業行為可能導致HIV感染時,應該在4小時內獲得阻斷藥等預防性用藥,最遲不超過24小時。

189還提供了一個號碼:

24小時全天候在線的HIV緊急阻斷專線400-101-4032。

第2個問題,對於已經感染上艾滋病的人,189是這麼給建議的:

1.去疾控中心領取免費藥物。

目前國家疾控中心有藥物,免費治療。

有條件的可以吃Triumeq。一天一粒,副作用小,唯一的缺點是,價格貴,一個月3000塊左右。

2.心理層面千萬不可以放棄。

想對所有患艾滋的朋友們講,你們知道有多少人在為你們努力嗎?

國家免費治療,是一筆龐大的醫療開銷。

世界艾滋病日的設立,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你。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目前,已經有第2例艾滋病患者被治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艾滋病終將治癒。

在等待的日子裡,只有盡最大可能的活下去,才是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尊重。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採訪到這裡就結束了。

這次採訪後,我又去翻了翻相關資料。

據中國疾控中心、UNAIDS和WHO聯合評估,截至到2018年年底,中國保有將近40萬HIV感染者沒有被發現。

注意,是還沒有被發現的。

他們就像一枚枚定時炸彈,隨時隨地會引爆。

而艾滋病,真的,離我們不遠。

且目前,性,依然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做好堅實的防禦堡壘。

不要貪圖刺激,不要用生命去證明愛。

最完美的性愛,首先是確保安全性,其次才是良好體驗。

以及,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是每個hiv患者都是壞人,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是好人。

那麼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盡最大可能保護自己。

在保護好自己這件事情上,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關於這場病毒與人類的大戰。

艾滋病是人類的天敵,這沒有錯。

但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對艾滋病的偏見。

這份偏見,會製造出更多騷動恐慌,這是比惡魔更可怕的事情。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它是一種病。

對於科學家而言,是要努力攻克,

對於我們而言,或許我們做不到理解。

但沒關係,

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去理解他們,而是尊重他們。

理解不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明白,

不是所有人都因為濫交才患上這種病,它也跟性取向無關。

重要的是,希望能把那份不理解,那份「極端情緒」轉化成「微微一笑」,哪怕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關我屁事」的態度,都好過肆意攻擊,謾罵歧視。

寫到這,我覺得我不是在寫艾滋病,艾滋病只是一種病毒,它作為中間宿主,不光攻擊人類免疫系統,更攻擊著人性。

它將人性的黑暗面激發出來,人性一遍遍地接受著道德大考驗。

而在這場艾滋病毒中,我們人類絕不能輸。

因為我始終相信,關於這場人性的大戰,主動權依舊掌握在我們手中。

我們可以「以愛為箭」以「善意為弓」,射出一道利箭,搗毀病毒。

這是一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爭,我們唯有戰勝這一個結果。

艾滋病=同性戀=濫交?

本文版權歸一隻武所有

未經許可 不許轉載

歡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