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降”中小微企業“獲得感”提升

本報記者 劉琪

疫情期間,各相關部門在原有各項優惠政策基礎上,不斷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銀行業,在政策的引導下不遺餘力加大信貸投放,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復工復產。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4月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5.93%,五家大型銀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4%,在2019年基礎上進一步下降0.3個百分點。同日,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6.15%,在2019年基礎上下降了0.55個百分點。

另據央行4月24日發佈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2.41萬億元,同比增長23.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6個和0.5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8405億元,同比多增2876億元。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已經實現了“量增價降”。

當前正是上市公司一季報發佈期,各家上市銀行在支持中小微企業方面的具體情況也能從一季報中窺見一斑。《證券日報》記者昨日查詢財報發現,多家銀行在一季報中披露了相關貸款情況及支持舉措。

平安銀行一季報顯示,該行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力度,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3月末,單戶授信1000萬元(含)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較上年末增長3.31%,該類小微企業一季度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上年下降0.4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控制在合理範圍。

江陰銀行在一季報中表示,該行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硬核舉措惠企惠民,如設立1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開闢綠色通道,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農戶春耕備耕。同時,《證券日報》記者從江陰銀行了解到,截至3月末,該行母公司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23.8億元,較年初淨增9.2億元,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44%;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101.7億元,較年初淨增7.6億元,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47%,“兩增兩控”等各項普惠金融考核指標全面達成各級監管機構考核任務。

此外,浦發銀行在一季報中披露,公司積極發揮金融優勢服務抗擊疫情,針對抗疫企業,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累計向近400家疫情防控相關企業投放貸款200億元;承銷疫情防控債券40支、共計292億元。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採取調整還款安排、提供展期續貸、增加授信額度等一系列舉措予以解困。

在銀行加大信貸支持的同時,中小微企業獲得感也不斷提升。據《證券日報》記者採訪廣東某餐飲企業瞭解到,在除夕夜接到重要任務,春節期間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24小時餐飲服務。因食材儲備消耗迅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企業資金面臨流動性困難。中信銀行廣州銀行了解情況後,立即啟動普惠金融信貸綠色通道,將項目納入疫情防控客戶白名單,支行專人跟進核實、分行同步審查審批,優化流程銜接,快速審批授信1000萬元。

交通銀行研報認為,下階段普惠口徑貸款受益於良好的政策環境,尤其是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後續政策措施,量增、面擴、價降、質提的局面將得到進一步夯實,信貸資源持續大力度地向普惠領域傾斜將得到延續。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未來銀行在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政策上,對於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權重還有下調空間。另外,銀行除了建立“五專”經營機制外,還可以在政策上構建多層次的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建立多層次的擔保體系、風險補償機制;完善信用信息數據深度開發運用,搭建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整合政府數據,打通信息孤島,減少銀企信息不對稱;加強信息技術使用,精準客戶畫像,改進風控手段,降低風險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