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拿地即開工”項目辦結

本報訊 “花了僅三天時間,比原計劃還提前了三天,效率真的高!”20日上午,在江陰市行政審批局窗口前,該市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一期)報建人王婷華一手接過施工許可證,一手遞上了感謝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投資建設窗口負責人劉若宸向記者介紹,該項目是江陰首個“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在無錫地區也是首創。

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是江陰提高建築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的重點項目,項目達產後,年處理建築垃圾可達30萬噸。“按照項目4月20日開工的計劃,從拿地到開工,只有5天時間,按時開工幾乎‘沒戲’。”王婷華過去也跟過不少項目,在她的印象中,項目從拿地立項到開工,即便每一步都很順利,也需要3個月左右才能全部走完。

15日,拿到土地成交確認書的第一時間,王婷華就和該項目的“專屬管家”審批二科副科長王夢超進行了對接。短短一個多小時,王夢超就制定出了一份倒排計劃表。“15日、16日……每天安排哪些事情,每樣事情準備什麼材料,一張表格、一目瞭然。”悉心的服務讓王婷華有了信心,“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是效益,快速獲批許可證,不僅能節省一大筆財務費用,今年的國家補貼政策也能及時趕上了!”

當前,江陰正在深入探索工程建設領域的審批制度改革,力爭以“最短時間、最少收費、最優服務”換取企業的滿意度。“範圍由生產性工業項目向所有工業項目延伸,時限從‘40’向‘20’延伸。”該市行政審批局局長仇豐說,想要實現目標,就必須解決拿地立項到開工時間跨度較大這一問題,“去各地調研後發現,‘拿地即開工’模式不僅能解決這一問題,還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實現“拿地即開工”,關鍵就在於一個“早”字。企業有土地意向時,該市行政審批局就第一時間派出“專屬管家”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不間斷”跟蹤服務。第一時間協助企業倒排工期;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進行前期溝通銜接;第一時間介入設計方案和施工圖圖紙的技術審查;第一時間推動並聯審批……“多部門積極聯動形成合力,容缺受理、預審辦理、幫辦代辦等創新機制也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劉若宸說。

“時間省了、企業樂了,才能說明服務更加悉心了!”打開桌上擺放著的一本重點骨幹企業政務服務指南,劉若宸告訴記者,這就是今年江陰給廣大企業贈送的五個“紅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加強事項整合,指南還特別打造了“企業開辦一件事”等12項“涉企一件事”專題,推出了更專業方便的主題服務。

(唐芸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