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全新獨立於ARM,x86,RISC

煙郭說歷史


這個東西研發並不難,是一個標準,規格,就象火車道的寬度有寬軌和窄軌。你的技術足夠強,市場佔有率更大,那你實際上就成為了標準。換標準威脅不了華為,受威脅的應該是他自已。如果華為不用他的標準,只會損害他自身的經濟利益。華為甚至可以自立標準,因為他的市場份額足夠大到壓制其他標準。

所以,別把這東西太高看了。突然換標準,是雙方都不得利的,可能會影響華為前進的節奏,但根本改變不了華為前進的大方向,所以不要太在意。

補充一點,安卓是開源的,不象Windows,如果自研架構,華為可以改動安卓或鴻蒙底層以適應新架構。如果不改架構,麒麟cpu可以給小米,藍綠廠用,否則新架構cpu就只能自己用了,除非把新架構圖紙授權給其他公司。


繽域790


世界上從上世紀中期計算機誕生開始,已經誕生了許許多多cpu架構和操作系統,現代電子計算機都是基於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結構,大多由高校教師、科研所和跨國公司研發。

能開發和製造cpu的國家很多,不要說法國德國日本,甚至印度韓國等都能造,當然也包括我們國家。但是國內普遍拿來主義,悲哀的是我們國家養的高校和科研所估計全世界最多,但大多投機取巧急功近利,沒有人靜下心來搞科研。可以這麼說,每年天文數字般的科研經費,養了這麼多計算機教學和研究人,開發不出自己的一種編程語言,搞不定一個自己的cpu內核,幹不出一個操作系統模型,還不如芬蘭一個大學生,寫出了開源的linux內核,開創了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統之一。

國內cpu設計都是買了公版的設計,就是說人家將所有圖紙和設計資料都給你,還可以派出技術人員幫忙解決問題,拿著這些去芯片廠流片,成功了就可以商用了。這是自主研發嗎?只要有錢,世界上誰都可以研發cpu,科研人員要臉嗎?可悲的是,還有一班吃瓜群眾幫著吆喝。


70後人在征途


如果我國真的能獨立研發就好了,就不需要依賴國外的PLC,就算不能做高端頂級的計算機,用於控制計算這種低配置運算不是問題!

很多人都說很容易,可以造!但並沒有,而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用別人的內核佈局指令集,在別人的核心外部擴展一些控制指令,但這些外部擴展指令都需要經過內核佈局指令審核編譯成二進制,並實現10進制操作選址位!

要是真的能自己造還進口毛PLC西門子等等各類控制芯片這種低端運算!這是事實,如果我們真的能造別說CAD軟件,甚至包括光刻機制造都沒有壓力,我不說14納米,就算是200納米,400納米也行啊,問題呢都不行!CAD在不同的CPU上它的核心技術是不同的都需要修改對應符合這個芯片,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精度,如果我原本的CAD是用於奔騰序列號為ADFHH什麼之類,但不能用於BFRRL上面,一但轉移精度就會失效,失衡偏差就容易導致短路開路,密集不整齊現象!

雖然CAD同樣是同一個芯片,但所生產出來的同類只能任意一個,不能用第二個芯片。畢竟沒有百分之百良品率,單單優化指定一個芯片支持CAD的精度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調試,所以要裝到另外一個芯片上所用的操作系統,芯片不變但第一操作系統必須修改,CAD內核參數也要同時修改,畢竟這是精度問題不是計算問題,特別是5納米以下的製程工藝,這是重點也是技術中的技術,良品成品高不高處決與精度,系統與芯片精度達到,後面是調節器,機械原理調節器,光控調節器,鏡片純度!

如果我國真的能自主指令,我可以完全告訴大家光刻機在我們面前完全不需要進口外國,完全可以自產並且實現與世界高端光刻機媲美甚至超越。

如果我們買別人的芯片在別人的外部修改擴展那是核心技術,核心依然不是我們的,我們必須要從0開始,任何構造都不需要,用真的自己開發才不受限於人,才能把握主動權,華為並沒有自己的芯片,而是在RAM外部增加線路擴展,那個外部是通用擴展你擴展多大都沒有問題,但內核華為做不了,而且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要是華為真的做出來,現在就不一樣了,華為都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生產不需要什麼臺積電之類的代工了,本來臺積電的光刻機內部模型就存在RAM構造,複製一下還是可以,如果要重新來臺積電都無法生產,重新刻模調試一個線路的尺寸,厚度勾度彎度一一測試沒有3年左右的調試是不行的!

而且這調試是在荷蘭負責,臺積電只負責優化調試精度,內核是不變的。

所以說獨立的指令集那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