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炒原油倒欠百萬,忽悠投資小白的銀行有沒有責任?

Yobfhe


4月21日凌晨,由於WTI 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跌到史上首個負值——-37.63美元/桶(-266.12元/桶),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發生了穿倉事件,據傳成千上萬投資者面臨本金賠光還倒欠銀行大筆錢的困境。

這些投資者做夢都沒想到會有如此結局。有報道稱,一位安徽老人因投資原油寶,本金加保證金虧損90多萬,另外可能還要倒賠銀行133萬。老人為此傾家蕩產、負債累累,已經流露出極端想法。類似的遭遇發生在許多人身上,投資者們紛紛吐槽——

“我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本金虧光了,還要倒欠銀行幾百萬。”“話說買銀行理財還不如去投資P2P,起碼P2P有節操有底線,只坑投資者本金。”

不過,中行對於投資者的慘重損失,未表示出任何愧疚,有報道稱其開始強行劃扣投資者倒欠的資金。中行客服還告知投資者,倘若所欠銀行款項不還清,銀行有權向人民銀行申請將欠款記錄納入其徵信。這無疑讓已經陷入困境的投資者雪上加霜。

首先得承認,投資有風險。盈虧自負,這是一句老話。然而,具體到原油寶這個產品,恐怕沒這麼簡單。

投資原油寶能虧到倒欠銀行百萬的地步,說明原油寶絕對是一個高槓杆投資品種。其蘊含的風險遠比股票、債券要高。眾所周知,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一直以來,國家對於銀行經營金融投資業務,有著極其嚴格的限制。比如,銀行是不允許經營證券業務,買賣股票的。但比證券業務風險大得多的原油寶,為何能夠被銀行公然兜售?

原油寶顯然不是投資者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本質上更像期貨。國內合法的期貨交易所只有上(海)期所、大(連)期所和鄭(州)期所。類似原油寶這樣的“紙原油”投資產品,在國內不少銀行都很常見,它們真的合規嗎?在證券法或期貨監管中該如何定性?

在產品的合規性之外,中國銀行作為原油寶業務的提供方,有沒有做好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有沒有充分告知投資者風險,同樣疑問重重。

中國銀行提供的,是一個類似於期貨的投資產品,但發售對象很多卻是沒有投資經驗的客戶。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安徽老人,一輩子在農村,也沒什麼文化,甚至連手機都不知道怎麼操作。類似這種“投資小白”,如何能通過銀行的風險評測,並允許投入鉅額資金?

中行不僅沒有盡到風險評估責任,甚至可能有刻意弱化風險,誘導沒有風險意識的用戶參與的嫌疑。例如,中行在2018年6月1日曾發佈一條官方微博:“對於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小白,是否也有好玩有趣又可以賺錢的產品推薦呢?當然有啦!那就是原油寶!”

顯然,原油寶的開戶流程非常簡化,投資門檻很低。反觀股票,如果投資者要融資上槓杆,前提是有投資證券半年以上的經歷,而且開戶要到證券公司現場辦理,並履行相關的審核程序。

原油寶這種高槓杆且交易規則非常複雜的投資產品,居然只要手機操作幾下,很快就可以開戶。這真的符合金融風險控制的要求嗎?而且原油寶的風險評估中,只寫明讓用戶選擇接受“10%至100%之間的本金損失”,完全沒有提到倒欠銀行錢的風險,明顯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如此多投資者把原油寶當成銀行“理財產品”,如此多沒有專業知識的“投資小白”,被引入這場投資陷阱。中行原油寶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推廣,恐怕存在諸多問題,也是導致投資者蒙受鉅額損失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正如有專業人士所說,原油寶的全部交易機制及配套風控體系,都建立在原油結算不可能出現負值的基礎之上。顯而易見,原油寶是一個有著先天缺陷的產品,中行卻只顧從中攫取驚人的利潤,把風險和責任全推給投資者,這能說的通嗎?

投資者選擇原油寶,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中行這家老牌國有銀行的信任,中行卻讓他們付出傾家蕩產的結局,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這樣的結局,不能都由投資者來背鍋,中行應當正視自身責任,儘快拿出善後方案,才能避免自身公信力持續失血,挽回聲譽。

此一事件,也給監管部門拉響警訊,必須對銀行所售金融產品實行更嚴格的監管,築牢防範金融風險的防火牆。銀行不是賭場,民眾的血汗錢不能再這樣稀裡糊塗打了水漂。


大俠李正


確實是有責任的。

這個責任從這個問題裡反映在幾方面:

1、許多銀行裡確實出現了“胡亂推薦”的局面。

就是好比有些“員工”為了所謂的業績,指標,給一些根本沒有常識和投資理念的老人推薦一些基金,甚至理財產品。

只詳細講述了一個盈利的結果和回報率,卻草草了事的說明了風險。從而導致大家的虧損。

雖然,在本質上,買賣投資都是個人的行為,但是在道德上這真的是無德的表現。

2、此次從原油寶事件之中,雖然中行只是一個“平臺”,但是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是好比所謂的風險警示,就是好比所謂的移倉時間,甚至好比所謂的風控等等都是有欠缺的,從而才會導致投資者不僅損失本金,還要揹負比本金高出好幾倍的損失。

這在哪裡都說不過去啊。

只能說中行的平臺和投資者各打50大阪,一個沒有做好風險控制,一個沒有做好風險提示。

總結:

好在中行還算是一個百年大行,終於站出來說話了,說:“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這是不知道最後大家能夠挽回多少損失了!

全部由中行承擔不可能,全部由投資者自己承擔,也不可取,如何有一個最終的答案,我們慢慢等待事情的演變和結果吧。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琅琊榜首張大仙


忽悠投資小白肯定有責任,但不能說被忽悠的小白就沒有一點責任。合同上的字是你籤的,你總不能拿銀行職員的口頭承諾當成合同來說事吧。

去銀行存款,尤其是老人,就會經常遇到推銷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些是推銷保險公司的定存保險,就是存5年,每年有多少利息(當然利息是會變的,實際上類似基金,那年收益好利息就高,不好也許沒有利息)。

我媽媽去銀行就遇到過這種推銷,她也信了。

她告訴我,當時銀行的人和她說,反正你這筆錢也是要存定期的,還不如存這個,每年利息比銀行的高一點,我媽就信了。

我看了一下她拿回來的宣傳資料和合同,所謂利息高,也只是一個虛擬的收益率。

但是我看了合同,本金是不會虧的,所以也就沒去銀行退(七天內是可以退保的)。我知道我媽的性格,她只要相信一件事,誰也勸不住,我想讓她接受教訓,以後就不敢了。

我就告訴我媽,以後不要信這些,最後利息肯定沒銀行高。果然第二年的利息就沒有他們宣稱的那麼高,我媽也相信我的話,以後就在也沒信銀行的推銷。

在說回老人這件事,真實性有待考量

做期貨投資,銀行肯定是要做風控調查的,還要填一大堆的表。我媽雖然容易相信人,但如果銀行讓她填一大堆表才能存款,她肯定會因為警覺而拒絕的。

先不說這位老人有沒有警覺,光說風控調查,我認為這個老人就不可能通過。

風控調查不是讓你簡單填幾個表籤幾個字就完了,銀行還會查你的資金記錄,所以我不是很相信,一個快70歲的老人,銀行還讓他購買期貨,除非他在銀行的存款非常多。

如果銀行因為風控違規而讓老人欠債百萬,我感覺是個好事,這件事也會有個大的轉折。

因為如果銀行風控違規操作,那麼老人就不具備購買資格,那麼責任不在老人而在銀行。就憑這一點,老人不僅不用還錢,還能把本要回來。

現在網絡上因為原油寶這件事,出現太多胡編亂造的故事了,什麼原油一分錢的時候買了一萬塊,最後倒欠銀行五百萬。真正接觸過原油交易的人就知道,這是編出來的。因為當原油價格到10塊錢的時候,已經停止交易了,一分錢去找誰買?

網絡上有些人為了博人眼球,說話不負責任,作為一個看客,最好還是要有自己的是非觀和分辨能力,不要被別人帶了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