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靠什麼收益?

溫柔風趣1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移動通信的基站,屬於移動通信系統的無線接入網部分的設備,它的收益來自於通過這個基站上網或者打電話、發短信的用戶話費。

基站屬於無線接入網產品。

移動通信技術從2G開始進入數字通信時代,之後還有3G、4G,到了最新的5G。

2G裡的基站被稱為BTS,3G裡被稱為nodeB,4G裡被稱為eNodeB,5G裡NR基站被稱為gNodeB。

目前比較常見的基站,4G基站主要由BBU,RRU,天饋線系統組成。5G之中,部分宏基站的RRU和天線被集成到了一起,變成了AAU。而BBU則按照他的功能,被分成了CU和DU兩部分。

不過,不管是什麼制式的基站,它們都屬於無線接入網,是直接負責和最末端的終端之間交互數據,並且將數據通過承載網發送到核心網。

4G的核心網被稱為EPC,5G核心網被稱為5GC。

基站的收益來自於區域內的用戶的話費。

我們現在上網,數據業務是由手機先發送到基站,基站會覆蓋一定的區域,在這個基站覆蓋範圍的全部用戶,都是使用這個基站的無線資源、軟硬件資源,以及傳輸資源。

一般來說,統計基站的收入和支出,收入部分主要是以基站的天級單位的話務量以及數據吞吐量來進型評比。也就是說,對於運營商來說,一個基站下打電話的用戶越多,上網的用戶越多,這個基站也就越賺錢。

基站的支出,除了建設成本之外,運營商還要以月(年)為單位,有一定的電費支出,鐵塔機房租賃支出,給設備商的license支出,還有基站本身的運維支出等。

中國三大運營商的基站,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完全虧損的。

中國工信部對三大運營商的覆蓋率有非常高的要求,這就使得運營商不得不去那些人口非常稀少的農村、山區等地區建設基站,而這些地區由於人口密度低,話務量以及上網的數據流量也都很低,一部分地區的基站產生的收入,就連基站的電費都不夠。

而且,越是偏遠地區的基站,維護成本也越高。道理其實很簡單,維護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其實是駕車到基站的成本,遠離城市中心的基站,這部分成本也就越高。而且偏遠地區的基站密度還比較低,通常為了處理一個基站的障礙,需要專門的從城市中心區域跑到偏遠的地區,也沒有辦法和城市區域一樣,一天多跑幾個基站,這也使得這些地區的維護成本則會更高。

舉一個小例子:

本人曾經開通過一個基站,位於城市邊緣區域,駕車來回要9個小時,這個基站日均電話不超過10個,日流量低於500M,而這樣的基站其實也並不是個例。這種基站,開一天也可以說運營商要賠一天,永遠都不可能盈利。

總而言之,基站本身不會產生收益,要有用戶在基站下打電話、發短信、上網,運營商通過收取用戶的話費,才會產生收益。在中國,可以產生正收益的基站基本都在城市區域,絕大部分的農村基站都是虧損的,但是運營商也不得不建設。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網上三大運營商的口碑都不是很好,但是的確在盡到社會義務這塊,他們做的還是不錯的。現在全球的農村區域,其實可以通過手機上網和打電話的國家,並不是很多。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