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吳橋兵變”與清軍入主中原之間有重大關係嗎?

鷹揚縱橫


先說一下吳橋病變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我們在分析。

吳橋兵變是發生於明朝崇禎年間的一次兵變。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後金首領皇太極率軍圍困明帝國邊境的大淩河城3萬餘軍民,身處登州的登萊巡撫孫元化奉崇禎命派遣孔有德等人自陸路支援遼東。同年閏十一月二十八日,孔有德等人在北直隸的吳橋突然舉兵造反,兵戈回指,連陷山東諸縣,最終攻克山東重鎮登州幷包圍萊州。明朝調集各路援軍,耗費18個月才最終打敗了這夥叛軍。叛軍首領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狽逃竄,最終浮海投降了後金。這徹底打破了整個大明與後金的平衡關係。

明亡的原因太多了,氣候導致糧食減產,皇帝太傻太天真,閹黨亂政監軍,官員不作為,山西奸商為利益資敵,最後可恨的商人代表東林黨主政減商稅加農稅,軍隊衛所基本淪為將領私有使軍隊無戰鬥力。明末的種種都是長年腐敗導致的,導致文不能興國,武不能興邦。所以說吳橋病變是為後來的明亡,後金入主中原提供了一定條件的。






歷史君大人


明末的吳橋兵變和清軍入主中原有一定的關係,但沒有必要關係和重大關係。

清軍入主中原並不是直接從明朝手中奪取而來,而是最先從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手中奪取下來,李自成覆滅以後,清朝才又針對南明政府進行打擊,進而統一天下,清朝統一天下主要在於李自成政權的墮落和無紀律性以及南明內部互相爭權傾軋。

但是清朝能順利統一天下和崇禎年間的吳橋兵變也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可以說吳橋兵變是給本來強盛的清朝錦上添花,讓清軍的實力更強大幅縮短了清軍統一天下的時間。同時吳橋兵變也導致明朝很多牽制清軍的戰略徹底泡湯,這也是很大的影響。

下面將通過分析吳橋兵變事件過程和對明清雙方的影響來剖析吳橋兵變和清軍入主中原之間的內在關係。

吳橋兵變事件過程

其實吳橋兵變和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有很大關係,因為吳橋兵變的主要叛將叛軍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毛文龍曾經在皮島上的親信部將,主要在於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死後,其部下的遼東軍得不到妥善安撫。

吳橋兵變是發生在崇禎四年,也就是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不到兩年,距離袁崇煥被崇禎冤殺一年多點,在北直隸滄州吳橋爆發的一場兵變。

袁崇煥殺毛文龍以後,隨即毛文龍所部皮島守軍發生譁變,朝廷派登萊巡撫孫元化安撫皮島守軍,於是孫元化就收編了孔有德、耿仲明在內的幾位皮島譁變的骨幹將領,將他們所部皮島遼東軍帶到了山東。

崇禎四年清太宗皇太極圍攻大明邊境大淩河城,造成了遼東名將祖大壽在內的三萬軍民被清軍圍困。祖大壽立即向山東求援,山東巡撫餘大成、登萊巡撫孫元化立即派遣原皮島守軍將領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領兵支援祖大壽。

孔有德等人行軍至當時隸屬山東的滄州吳橋發生了譁變,本來孔有德等人所部的遼東軍就向來與山東百姓不和,行軍至吳橋時遼東軍和當時隸屬山東的吳橋當地豪紳產生巨大矛盾,以致於遼東軍集體搶劫吳橋當地豪紳開始譁變。

孔有德在李九成和李應元父子煽動勸說下決定舉兵反叛,孔有德決定反叛後隨即揮軍殺回山東半島,連續攻克臨邑、陵縣、商河、青城等地,兵鋒直指登州。

孔有德反叛以後,遠在遼東的旅順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副將毛文龍的親戚毛承祿也揮兵反叛響應孔有德。

孔有德反叛發生之後,山東巡撫餘大成和登萊巡撫孫元化都是對其督戰不利,而且孔有德之反叛與孫元化對他的縱容不無關係,當孔有德兵鋒直指登州之時,孫元化急令總兵張燾和張可大發兵抗擊,結果張燾本身與孔有德交情就比較深厚,而且其所部軍隊與孔有德開戰後立即反叛,張可大與孔有德叛軍交戰更是大敗。

這時候登州內部與孔有德交情深厚的軍官以耿仲明為首紛紛反叛,他們偷開城門放孔有德軍隊進入登州城。

  • 耿仲明畫像

於是在崇禎五年登州城就順利被孔有德攻破,總兵張可大自殺殉國,巡撫孫元化自殺未遂被孔有德救下,孔有德想勸孫元化跟自己一起反叛,他甚至願意推舉孫元化稱王,奉孫元化首領,但是遭到孫元化嚴詞拒絕,孔有德念及感情釋放了孫元化和張燾。

孫元化和張燾逃回北京後就被崇禎帝問罪斬首,山東巡撫餘大成被判充軍。在這裡要對這位登萊巡撫孫元化進行一些簡單介紹,這位孫元化可不是窩囊的官員,他是中國明清時期睜眼看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他也是主張明末時期東學西漸,他是中國明末著名的西洋火炮專家,他早年受老師徐光啟的影響,深深痴迷於歐洲文化和科技,他擅長數學和火炮研發,而且他還是信奉歐洲天主教教徒。

孫元化重視向歐洲人學習科技和文化,他更加重視火炮的研發和改良,他一直向崇禎帝建議用火炮剋制滿清鐵騎,所以孫元化所鎮守的登州蘊藏著很多先進的紅夷火炮。

孔有德佔領登州後誅殺了登州城內的12名經孫元化聘請而來的葡萄牙籍軍事教官,並且俘獲了孫元化全部的火氣家底,二十門紅夷大炮和三百位西洋火炮。

所以孔有德後期熱武器軍事力量很強大,也因此孔有德已經有了稱帝建國的野心,但是他沒敢擅自稱帝,先自稱都元帥,分封李九成、耿仲明等響應者偽職。

孔有德的反叛讓崇禎帝非常震怒,於是崇禎帝派出了非常豪華的平叛陣容,崇禎帝派名將朱大典出任山東巡撫,派太監高起潛監軍,派金國奇、楊御蕃、祖大弼、靳國臣、祖寬、吳襄和吳三桂父子等明末時期的名將開赴登州平叛,同時還加派了更多的西洋火炮和紅夷大炮。

在這種豪華陣容下,崇禎帝可謂是拿出了比打清軍還多的家底去平叛孔有德,朱大典本身就是善於用兵之名將,很快孔有德就數次被朱大典打敗。

隨即在孔有德叛軍之中地位僅次於孔有德的李九成最先兵敗身死,李九成死後對叛軍士氣打擊很大,緊接著遼東鹿島總兵黃龍擊潰了陳有時和毛承祿,陳有時被亂軍殺死,毛承祿被活捉斬首。

孔有德和耿仲明見勢不妙決定逃跑向清朝當時還是後金的皇太極投降,於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率部帶著登州的紅夷大炮和西洋火炮以及工匠向皇太極的懷抱投奔而去。

皇太極聽聞孔有德投降驚喜萬分,皇太極親自率王公貝勒出盛京十里外迎接,並以女真族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隨即孔有德和耿仲明遵守滿清的剃髮制度,所部軍隊剃髮易幟加入進了清軍之中。皇太極仍命孔有德為都元帥,統率其原來部隊,並給予特殊待遇,給孔有德部隊賜名為“天佑兵”。

至此孔有德所發動的吳橋兵變以孔有德兵敗向皇太極投降而宣告結束,明朝軍隊也是動用了很大力量去平復了孔有德叛亂。

  • 皇太極畫像

吳橋兵變對明、清的影響

吳橋兵變對明、清還是有很深影響,先說對明朝的影響。

雖然吳橋兵變以明軍勝利而告終,但是明末時期的登萊局勢徹底被改變,山東半島腹地慘遭兵禍蹂躪,明朝在此次平叛中損失了軍力多達數萬人,十多位名臣良將身死,戰艦和炮火以及錢糧更是損失無數。

最關鍵的是從這以後登萊荒蕪,東江軍事基地動搖,從海上牽制清軍的戰略徹底宣告失敗,這才是比皇太極得到了那些火炮更加可怕的事情,從此明朝無力再牽制清軍的攻勢力量。

吳橋兵變對清朝也就是當時後金的影響則是比較有利的,得到了孔有德和耿仲明在內的兩員大將,後來孔有德始終忠於清朝,被封為定南王,是滿清開國之初少數的漢族藩王之一;耿仲明後來被封為靖南王,也是少數藩王之一,後來康熙時期三藩之亂的耿精忠就是耿仲明的孫子。

得到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在其次,皇太極最為欣喜的是得到了先進的西洋火炮和紅夷大炮,畢竟當年袁崇煥的紅夷大炮打敗了努爾哈赤,這門火器給滿清軍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實吳橋兵變整個過程中明朝沒得到半點好處,孔有德也是傷亡慘重,結果是白白便宜了皇太極,後金得到了犀利的火炮以及孔有德的軍隊,大大增強了滿清的軍事力量。

總結

吳橋兵變可以說更加沉重打擊了腐朽欲塌的明朝大廈,讓本就國力日趨衰弱的明朝雪上加霜。可以說吳橋兵變為滿清後來入主中原作了鋪墊,因為明朝的軍事力量和國力越發衰弱,統治也就越發混亂,也造成了後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勢力越加強盛。

但是吳橋兵變和滿清入主中原之間沒有重大關係或者必要關係,因為造成滿清入主中原主要關係在於李自成起義軍的問題,畢竟清朝是從李自成手裡奪取的中原,滿清入主中原時,明朝已經被李自成覆滅,中原一帶盡為李自成所有。

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吳橋兵變,只要李自成的軍隊攻克北京後還是那麼墮落且無紀律性,滿清依舊可以入主中原,雖然吳橋兵變中孔有德給滿清帶來了很多先進的西洋火炮,讓滿清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強大,但是這主要還是錦上添花,畢竟滿清引以為傲的是八旗鐵騎。

所以說吳橋兵變更多的是對明朝有著很深的負面影響,明朝失去了從海上牽制滿清的力量,而兵變所帶來的後果是使明朝政府的國力更加衰弱,為後來農名起義軍能更快覆滅明朝產生了一定推動作用,因此吳橋兵變只是間接的推動了滿清入主中原的時間,但是並不是重要或者必然的聯繫。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小島知風


吳橋兵變增強了清軍的戰力,削弱了明軍。同時讓後續降清的明朝將領看到了他們在清軍那邊如何受到重用,使得後來降清的明朝將領越來越多。吳橋兵變也是被逼出來了,說明了明朝已經腐朽到了一定程度,滅亡已經是必然。

皇太極圍困祖大壽,孔有德前去支援,當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風雪,部隊給養不足。孔有德麾下一個士兵偷了王象春家的一隻雞,王象春可是東林魁首,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還是當地的望族。王象春的家奴去找孔有德要個說法,孔有德道歉賠禮都不行,非要把偷雞的人穿箭遊營。孔有德照辦了。但是由此使得士兵憤怒,幾個士兵在夜裡宰了那個家奴。

這下子事情鬧大了,王象春的兒子出面了,孔有德只好把犯事的士兵斬首示眾。士兵譁變,燒了王家莊園。正好這時候,把孫元化給的市馬錢花盡的李九成回來了,因為沒買到足夠數量的馬,於是乘機煽動眾人搶劫譁變,說服了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孔有德回軍登州,耿仲明做內應破城。

在明軍的圍剿下,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降了清軍,由於孔有德帶來了後金急需的艦隊、紅夷大炮及匠人,所以皇太極對他們的投降極為重視,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這次看似是明朝平叛成功了,但是內鬥消耗了軍事力量,山東腹地也遭到蹂躪,反而讓清軍坐收漁利。

孔有德和耿仲明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清軍入關後,孔有德隨多鐸追剿李自成及南明武裝力量,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有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歸順並且受到重用,之後尚可喜也投降了清軍,再之後就是吳三桂,要不是孔有德戰死,清初就是四大藩王了。

清軍能入主中原離不開明朝降將的幫助,由此也說明了明朝已經腐朽不堪,吳橋兵變也是被逼出來的,人家去支援,結果當地望族不支持,因為一隻雞逼得士兵譁變,明朝也到了該亡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