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今天和朋友吃了一頓飯,聽來一個故事。

朋友的孩子四歲多,在幼兒園門口玩滑滑梯,正玩的開心,跑來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小朋友,本想著兩個都是男孩子,應該可以玩到一起,誰知道那男孩子特別野蠻,將朋友家的孩子推到一邊,還往朋友孩子的臉上吐了口水。朋友很生氣,立即把孩子抱下滑滑梯,看了看那孩子的媽媽,意思就是家長總得說點啥吧,道個歉也行。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事情卻不是你料想的那樣,對方家長一個字都沒說,就好像這種事沒有發生,或者他家孩子吐口水是理所應當。

朋友非常地氣憤,活這麼大,第一次遇到這麼奇葩的家長,礙於這個家長居住在同一個小區,抬頭不見低頭見,不好撕破臉,領著自己孩子去別處玩了。

這種事放你身上,你會怎麼做?

孩子的品行,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它不僅照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情況,還反映出家長教育子女的觀念。

如果是我,遇到這種事,肯定不會憋心裡,我會先對孩子做一個正面的引導,詢問他為什麼要吐人?然後告訴他隨便吐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讓他換位思考一下,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道歉。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一般孩子都很講道理,反而家長難以溝通,如果你正面引導的好,孩子會立刻道歉,家長也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也有一些奇葩家長會覺得你在說教他的孩子,與你怒對一場。

孩子本是一個很好的孩子,就因為家長的觀念不正確,一再縱容孩子犯錯,卻不去糾正,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錯誤觀念的思維定勢。

當孩子做出沒教養的事,人們不會告訴你,“喂,你家孩子真沒教養。”

但別人會對另一個相互認識的人,談論那家人的教養問題:“那家誰誰的孩子很沒教養,真是討厭。”

另一個人肯定也會說,“你看看他家孩子,就知道他爹媽是啥人了,別和他們一般見識。”

孩子的問題實際就是大人的問題,如果大人不及時糾正自己的觀念,不解決自己的問題,勢必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關於什麼是教養,我想用一個故事來詮釋一下。

有個叫冕的大樂師來看孔子,他是一位盲人,孔子得知後,畢恭畢敬的去迎接,並親自攙扶著樂師走路,走到前門的時候,孔子會提醒說,“當心啊,老師,您的腳下有臺階,您得抬高點。”入了房間,走到坐席旁,孔子又輕聲提醒說,“老師,這是上座,請您坐這裡。”把老師安頓好後,孔子向樂師一一介紹了他的弟子,“老師,您前面的是顏回,左邊是子貢,右邊是子由……。”

樂師走的時候,孔子又攙扶著將他送出門外。有的學生覺得孔子對他太客氣了,孔子卻教育自己的學生要尊敬師長,特別對於盲人更要做到禮數週全,不能讓對方覺得怠慢了他。

孔子言傳身教,告訴他的學生什麼是教養。

孔子說話的時候,稱樂師為老師,這是一種禮貌,是對人的尊敬,樂師是盲人,走路的時候,孔子親自攙扶,更體現了孔子對人的友愛。身為孔子的學生肯定也會被老師的氣場所感染, 當言傳身教成為一種氣場的時候,學生就會用這種氣場來規範自己。

“教養”就是一個人在什麼場合應當說什麼話,做什麼事的綜合素養,它是符合人們行為禮儀,日常規範的教育結果。

教養注重的是教育後的結果。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我再講個我媽小時候教育我的例子,有天親戚結婚,我媽帶我去吃高價飯,我看到桌子上那一盤盤好吃的涼菜,雞鴨魚肉,也不管什麼場合抓來就吃,我媽看見了,當場就訓我了一頓,她告訴我,“大家都沒動筷子吃,我們也不能動,這是規矩,你不懂規矩,別人就會說你沒教養。”

那時候,我從我媽那裡得來的理解是:教養就是懂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中國古訓,流傳至今,對於讓孩子有教養方面,特別實用。

怎樣才能把規矩立給孩子,讓他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國大部分家庭。

我採訪了一些家長後,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議: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第一、要讓孩子多去認識周邊事物的發展規律。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無不在認識這個世界。

在家裡,先要讓他認識家庭每位成員,以及他們的關係和角色。等他了解了這些關係後,腦子裡就有個成員的概念。你再讓他講尊老愛幼的道德觀念,他會比較容易接受。

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交通規則,而且大家都在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他自己也會遵守這種規則。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規矩,而是他對周邊事物瞭解的太少,腦子裡沒有概念。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第二、給孩子定一個約定。

我家孩子每天七點起床,每晚九點鐘上床睡覺,這就是我們之間的一個約定。

約定就是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律的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自制能力比較差,寫作業拖拉,吃飯拖拉,不管幹什麼事都沒有時間概念,他的拖拉讓大人心煩,如果你不停的催促,他反而會越來越慢,甚至犟嘴。

你需要給他約定一個時間,這段時間用來寫作業,這段時間用來看電視,還要不停的在一旁提醒他,讓他遵守約定。

一旦習慣養成,他就能變成一個自律的孩子。

孩子一旦自律,規矩就能立起來了。

沒人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擁有這個特點

第三、要告訴他什麼才是行為規範。

朋友的孩子默默在遊樂場裡搭積木,看到旁邊小朋友的積木裡有棵樹,他覺得好,順手奪了過來,那個小朋友毫不示弱,又搶走了,兩個孩子發生了爭執。

這時候,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要及時明確他的行為規範,告訴他搶別人手裡的玩具是不對的行為,如果孩子想要那棵樹,可以引導他開口問小夥伴借,或者提出一起玩的請求,如果真被拒絕了,也不能去搶,可以玩其他的玩具。

這好比我一開始講的那個故事一樣,孩子在滑滑梯,別的孩子吐了朋友孩子一臉口水,這個行為必須要及時糾正,如果第一次沒有糾正過來,第二次孩子肯定還會犯同樣的錯,第三次,第四次,孩子就會形成對的思維模式。一旦走上社會團體,肯定要吃大虧的。

伏爾泰說:“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他是否有教養。”

按照以上三條來做,你的孩子不會比別人差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