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是绵延千年的中世纪帝国,以她的诞生(395年东西帝国彻底分手)与灭亡(1453年)为时间点确立了中世纪起止点。东帝国对于西方历史的影响可见一斑,帝国的人口在6世纪查士丁尼一世时曾经超过2600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无疑需要强有力的农业基础支持。

在古代,无论是古典时期还是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农业都是任何一个政权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坚实的农业基础保证,社会将变得异常脆弱。帝国在东西罗马分裂后保有东部地中海半壁江山,但在7世纪穆斯林征服遭遇重击后,帝国丧失了重要的粮仓埃及和富庶的黎凡特(今叙利亚与巴勒斯坦等地),这使得帝国遭受到了空前的粮食危机。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拜占庭帝国一直就有对农业的崇拜

在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后,帝国彻底堕落为希腊人的分裂国家,并再也没有重新完成拜占庭希腊人地区的统一,帝国农业在最后几个世纪里也并没有起色。加之残存的版图在帝国最后的两个世纪不断遭到奥斯曼人等的渗透,帝国的农业伴随经济的崩溃一同消亡。

拜占庭帝国的农业概况

4-6世纪是罗马帝国将经济中心东移的时代,以巴尔干和小亚细亚西部为核心的地区,和埃及、黎凡特等地区成为东部帝国的农业中心,有着不少适宜耕种的土地。乡村随着农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为帝国提供了更多的人口来源。

6世纪帝国迎来了人口和领土的顶峰,但由于严重的瘟疫(很可能是鼠疫)在一个世纪内被消灭了约一半的人口。伴随着人口被瘟疫消灭,帝国在6世纪末开始遭遇到了边境危机,日耳曼民族不断侵入帝国领土,使得帝国农业也遭到了不小冲击。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丧失主要粮仓——埃及,让帝国早遇到了巨大打击

农业生产和人口数量有着决定性的关联,当7世纪中叶拜占庭缩小到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这两块核心领土后,帝国的军队因为人口和农业规模的下降遭到了严重的限制,有如恶性循环一般。8世纪开始东罗马农村就几乎开始停滞,10下半叶到11世纪上半叶帝国迎来第二个实力高峰时,帝国将巴尔干北部与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重新纳入版图,不过帝国的人口也只达到查士丁尼时代的不到一半(约1200万)。

在1204年帝国遭受到灭顶之灾——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帝国因为巴尔干核心区被拉丁人占领遭遇肢解,农业跟随帝国的四分五裂而衰落。即便是巴列奥略王朝于1261年光复了君堡,但帝国的人口仅有一个世纪前一半左右(约500万)。后来随着领土被奥斯曼人不断蚕食,帝国的人口继续减少直到灭亡。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拜占庭帝国领土的萎缩(6-14世纪)

总体上,拜占庭帝国因为领土的不断缩小,农业用地也不断萎缩,但主要的农业区因为自然条件基本维持着它们的属性:最富庶的沿海平原地带(例如色雷斯、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岸和达尔马提亚等地)拥有众多的庄园,那里是帝国农业的核心,作物以谷物、葡萄和橄榄为主。

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巴尔干山区则因为地形限制,形成了畜牧业为主的情况。不过相对于西欧的优质牧场,这里的条件相去甚远,质量也有西欧牧场有着巨大差距。

地主和农民:村庄与地产

7世纪末开始,雇佣农民开始不断出现在史料记载里,持续到帝国末期。8世纪和10世纪,随着土地兼并和人口流动,一部分地主佃农(Paroikos)组成的村庄社区开始占据农业经济主导地位,他们集体负责向国家纳税。这一时期,拜占庭农村社区在帝国财政里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11世纪描绘的百战天堂葡萄庄园

直到10世纪末,农民们的郊区建立了许多小村庄才改变了过去的农庄社区模式。一些类似于低等级贵族的人群出现,一旦产生了世袭的情况,就模糊了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差异。10世纪马其顿王朝时,帝国将农村土地收归国有,农村形成了类似近现代公社的组织模式。

自由农民(Georgos)的地位比罗马帝国时代的农奴地位明显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人力的缺乏:他可以自由地移动和出售自己的产品,拥有或占有土地,他可以不受限制地转让或交换土地。土地的可利用性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8世纪时,帝国已经颁布了有效的农业法律,确定了自由农民对土地的私人占有的合法性。但是在8-9世纪,帝国皇帝与教会斗争最严重的的时期,农业土地经常被皇室与教会反复争夺。然而这样的斗争,使得原本生计还不错的农民成为了最大受害者,土地不断遭到两大势力兼并。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描绘圣菲拉雷托的绘画作品

在这一时期帝国的农业土地上出现了众多的大地主贵族阶级,例如8世纪知名的慷慨贵族圣菲拉雷托。他在帕夫拉哥尼亚拥有庞大的财富(48个庄园、众多奴隶和庞大的牛群),其他省级军区的军事指挥官逐步积累了土地,特别是在边境或不安全地区。

帝国有限的农业土地,特别是安纳托利亚的农业用地被这些大地主所垄断和世袭,这种情况在10世纪时达到了高峰。使得皇帝不得不因为忌惮东方强大的军事贵族,小心翼翼地限制他们的权利。事实上帝国众多的皇帝来自于东方军事贵族,如杜卡斯家族、科穆宁家族等。

马其顿王朝的皇帝们曾经致力于解决大地主和军事贵族们的威胁,特别是巴西尔二世曾经颁布了“对等税”,要求大地主承担旗下农民的税款。这些政策虽然一度限制了他们的权利,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威胁。在他死后,无能的继承者就向贵族们委曲求全放弃了对等税等政策。

农具与农业生产力

即便是拜占庭帝国以贸易见长,但是农业仍旧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6世纪时达到第一个顶峰。8-9世纪因为帝国领土的萎缩与圣像破坏运动也波及到了农业,10-11世纪才缓慢恢复到了大致与6世纪相似的水平。

除蚕业外,农业生产中主要工具、耕作技术和作物大体上与几个世纪前却并没有明显不同,最重要的变化或许在于农业土地的分布。但相对于西欧,拜占庭在农具方面缺乏创新,逐渐遭西欧超越。这或许也有地理条件上的限制,西欧广阔的平原更加推动农业升级创新,拜占庭则因为平原狭小无法大规模耕种。

8世纪初的《农民法》被称为“乡村法官实用指南”,记录了拜占庭农民的常用工具:铁锹、鹤嘴锄、修枝刀、镰刀和斧头;这一系列农业工具间接地得到了编年史的证实,其中提到有些用具称为拜占庭农民的武器用来自卫,近年来考古不断有类似的证实发现。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Geoponika》

拜占庭农业生产技术在10世纪编撰的《Geoponika》的中得知的,也有后来在修道院和其他文献中零星提及。农业生产有一部分采用两年轮作周期,在收获后和耕耘前将田地交给放牧(并因此施肥)。在部分休耕地播种豆科植物增加了肥力。

众所周知的选种实践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当然,产量因土地质量和气候的不同区别很大。在现代希腊,每公顷的粮食产量从希俄斯岛的5公担(500公斤)到马其顿的9.8公担和希腊南部阿卡迪亚的11.5公担不等。在12世纪初马其顿的拉多利博斯村,记录的产量约5.3公担。

主要作物的演进

从9世纪开始,较好的气候条件可能促进了农业生产;它还得益于安全和新定居的增加。塞萨利、色雷斯、马其顿、比提尼亚和本都等地区都种植谷类作物,皇帝在这些地区都派遣了专门负责粮食生产的官员(“annonarioi”或“horrearioi”)。

不过史料中并没有关于小麦与大麦的相对比例的记录;黑麦和燕麦则是后来引进的。豆科植物因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功效和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贫民中的作用而受到重视。根据那个时期圣徒的生活和后来的僧侣文献,所有的农民花园都种植了豆类植物(如扁豆、豌豆、野豌豆等)。

在郊区,甚至在城市花园中,橄榄树与各种新鲜蔬菜共存。从意大利南部到伯罗奔尼撒群岛、爱琴海岛屿一直到比提尼亚或吕底亚,帝国大多数沿海地区都种植了橄榄树。

葡萄藤一定在温和的冬季和海拔允许种植的地方随处可见。但葡萄酒的质量确实下降了,只有在10世纪,少数葡萄酒的名称才重新出现,这意味着比普通葡萄酒在当地的贸易范围更广。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君士坦丁堡附近种植的貌似苹果的水果——榅桲

与西方相比,拜占庭(包括伊斯兰世界)农业的一个特点在于其水果品种的多样性——适应温带大陆或地中海气候都是他们喜爱的果品:苹果、梨、李子、木瓜、樱桃、桃、核桃、栗子、石榴、杏仁、开心果等。水果不仅是农民饮食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或小城市附近的农民或可作为干果出口的地区的利润来源。

在马其顿和意大利南部的森林中,栗子是在9世纪种植或简单生产的。麻类和亚麻等工业纺织厂则主要位于帝国的欧洲部分,在塞萨利、马其顿、色雷斯和安纳托利亚都有记载,它们对船只的索具和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染料可以从胭脂虫和胭脂虫中提取,拜占庭人十分擅长利用自然来改变饰物的颜色。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970年左右,拜占庭制作的一幅丝绸作品

桑树的叶子可以养蚕,从中国学习养蚕技术以后,拜占庭丝绸就成为了帝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有时甚至可以成为等同于黄金的财富。从9世纪开始,伯罗奔尼撒因此被称为“摩里亚”(意为桑椹之地),科林斯等地是帝国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

在10世纪君士坦丁堡也已经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桑蚕养殖中心。丝绸工业的重要性说明了当地拜占庭生丝的供应。当蚕茧在生产地区转化为丝纱时,就构成了劳动密集型、利润丰厚的生产活动。但10世纪叙利亚商人在君士坦丁堡出售生丝,表明拜占庭材料短缺。

在荒芜的高地和肥沃的草地上,拜占庭的牧民们广泛地进行不同规模的养牛。每个村庄都需要饲养几头牛用于耕作或运输,此外也有驴子、绵羊、山羊和猪以及其他牲畜,以供食用和交易。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的比提尼亚,在10世纪为帝都提供了供屠宰的牲畜。

浅谈拜占庭帝国农业发展历史

现代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卡帕多西亚骑马旅行

在诸如卡帕多西亚的大片高原上,帝国的种马场饲养着各种类型的马,从昂贵的战争或骑马,到驮畜(骡子等),为帝国的行李列车。但这些种马场的组织还不清楚。中世纪的牲畜与现代一样意味着财富,当塞尔柱突厥人占据安纳托利亚内陆后,帝国就丧失了主要的马匹来源和牲畜养殖地。

文:晨读历史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