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部分國家開始啟動糧食庫存計劃。國際糧食市場的新動向喚醒了大家最原始的焦慮:我們的口糧夠不夠吃?思客通過數據告訴你,我國糧食安全的喜與憂。

為什麼有國家限制糧食出口?

截至4月16日,已經有包括哈薩克斯坦、越南、埃及、俄羅斯、塞爾維亞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宣佈實施農產品出口限制。其中,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小麥出口國,越南和柬埔寨是重要的大米出口國。

這些國家為什麼要限制糧食出口?因為糧食很重要。對國家而言,一國之民的糧食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近期在疫情、蝗災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下,糧食生產、運輸和庫存受到衝擊,導致糧食供給可能不足。加上有些地區的春耕生產出現一定困難,今年的糧食產量可能會有所減少,從而可能引起國際糧價持續波動。國家一旦面臨“吃飯難”的問題,許多其他行業就無從談起。

限制糧食出口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報告,在全球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33個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6個有對外援助能力。但是由於各國庫存水平、生產及供需調節能力不一致,如果幾個主要的產糧國集體實行糧食出口限制或者禁止出口,再加上不排除一些消費國加大進口,就可能改變短期國際市場供求關係,引發全球糧食動盪。

我們的“飯碗”還好嗎?

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我國糧食總產量已連續多年豐收,站穩6.5億噸臺階。以14億人口粗略計算,平均每人可以分到糧食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糧食自給率高,對外依存度低。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噸,庫存量可以確保全國一年的消費。從黑龍江到嶺南,13個糧食主產區貢獻了75%以上的糧食產量,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2020年糧食生產開局良好。從中央氣象臺發佈的春播期預測圖上看到,全國大部農區春耕春播工作已由南向北陸續展開。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4月12日,全國已春播糧食完成意向面積的17.3%,進度同比快0.8個百分點。

糧食價格穩定。從供給端看,我國本身作為糧食生產大國,糧食進口量有限,有關部門還會有計劃地通過投放庫存、跨地區調撥等手段確保口糧“保供穩價”,口糧價格出現大波動的可能性較小。從需求端看,糧食屬於必需消費品,需求波動幅度較小,且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易出現大規模囤糧的恐慌,因此需求端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較小。

既然糧食這麼多,我們為什麼還要進口?

我們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大多用來調劑需求結構,以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從越南等地進口的稻米主要用於生產飼料、味精、米粉等產品,而非直接供應糧食市場。

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在進口的糧食種類中,大豆備受關注。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8851萬噸,佔國內消費量的85%左右,主要用於榨油和提供豆粕飼料。近期受疫情影響,國內大豆價格有所升高。目前我國大豆供應相對平穩,但國內供應鏈企業還是需要做好相應的風險防控。有專家認為,當前更需警惕國際投機資本炒作大豆等大宗農產品,引發大豆價格大幅上漲,最終影響我國大豆供應。

糧食安全,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倉廩實”的背後是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我國是一個極度缺乏耕地的國家,隨著城市化進程擴張侵佔農業用地,耕地急速縮減。為了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國家劃定了18億畝耕地紅線,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嚴守這道不可逾越的紅線。

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從近年來的走勢看,這條紅線暫時無虞,但我們必須面對“土地是有限的”的現實。用只佔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只要稍不注意,耕地面積大幅減少,就很難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

為什麼你不需要囤糧?答案在這裡

建好高標準農田就是我們的看家底數。2011年以來,累計建成6.4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據中國科學院評估,耕地質量每提升1個至2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每畝糧食產量提高約100公斤。按照規劃,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

有專家說,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才能留足緩衝空間,在需要時提高產能。此次國際糧食市場出現波動,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戰略意義。正是因為多年來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面對國際市場風吹草動,我們才能閒庭信步。

跟風囤糧,大可不必

耕地保護,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