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的那些事

《人間草木》的那些事

在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就讀過一點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已經記不清書的具體名字了,只

記得厚厚的一本、粗糲的紙張,是眾多名家的散文、雜文集子。書裡有汪先生一篇講口味的文章,講的是東南西北的口味、吃食,身邊人嗜好某種口味的小故事。那時才發現,文字也可以如此鮮活有趣、充滿了煙火氣。而這樣的文字,也等於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戶,雖身處於小小的角落也得以看到外面世界如此不同。

《人間草木》這一本書,編匯了汪先生許多類似上述內容般的饒有興致的文字。花草樹木、昆蟲鳴禽、蔬菜飯食、日常消遣,每一個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都可以成為筆下記述的對象。平常的生活,其實也如此有趣;煙火的人間,其實也深有寄寓之處。

一、是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鄉的花園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童年的一個小花園是汪先生心中家裡最亮眼的地方。每一種顏色、每一種花草、每一種氣味,回想起來都歷歷在目。在文集開端的《花園》這篇文章裡,他不厭其煩地一點點描述:巴根草、大垂柳、垂柳上的牽牛、蟋蟀、蟬、蜻蜓、蠢頭蠢腦的土蜂、麻雀、夜哇子、繡球花、龍爪槐......花園裡的一點一滴、一個角落都不遺漏。

《夏天》《淡淡秋光》《冬天》等文章裡面每個季節的草木、小孩兒的耍事和樂趣,也終歸是圍繞著花園和老家來描寫的。大淖、花園旁邊的佛院,看到文章中提到這些熟悉的地名,就不自覺地聯想到汪先生的《大淖記事》和《受戒》兩篇小說。看來這些小說都烙著他童年的記憶。魯迅有百草園、蕭紅有呼蘭河,無論成長之後的歲月如何蜿蜒,故鄉的記憶、兒時的花園,總是會在人的心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創作的人,會用文字溫情地去描繪這樣樂土。這種描繪,總是能夠引發所有人對於心中同樣重要記憶的回味。

二、對草木的記憶其實附著的是對人事的記憶

作者寫秋海棠,描繪其形態之外,提到的是作者母親生病去世前移居的小屋外有一叢秋海棠。從此,對於母親的記憶,就和著這捧秋海棠一起一直留存。

一次,作者與友人於昆明一店中躲雨。躲雨中,看見酒店堂前有一架大的木香花,被雨淋透。這樣的情味,四十年後都還歷歷在目。“蓮花池外少人行,夜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溼雨沉沉。”記憶中雨打木香如此深刻,其實是與當時的情境交織為一體。作者寫槐花,很大的篇幅是寫一對養蜂人夫妻的生活。花開時節,逐花而來,支起棚子、安頓好簡陋的家。講述養蜂人妻子與丈夫相識的故事、記錄一些平常卻又溫暖的細節。

細細想來,我們的回憶很多都是片段式,某一個情境和畫面會非常鮮活。對一個畫面來說,除了有人物,更要有事物和情景才顯得更加飽滿。所以花草樹木,在那樣的情景裡,與情緒情感共同構成更為有聲有色的濃烈記憶。

三、草木與五味的古今流變

一直以來,汪先生文章中對我觸動最大的一篇散文就是《葵·薤》,本書也收錄了。他少時在古詩詞中讀到的兩種植物“葵”和“薤”。比如《十五從軍行》裡面的“採葵持作羹”,比如漢樂府裡面的“薤上露,何易晞”。當時他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植物。後來通過考證才發現,原來隨著時間流轉,它們已經變成另外的名字,也慢慢從當年的主要蔬菜的地位落到只有少數地區才種植和實用的不再重要的地位。對這些草木、食物命運的關注,串聯起了文學、也串聯起了生活。在文章的末尾,汪先生提了兩點意見,一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多積累一些生活的知識,因為對草木魚蟲有興趣,說明了對生活有廣泛的興趣;二是希望大家口味不要太窄,要多嘗試不同的食物,去習慣和適應。可以說,正是因為看了他的這篇文章,我才對周遭的草木更有興趣,總是喜歡去辨識和觀察、去尋找他們的名稱和來由,也曾試著描寫城市裡的草木。

對於不同口味的廣泛嘗試,汪先生自己就身體力行。東西南北的食物、宋朝人的飲食、昆明菜、蘿蔔、豆腐,都是他的描述對象。他自己也是很樂於嘗試於洗手作羹湯,嘗試一些別出心裁的做菜方法,得到友人和家人的許多好評。突然想起《紅樓夢》裡面的一句詩:“月本無今古”。古往今來,月亮自然還是那同一輪明月。不過草木、吃食、五味,卻在不停地流變,正如人世滄海桑田地流變。

四、靜觀自得與文人意趣

也許是家學淵源,汪先生的散文裡自始至終都帶有一種文人意趣。他提到,祖父書房裡的一個橫幅是“無事此靜坐”,而他自己也一直奉行這樣的“靜觀”的功夫。在《自得其樂》這篇小文裡,他自述晚年的生活: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末了,引用《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他的文人意趣,讓他的文字在樸拙、恬淡的美感之外,始終有一種獨特的“有趣感”。同時,他的散文裡也偶有一些狡黠的幽默。

比如寫到梔子花,“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比如聯大學生跑警報,學生各有各的消遣和方式。“有一位哲學系的研究生曾經作了這樣的邏輯推理:有人帶金子,必有人會丟掉金子,有人丟金子,就會有人撿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撿到金子。因此,跑警報時,特別是解除警報以後,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視路面。他當真兩次撿到過金戒指!邏輯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邏輯學的金嶽霖先生所未料到的。”“聯大同學也有不跑警報的,據我所知,就有兩人。一個是女同學,姓羅,一有警報,她就洗頭。別人都走了,鍋爐房的熱水沒人用,她可以敞開來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種種描繪,不勝枚舉,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人間草木》這本書中還有一些懷念沈從文、金嶽霖、聞一多等昔日師友的文字,人物情狀描繪得栩栩如生,都非常值得閱讀。

賈平凹評價汪先生:“汪是一文狐,修煉老成精。”查閱汪老生平,才知道他一生坎坷波折,受到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他四十年代的青年時期就開始創作,卻在六十歲以後才成名。可是在他的文字裡,我們卻看不出波折、看不出憤懣。只看得到他的怡然自得,始終保持著一種意趣。這種意趣,讓他在煙火人間中的平淡事物中發覺萬物皆可觀照而有況味;這種意趣,讓他在波瀾變動的人生中亦可葆有對生活的盎然興致。

《人間草木》部分語錄摘要:

《葡萄月令》

一月,葡萄在地窖,二月,葡萄種在土裡,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澆水,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六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七月,葡萄膨大了,8月:葡萄著色;之後下葡萄,裝車,走了。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二月:葡萄入窖。作者這樣寫,葡萄的生活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昆明的果品》: 寶珠梨。石榴, 石榴酒。桃, 楊梅,木瓜,地瓜,胡蘿蔔,核桃糖,糖炒栗子,這是作者生活在西南聯大時的記憶,描述了飲食, 非常生動。 真的很喜歡。

最後的一個結尾,也是非常動人的。 描述了板栗樹林,如入畫境。

《昆明的花》: 張岱描述了“滇茶”,描述了雲南的茶花。茶花;櫻花;看了汪先生描述的櫻花,自己開始慢慢寫櫻花了。 蘭花:從作客入手 ,寫作。蘭花,君子蘭, 這種花兒,也體現了主人的性情。

緬桂花: 昆明的緬桂花極多,類似於芙蓉花之於長沙一般,作者的描述,很是動人,也可以借用類似的手法 ,描述長沙的芙蓉花。粉團花:康乃馨: 夜來香;美人蕉,波斯菊,葉子花,報春花,這些描述真的很動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