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精英如何偷走80%的財富:所謂“娛樂至上”,是可怕的陰謀

如今,網絡世界裡有個焦點叫“熱搜”。每天打開電腦手機,不少人習慣性地都要先看一眼熱搜榜,瞭解一下當下有哪些大事正在發生。客觀地講,所謂“熱搜”的形成再正常不過,只要是話題必定會有人討論,討論起來就有熱度。然而眼下有個奇特的現象:娛樂圈子裡的明星網紅似乎對熱搜榜形成了霸佔之勢,甚至可能連世界某個地區爆發戰爭或重大災難,熱度也不如某位明星談個戀愛受人關注;更有甚者還形成了豪擲千金“買熱搜”的行為,投入財富的數額之誇張令人歎為觀止。


20%的精英如何偷走80%的財富:所謂“娛樂至上”,是可怕的陰謀


有朋友可能要說,在“娛樂至上”的今天,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正常的,你一個寫歷史的關心這些幹嘛?實際上,雖說市場決定著需求,但娛樂業的形成與發展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單純;或者可以這樣認為:娛樂業根本就是一個受特殊歷史背景影響而誕生的“怪胎”。

這個問題要追溯到約半個世紀以前。那會兒,冷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蘇聯依仗著極盛的軍力,在世界影響力上一度追上甚至超越了美國;而西方世界也處於經濟發展黃金時代的尾端,兩個超級大國爭奇鬥豔,處處針鋒相對。當時美國名義上的掌舵人是吉米·卡特總統,此君的政治生涯十分值得玩味。

70年代初期,卡特擔任佐治亞州州長,那會兒的他以年富力強、辦事效率高且善良而著稱,但要說起政治資歷,這個“政治年輕人”還差得多。然而數年後,卡特宣佈競選美國總統時,民主黨輕描淡寫地就給了他提名。不過歷史證明,吉米·卡特並不是一位優秀的美國總統,表面上看,美國正是在卡特的任期內由盛轉衰。他第一個任期結束就被頂替,諸多外交決策為他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卻被自家百姓罵了個狗血噴頭——美國人毫不客氣地將其稱為“戰後最差勁的總統”。


20%的精英如何偷走80%的財富:所謂“娛樂至上”,是可怕的陰謀


表面上看,是卡特辜負了美國人的期待,然而,他很大程度上只是為幕後的財閥們背了口黑鍋——吉米·卡特只是財團任命的利益代言人,而把他挑出來的,是一位名叫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的智囊。

布熱津斯基是一名波蘭猶太裔美國人,作為著名的地緣戰略理論家,他以極端反蘇而聞名當時。從1961年起,布熱津斯基涉足政壇,其聰明之處在於擅長將自己同資本牢牢地綁在一塊,與政治背後的勢力形成利益共同體。布熱津斯基深諳西方資本的運作規律,精打細算地支出自己手中的每一點籌碼,而這也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紅利。學界認為正是布熱津斯基將卡特帶入了大佬們的視野,而卡特當選後,前者如願分到了一塊蛋糕——當時美國的外交政策,幾乎都是由布熱津斯基來拍板。

當然了,從一位學術權威轉型成一名政治智囊,再由智囊過渡為藏匿在暗處的實權人物,混到這份兒上,沒點真本事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布熱津斯基的政治眼光相當毒辣。要知道,直至“八一九事件”結束之前,美國朝野的主流觀點仍是“蘇聯國力會遭極大損耗,但其國家體制會完好無損地留存”;然而早在數年前,布熱津斯基便做出神預言:如果蘇聯贏不了冷戰,那麼消失便是這個國家的唯一下場。正是此舉令布熱津斯基一下子成了西方政壇上的神話,他只要出一本書便會被各路人馬當成“聖經”來研讀。後來,他又陸續做過許多預測,一說其中就包括“中國將於2050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等。


20%的精英如何偷走80%的財富:所謂“娛樂至上”,是可怕的陰謀


布熱津斯基是玩資本的老手,以他的才智和所處層位,自然一早就把資本主義的實質看得透透徹徹了。然而,他也不過是大資本家手中的一枚棋子,為保證自己的價值,布熱津斯基必須竭其所能地取悅對方。

1995年9月27日,美國出資的戈爾巴喬夫基金會邀請全世界重要的政治領袖、經濟與科學學術權威等有頭有臉的人物,共聚美國舊金山的費爾蒙特飯店召開高桌會議,旨在討論下一階段的人類發展問題,“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還在會上發表了精彩講話。圍繞著這場會議,坊間誕生了許多陰謀論,它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秘。會議的初衷是探討人類下一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但有些非明面上的事兒不方便當面提,大佬們即便是當場不說,私下裡卻也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

這個問題有些殘酷,簡單地說,大佬們認為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富人理應占有並享受更多的資源,因此,佔世界總人口約20%的“精英”階層最終將瓜分絕大多數資源,而剩餘80%的人只能“撿漏”,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還被迫接受“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的命運。這種觀點頗具西方鼓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意味,而如何讓80%的那部分人甘心接受這種安排呢?布熱津斯基給了個答案——娛樂。


20%的精英如何偷走80%的財富:所謂“娛樂至上”,是可怕的陰謀


筆者聽說農村人在殺豬時有這樣一手:按住豬的三條腿,豬感到疼時只會拼命地撲騰那條自由的腿,這樣反而比四條腿都按住要省力許多。布熱津斯基給出的答案,原理跟這很像。他提出,要大力發展“滿足性遊戲”,即多拍一些肥皂劇,人為地“造星”,從這些明星身上挖掘“黑點”並大肆爆料;製作真人秀等綜藝節目吸引眼球,必要時,資本家大可降低下限,可以用低俗甚至是色情來麻醉大眾。只要其中任何一點捕獲了民眾的注意,讓他們儘可能地發洩“多餘的精力”,不再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而糾結,那麼這一戰略就算大獲全勝了。到了那一步,社會大眾就像是被摁在砧板上待宰的豬,空有一身蠻力也難以掙脫。

這大概就是當下“娛樂至上主義”形成的源頭,當聽到某位明星拍一部電視劇的片酬高達數千萬,某位網紅直播幾小時就能拿幾百萬,除了驚歎之外,人們的普遍反應恐怕也頂多是感慨一句“如今錢太不值錢了”而已。極少有人會為前者稍微努力一把就能掙到普通人幾輩子的錢而鳴不平,從某個角度來看,資本家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娛樂業在今天確實發展得有些畸形,如此看來,這種畸形絕非受市場需求影響而形成的,而是有雙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操縱。


20%的精英如何偷走80%的財富:所謂“娛樂至上”,是可怕的陰謀


有陰謀論者認為:這種扭曲的娛樂本身就是為中國“量身打造”的,為的是對付飛速崛起中的中國,究竟是否如此我們智者見智;對個人而言,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守住自己的理智是尤為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