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下夕煙】產業賦能,探路“點綠成金”

【遍地英雄下夕煙】產業賦能,探路“點綠成金”


  在響亮的掌聲中,由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山東國投)注資參與的東明縣旺馬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揭牌成立。該合作社以獼猴桃種植為主業,建成後將成為魯西南地區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明年盛果期後,年產值可達到300萬元以上。

  記者注意到,在助力脫貧攻堅的戰役中,以山東國投、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東重工)、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魯集團)等為代表的省屬企業充分發現幫扶對象自有優勢,因地制宜助力上馬包括生態農業合作社在內的多種產業,並積極擁抱互聯網,助力村民脫貧增收。


【遍地英雄下夕煙】產業賦能,探路“點綠成金”

華魯集團出資幫扶建起現代化養殖大棚


  【國企注資】馬坊村建起農業合作社


  作為菏澤市第一家按照自主、自願、平等、民主、互利的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民主管理的“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的新型農村股份經濟組織,2019年12月10日成立的旺馬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吸引了眾多關注,在合作社成立的過程中,山東國投派駐東明縣馬頭鎮馬坊村第一書記牛凱功不可沒。

  記者瞭解到,牛凱在去年4月份被派駐到馬坊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最終與村民議定了黨支部引領建設合作社的產業扶貧模式,具體發展以獼猴桃種植為主的小型田園綜合體產業。隨後,在山東國投60萬元幫扶資金的幫助下,旺馬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帶動吸收馬坊村農戶46戶出資入股34萬元,佔總股份的36%。

  “合作社成立後流轉土地220畝,目前獼猴桃種植面積100畝,建成後將成為魯西南地區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牛凱告訴記者,“合作社還引進皇尊蜜梨品種種植面積55畝,本地優質果樹玉皇李子種植面積25畝,同時,充分利用廢棄坑塘建設3畝觀賞錦鯉養殖池一處,建設生態漁業循環養殖。”

  對於後續發展,牛凱表示,目前合作社產業基地建設正有序推進,擬在兩年內申請獼猴桃、皇尊蜜梨和玉皇李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產品銷售逐步走向省外市場。


【遍地英雄下夕煙】產業賦能,探路“點綠成金”

山東國投出資幫助貧困村建起生態農業合作社


  【因地制宜】農業合作社遍地開花


  記者瞭解到,在產業扶貧中,建立合作社是當前較常見的扶貧模式,在省屬企業助力脫貧攻堅的戰役中,不少企業都幫助農村建立起了合作社。

  山東省再擔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東再擔保集團)在助力臨沂市費縣大花園村脫貧攻堅中,利用8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成立費縣健之源中藥材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340畝中藥材。丹參項目銷售利潤70%用於貧困戶分紅,30%用於村集體增收。

  2018年,大花園村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採取“合作社加農戶”的方式進行承包種植,即合作社承包給有管理能力的大戶種植(每戶不低於100畝)和發展零散戶種植相結合的方式。在合作社效應帶動下,2/5的村民參與到丹參種植中來,種植面積超過400畝,種植丹參長勢良好,每畝收益近2000元,遠遠高於傳統農作物。大花園村的丹參種植實踐也影響帶動了周邊的村鎮,逐步開始發展起成規模的丹參種植產業。

  山東重工在對小槲疃村進行幫扶的過程中,幫助成立了濟南市南山區眾邦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經過一年的運營,實現銷售收入99.18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15.19萬元。在對王元氣村幫扶的過程中,山東重工派駐的“第一書記”黃棟樑引導強龍蔬菜合作社走上正軌,年營業收入超過100萬元,盈利能力和為百姓服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多元發展】產業扶貧提質增速


  除去建立各種農村合作社,山東國資國企系統在扶貧過程中因地制宜上馬多種扶貧項目。

  山東再擔保集團幫助大花園村成功將丹參種植“第一把火”燒起之後,又立足當地種植紅薯的生產習慣,籌集扶貧資金加外部投資共計130萬元,建設紅薯加工廠一處。發展蜜薯條加工項目,引進新地瓜品種,形成了育苗、種植、收購、儲存、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解決了近30名貧困戶就業問題,每年發放用工工資40萬元左右,為村集體增收近5.4萬元。

  華魯集團在項目幫扶方面更具創新之處。據瞭解,華魯集團通過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提出了“小菜園助推微扶貧”“挖掘太祖洪拳文化”“芝麻糖甜向遠方”“黑果花楸種下希望”四個扶貧創客項目,通過網上成功募集資金43萬餘元,主要用於帶領貧困戶精準脫貧。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華魯集團累計完成投資2661萬元,三個幫包村共計1605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兩年來新增集體收入60萬元。

  山東重工則在歷年的產業扶貧工作中,先後為幫扶對象建立了包括高標準蔬菜大棚、羊奶廠、蓮藕產業園、百畝核桃園等在內的13個村支柱產業,經過扶貧攻堅,村集體平均增收51萬元,村民(貧困戶)人年均收入(增收)2500元,實現644戶1367人脫貧。


  【擁抱電商】致富駛上“快車道”


  記者注意到,為了快速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山東國資國企系統扶貧過程中,除了因地制宜設立多種扶貧項目外,互聯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山東再擔保集團駐大花園村第一書記孟現新在談及扶貧時表示,“互聯網可以將農村與外面的世界對接,引導農民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生產,改變思維觀念的同時,也使每一份耕耘都能取得更大收穫。”記者瞭解到,孟現新在駐村過程中,通過“四聯八建”項目為大花園村申報電商項目一處,以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把“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與脫貧致富有機結合,擺脫粗放思維,著眼於貧困戶的實際困難,極大地改善了大花園村經濟發展環境。

  與孟現新類似,山東重工駐王元氣村第一書記黃棟樑也深諳電商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在駐村過程中,通過大力實施“電商平臺+中國重汽特色扶貧小院、有機肥產業項目、有機活性盆栽蔬菜項目、生態旅遊項目”等方式,帶領王元氣村全體村民通過“綠色高端有機蔬菜種植”實現村集體的新發展。

  據介紹,他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積極爭取各方支持,自駕行駛超過4萬公里,協調幫扶資金86萬元、社會資金50多萬元,建設完成了“王元氣放心菜”“簡素有機生活館”等兩個電商網絡平臺,笠夫家庭農場也完成註冊,田園綜合體初步建設完成。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黃壽賡​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王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