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引領風帆勁——江西上栗縣紮實推進黨建工作--滾動--江西--地方--首頁

風展紅旗耀慄城,岐山慄水活力湧。上栗縣積極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抓教育強黨性、抓基層打基礎、抓隊伍促擔當、抓改革求創新,全縣黨建工作水平明顯提升,為全縣實現“五年新跨越”提供了堅強保障。

鑄魂塑形: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

政治引領明方向。上栗縣委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將思想政治建設融入到全縣593個基層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基本制度,不斷創新載體、豐富內容。2019年舉辦縣委中心組集中學習14次、全縣領導幹部學習報告會4次,組織專題宣講60餘場次。

幹部教育強黨性。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舉辦科級幹部輪訓班、年輕幹部能力提升班等各類專題班10餘期。同時,依託斑竹山黨性教育基地、幕衝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基地等縣內教育資源,進一步築牢黨的政治建設之“根”,夯實黨員幹部的信仰之“基”,補足黨員幹部的精神之“鈣”。

廉潔建設育清風。縱深推進“廉潔萍鄉”建設,梳理推進項目50餘個,率先出臺28項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整治“四風”頑疾並查處作風問題42起,立案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28起,掃除黑惡勢力及犯罪團伙8個。

建強隊伍:激勵黨員幹部“新擔當”

知事識人選用幹部。積極推行“兩考兩評一跟蹤”幹部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平時考核,差異化推行年度考核,實行鄉鎮和縣直部門黨(工)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制度,開展縣直部門業績述職評議,加強重點對象跟蹤管理,對錶現突出的科級幹部和正在黨紀政務處分期內的科級幹部,進行跟蹤紀實管理。

樹立導向激勵擔當。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堅持“幹部在一線鍛鍊、一線培養、一線選拔、一線使用”的選人用人導向,30餘名在脫貧攻堅、項目建設、信訪穩定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幹部得到優先提拔重用。及時建立疫情防控幹部履職盡責專項考核制度,對24名在抗疫一線表現突出的幹部進行嘉獎。全面推進鄉鎮機關工作人員績效考核,積極協調落實考核專項資金1000餘萬元,協調發放鄉鎮工作補貼1100餘萬元,提高鄉鎮基層幹部待遇。

純潔隊伍爭先創優。切實抓好黨員隊伍管理,探索推行全程票決、全程公示、全程審查、全程記實、全程問責“五個全程”的試行辦法發展黨員,規範發展程序,嚴把黨員入口關。強化黨內激勵表彰,重點從貼心服務“經濟強縣、文化名縣、宜居美縣、脫貧攻堅、安全穩定”等五種類型中,評選表彰全縣優秀黨員10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50名、先進基層黨組織45個。

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持續擦亮“群眾貼心人”品牌,常態化推行“屋場貼心會”工作制,縱深開展“當好群眾貼心人,開好屋場貼心會,辦好群眾貼心事”活動。從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和技術人才中選拔出1.1萬多名黨員幹部,並根據特長組建健康服務、科技科普、產業指導等6支隊伍,各自下沉到不同村組,深入一線服務群眾。面對疫情,廣大群眾貼心人同時間賽跑,與病毒鬥爭,成為群眾“主心骨”和“貼心人”,迅速在全縣構築起群防群治的生命防線,在全市率先實現確診患者全治癒、零新增、疫情全清零。

固本強基:築牢基層組織“樁基石”

紅旗引領激活一池“春水”。上栗縣委找準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在全縣村黨組織中創新開展“紅旗黨支部”創評活動。投入200萬元,評選表彰一批經濟富村、宜居美村、治理強村、文明新村等20個“紅旗黨支部”,讓農村基層黨組織創有目標、幹有方向,實現了黨建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探索出臺《上栗縣村(社區)班子績效考核實施意見》,縣財政新增預算1620萬元,採取獎懲結合的方式,對村(社區)班子實行差異化考核,有效解決了“干與不幹,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局面,全面激發村級組織的創造力。

從嚴管理鍛造精銳“部隊”。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把村幹部入口關,建立了村“兩委”幹部日常調整縣級聯審機制,紮實開展換屆選舉“回頭看”工作,持續淨化村“兩委”幹部隊伍。建立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14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部完成整頓提升。探索實行駐村第一書記全程紀實制度,推動選派管理規範化模塊化,統籌2400萬元扶持美麗鄉村試點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黨建促脫貧攻堅加速推進。

“三重三有”激活“神經末梢”。持續投入200多萬元推行“重規範、有制度,重實效、有指導,重保障、有投入”的“三重三有”黨小組規範化建設,破解農村黨員活動組織難、管理到位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有效激活農村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聚集英才:構建人才發展“小高地”

搭建新平臺。以實施“慄水英才”行動計劃為抓手,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才發展研究院,搭建“資智迴歸”平臺,鼓勵和引導上慄籍人才通過總部回遷、項目回移、資金迴流、智慧回引等方式回鄉創新創業。目前,已在北京、長沙、廣州等地成立6個駐外人才聯絡工作站,凝聚上慄籍在外優秀鄉賢人才6300多人次。

兌現好政策。大力推動“慄水英才”政策落實落地,縣財政每年投入300萬元作為人才專項資金,發放高層次人才津貼150餘萬元。對符合“慄水英才”認定標準的“985”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正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等機關事業單位和縣域企業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津貼,形成了尊才、重才、惜才的濃厚氛圍。

打造強引擎。積極打造產學研創平臺,先後與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重點大學,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科利華醫藥研究院等7所高等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柔性引進3名院士,匯聚32名博士,聯合打造校地人才培養鏈、技術轉移鏈和產業發展鏈,成為了推動上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