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1

幼兒園放學的路上,妹妹(女兒暱稱)和一個同學玩得太開心,於是,兩人相約要來家裡玩。

到家後,同學看到妹妹的玩具很新奇,每樣都要拿起來擺弄一番,女兒也想玩,可是同學霸佔著就是不給,妹妹急得哭了起來,接著開始大發脾氣:“哼,這是我的玩具,我不想你來我家玩了,你走……”

哭鬧的同時,妹妹一把將茶几上的東西推到了地上,緊接著,又踢翻了她平時最喜歡坐的小凳子。

看情況不妙,我趕緊上前安撫她:“妹妹,媽媽理解你現在很生氣,但摔東西是不對的哦,既然你邀請了同學來家裡玩,是不是就應該分享自己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啊?

“可是她沒經過我允許,就搶走了我所有的玩具!”

“那你可以告訴她呀,要經過你的同意才可以玩,你告訴她,她就知道了呀。”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妹妹停止了哭鬧,扁著嘴上前跟同學溝通,不一會,兩個小姑娘又和好如初,相互道了歉,分享了玩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生活中孩子發脾氣的場景太常見了,意願沒有得到滿足,或者碰到不順心的事,大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

有人視發脾氣為洪水猛獸,但其實,發脾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宣洩內心的不滿,還有利於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冷靜理智地面對問題。

而對於孩子發脾氣,不僅是孩子一種情緒的宣洩,更是大人教會他們認識情緒的大好時機。

發脾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是以自己的情緒去壓制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傳達正向的價值觀,教會他管理情緒。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2孩子為什麼容易發脾氣

繪本《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中,講述了小女孩貝拉所度過的糟糕的一天:

早上,她向爬進她房間的弟弟大喊:“離開我的房間!”

下樓看到媽媽煮的早餐雞蛋,她大喊:“我不吃那玩意!”

要出門時,她脫下了所有鞋,大喊著:“我不要穿鞋!”

在超市裡,她坐在購物車扭來扭去,弄疼了弟弟的耳朵,還大喊大叫道:“讓我出去!”

鄰居的阿姨帶孩子來家裡玩,她衝鄰居家的女孩說:“不行!你不能當公主!”

在芭蕾舞課上,她大聲喊叫:"跳芭蕾舞太太太癢了!”迫使老師停下了鋼琴聲。

在回家的路上,她不管不顧,躺在人行道上向媽媽大喊:“我腳疼!”

喝茶,洗澡時間,她大喊:“豌豆......太燙了!洗澡水太涼啦!”

“我渾身上下太溼了!”

“牙膏的薄荷味太濃了!”

“我不睡覺,不睡,我就不睡覺,就不!”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也許看到這,很多父母都要抓狂了,自家孩子要是這麼作,早就拎起來揍她了,哪會讓她這樣亂髮脾氣!但故事中貝拉的媽媽並沒有這麼做,她始終保持穩定的情緒,既沒有憤怒也沒有指責,而是給了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並告訴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這個的日子,說不定明天你會快活起來!”

最後她給孩子送上一個晚安吻。

故事的最後,貝拉這一天學會了一個新詞語,那就是“對不起”。

當我們很多人將孩子亂髮脾氣視作一個魔鬼的時候,這位媽媽用溫柔的擁抱溫暖了孩子。她傳遞給孩子的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媽媽會永遠愛你。

魏坤琳教授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中提到,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歡哭鬧打人,甚至撒潑打滾,是因為他們的情緒腦比理智腦發育得快,因此理智還管不住情緒,無法控制情緒衝動。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所以,孩子亂髮脾氣這也是他們的生理特點,學會接納失控的孩子,也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當父母以包容的態度理解孩子時,孩子也會慢慢冷靜下來,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傷害到他人。

3孩子發脾氣了,大人怎麼辦

很多家庭裡,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立馬火冒三丈,站出來喝止道:

“我數三下,你快起來啊!”

“你起不起來,再不起來,我走啦啊,不要你了!”

“還哭,再哭就讓壞人把你抓走!”

殊不知,這樣的回應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語言暴力,父母在以自己的情緒控制孩子的情緒,這不僅不能緩解孩子暴躁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更加焦躁不安。

《解碼青春期》的作者喬希.西普年少時也曾是個情緒暴躁多變,惹事生非的孩子。

直到他在寄養家庭裡碰到了羅德尼爸爸,他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那個新家庭裡,他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簽了很多空頭支票,給羅德尼爸爸帶來了很大麻煩,但爸爸沒有數落他,而是默默為他填上了那個坑。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後來,他酗酒無照駕駛,被關進了警察局,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打電話給爸爸,請求他來保釋自己。

這時,羅德尼爸爸平靜地說:“你應該為你自己的行為負責,我會來保釋你,但不是現在,明天早上我會過去。“

說完,他掛斷了電話。

這位父親沒有過多地指責批評孩子,而只是以穩定地情緒告知他,孩子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這一夜,喬希.西普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反思,就在他以為這個寄養家庭和以往的家庭一樣,也要趕走他時,羅德尼爸爸說了一句讓他深受感動的一句話:你視自己為一個麻煩,我們都視你為一個機會。

也正是這句話,讓喬希.西普從此不再自我放逐,他改變了自己身上很多惡習,開始努力讀書學習,最終成為了一個學者。

孩子愛發脾氣?別擔心,這是管理情緒、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

所以你看,當一個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父母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孩子其實大部分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疏導自己的,而這個關鍵時候,需要父母們來充當孩子的理性前額葉,除了理解安撫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怒髮衝冠後再來教訓孩子,要幫助他們分析和反思,思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

二.讓孩子有一個冷靜期,再以共情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表達情緒,而不是以暴制暴。

三.時刻讓他明白,父母永遠是愛他的,用語言和肢體給予孩子溫暖。

孩子成長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願每個父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