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械投降?那還是華為嘛

大家應該都知道2020年,華為會很難,比2019年會更難!這一困難首先來自於政治因素,也就是美國的打壓,其次才是疫情的影響,但這個影響是很小很小的一方面。

或者說,政治因素引起的困難決定了華為的生死,而疫情的影響做多影響到的是華為銷售規模的下滑,兩個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完全不再一個層面上。

繳械投降?那還是華為嘛

但困難再大,那又能如何呢?華為目前有退路嘛?有,那就是全面繳械投降,但如何現在真的繳械投降了,那還是華為嘛?因此,華為沒有退出,或者說有退路,就是繼續砥礪前行。

華為的三大困難,第一個是所仰仗的臺積電的芯片代工業務,第二個是海外運營商業務市場的開拓,另一個就是消費者市場的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個困難:臺積電芯片代工業務。

繳械投降?那還是華為嘛

這個,取決於美國是否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如果美國採取進一步措施、逼迫臺積電無法給華為海思代工,那麼海思依賴於臺積電的芯片代工業務將受到很大影響,而且,這個影響很難被消除。儘管中芯國際的芯片製造工藝也實現了進步,但與臺積電仍若干個等級的差距,華為難以依賴於中芯國際進行高製程工藝芯片的製造。

但可喜的是,華為的海思麒麟710A是中芯國際製造,也算是成功邁出了一步。

只希望,中芯國際,或者說國內的芯片製造業可以早日取得更大的成就,芯片製造技術趕上國際主流水準。

第二個困難,海外運營商業務市場的開拓。

繳械投降?那還是華為嘛

多數消費者所熟知的華為可能僅僅是一個手機制造企業,但其實,華為的命根子是運營商業務,運營商業務是華為的基石。

美國選擇在5G建設新紀元之際打壓華為,可以說真高明,一旦國外市場選擇拋棄華為的5G基站等設備,華為在5G領域的研發投入也被迫付諸東流、打水漂了,給華為的財務帶來極大的壓力。

儘管德國、英國、法國等主要歐洲國家已經表達拒絕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領域之外、願意在市場化選擇下選擇華為的產品,但恰恰這個“市場化”是說不清的,是否會被“政治因素”左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所以,華為的海外運營商業務市場的開拓仍面臨著極大風險。

此外,一旦歐洲這些運營商選擇拋棄華為的5G基站等設備,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當年的財務,更是此後數年的財務,這給華為帶來的影響很大很大。

第三,消費者市場的生態環境建設。

繳械投降?那還是華為嘛

這個大概兩個部分吧,一個是HMS,一個是鴻蒙系統。對於華為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HMS的建設問題,相對於HMS,鴻蒙系統反而是一個不太值得關注的東西的。

但這個生態環境建設,哪有那麼容易,困難重重,希望做好吧。

說到最後,真希望中國可以多些華為、大疆、京東方(雖然吃了很多財政)、科大訊飛、阿里巴巴(阿里的技術也很牛)、比亞迪(在電池領域很牛)、中芯國際這樣子的高新技術企業,而不是一些毫無技術實力的營銷類公司,雖然中國需要營銷類公司,但更需要擁有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

繳械投降?那還是華為嘛

最後,祝願那些在美國製裁名單中的中國公司越做越好。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