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借箭是无中生有?刘邦和项羽之争是暗度陈仓?

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无中生有这个词广为人知。但是你知道这个词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吗?无中生有这四个字最早是老子提出的。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第40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源于道,老子把无看作是天地的开始。随后有形的事物逐渐产生,所以有成为了万物之母。

张巡借箭是无中生有?刘邦和项羽之争是暗度陈仓?

后来战国时期到魏国,军事家《尉缭子》开始把无中生有这一计谋运用到军事上。军事家尉缭子战权中说,占权在乎到之所极,有者无知,意思是用无来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大多数的计谋制造出的假象都是生怕被识破。而无中生有恰恰相反。他制造出的假象虽然是为了让敌人识破。唐朝末年安禄山造反打到了河南雍山,守城将领张巡面对安禄山的4万大军,平时抵抗很快,一个危机出现了,弓箭不够了,眼看城破人亡,该如何是好呢?

张巡借箭是无中生有?刘邦和项羽之争是暗度陈仓?

这时候张巡心生一计,他命士兵用稻草做成假人,在半夜把假人吊在城头,敌人误以为是张巡派人偷袭。连忙射箭还击,随后就发现上当了,因为这些人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根本就没有死,这显然是张巡设下的圈套,敌人虽然停止了放箭,但几十万箭早就被张巡骗走了。说到这儿,如果你以为这些假人只是用来借箭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张巡的这一计谋还没有完事,没过多久,他又用吊假人的办法来要箭,敌人自然不予理会,甚至还嘲笑张巡傻,已经被识破了招数,张巡为什么依然坚持反复使用呢?当敌人放松警惕时,嘲笑张巡又故技重施的时候,这一次张巡从床头上下放的是真正的士兵。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没有遇到任何阻拦,闯入令狐朝的营中,见人就杀一个晚上就重创了安禄山的4万大军。安禄山指得退守陈留。张巡因此保住了雍丘城。张洵用吓人来制造假象不是为了满足对方,而是让对方看出破绽,从而放松警惕。被识破的假像成功了,掩护了真相,这就是无中生有的精髓所在。

张巡借箭是无中生有?刘邦和项羽之争是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是三十六计的第八计,常与明修栈道一词连用。意思是用假的动作迷惑敌人,让敌人产生错觉,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计谋听起来和声东击西几乎一致,那么这两个鸡毛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张巡借箭是无中生有?刘邦和项羽之争是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一词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当时项羽刘邦在鸿门对峙,刘邦手下的10万汉军无法抵抗项羽的40万楚军。为了求生,刘邦在汉中当众商会通网关内的栈道,向孝宇表明自己不再回关内的决心之后,经过八个月的谋划,刘邦决定反攻项羽。出征前刘邦的军师韩信明着派人在巴蜀修建烧毁的栈道。虽然表面上只是在修复栈道并没有说明用途,但是对手项羽看来这条栈道正是刘邦和他争天下的必经之路。所以项羽在这条栈道上派主力部队加强防守。但实际上刘邦的大部队却悄悄地绕道而行,打得项羽措手不及。表面上看暗度暗度陈仓和声东击西的目的差不多,都是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的方向。但从这两个计谋的原文来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声东击西是力其不自主而取之。

张巡借箭是无中生有?刘邦和项羽之争是暗度陈仓?

而暗度陈仓,讲求力其静而有其主。同样都是做只是一个不说,一个说声东击西的核心是做了之后故意大张旗鼓的宣扬使对方混乱营造攻打东边的假象,实际攻打的却是西边。而暗度陈仓的核心是只做不说,明着修复栈道却不说明用途。利用敌人已经有的主见,诱使敌人账按照正常的佣兵原则。来判断我方的行为,然后我方出奇制胜,进而达到暗度陈仓的目的。就像恐怖片声东击西就是把血淋淋的画面呈现给观众。而暗度陈仓是营造出恐怖的氛围,令人不自主的毛骨悚然。正是这种不说反而加重了敌方的恐惧心理,做出错误的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