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玄奘西行並沒有孫悟空這號人物,可此人物為什麼被稱為孫悟空?

阿邦看世界


我認為,真實的玄奘西行與《西遊記》所講的取經故事完全不同,雖然《西遊記》所講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取材於玄奘西行,但經過藝術加工和神話過後,就完全失實了。

他們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在玄奘西行是獨自一人走十萬八千里路去取經,雖然一路上沒有《西遊記》中所說的妖魔鬼怪攔阻,但艱難險阻絲毫不比《西遊記》遜色。而《西遊記》中的唐僧是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眾多神佛的保護下完成的取經大業。相比之下,真實的玄奘西行更加艱難,取回的真經也更加寶貴。


中國雄風


歷史上的玄奘西行確實沒有孫悟空這號人物,也沒有哪一個人物能成為孫悟空的原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純屬作者吳承恩》虛構的神話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情節,折射出當時明朝社會的腐朽黑暗,以及勞苦大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至於類似於孫悟空的人物是誰,有很多種說法,但是這幾種說法都不能成立。玄奘在西行的路上最先遇到的是石磐陀,因他滿臉鬍鬚,有人稱他為胡僧。胡僧為玄奘只當過幾天嚮導,便對玄奘有了謀殺之心,玄奘也早有覺察,於是雙手合十,面向西方誦經唸佛,一直呼喚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胡僧見狀,也於心不忍,只好返回家中。

當年的胡適研究《西遊記》時,認為來自印度的哈羅曼,有著與玄奘一起西行的可能性。他正直仗義,神通廣大,呼風喚雨。但並無確切的歷史依據,只是簡單的推理說說而已。

唐朝確有名叫悟空的高僧,俗名車秦朝。他的佛學淵博,佛法高深,有過四十年在外遊歷。回來之後把帶回的各種佛經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翻譯,並著有《悟空入竺記》。但是車秦朝的西行比玄奘的西行要晚四十年,把他們二位扯在一起,那只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回事。

玄奘西行是唐僧取經的原型,《西遊記》的故事情節毫無真實的歷史,全憑吳承恩天才般的神話虛構。玄奘西行的每一步都是千辛萬苦,歷經磨難。《西遊記》的主角並不是唐僧,而是孫悟空。為護送師父西天取經,悟空奮起千鈞棒,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修成正果。

唐僧一行四人代表著當時社會各個不同層次的人物形象,唐僧代表領導者,軟弱無能。豬八戒貪吃好色,不思進取。沙和尚,本分老實,逆來順受,言聽計從。孫悟空,有膽有識,智勇雙全,敢為人先,不畏強權,百折不撓。

《西遊記》被列為四大名著之首,實至名歸,是神話故事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巔峰。作者僅憑《大唐西域記》中,玄奘西行取經這一真實歷史事件,通過自己的藝術塑造,一部描寫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的古典神話小說橫空出世。今日再讀《西遊記》,沒有必要過多地去討論有沒有孫悟空這個原型人物,重在欣賞其中的藝術價值。


朱八戒CC


孫悟空的原型,應該是猴神哈奴曼。

為什麼歷史上獨自西行的玄奘法師在文學作品中要加入那麼多人物和情節?我始終認為這就是西遊可以躋身四大名著的原因,如果它只是給玄奘法師做傳,或是隻是在講打怪升級的故事,那怎麼可能成為文化瑰寶。

之所以西遊躋身四大,因為它將宗教與文化,民俗,神話,有生命力的結合起來。它講的是一種修行,它的主角也許不是玄奘法師,不是師徒四人,而就是孫悟空。這部書講的是中國化的猴神的修行之路,什麼是前世今生乃至來世?前世復前世無窮匱也。所以由石而生,就是秉天地之靈氣孕育而生。今生何為?一世修行。那麼來生便是今生修出六道得成正果。

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師,本就是修行之人,是孫悟空修行之路的領路人之一,反而不是西遊主旨想要表現的角色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