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歷:莫斯科抗疫,我所經歷的80天

2020-04-17 02:23

殷新宇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殷新宇】4月10日,一架由莫斯科飛往上海的航班,204名乘客竟然有60例確診;在中俄邊境小城綏芬河,大批從俄羅斯來的中國人通過這裡入境,截至14日24時,累計輸入確診病例334例。

在很短時間內成為中國境外輸入病例主要來源地後,俄羅斯疫情被置於聚光燈下。此前,中國多數民眾對這個鄰國疫情的印象還停留在那些“硬核”防控畫面上。如今的莫斯科,市民們已經能看到這樣的畫面:有的醫院門前,運送新冠肺炎患者的救護車排起長龍。

據俄防疫指揮部16日公佈,過去24小時,俄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448例,累計確診27938例,累計死亡232例。俄羅斯疫情為何突然嚴峻?他們在與病毒進行著怎樣的鬥爭?

3月25日是一個重要節點

回看俄羅斯疫情發展,3月25日是一個重要節點。

這天下午,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京第一次通過電視直播面向全國人民講話。“由於早前採取的措施,我們從整體上成功遏制住了新冠病毒的大規模迅速傳播。”他同時表示,在周邊國家都陷於疫情的情況下,不可能完全阻止新冠病毒滲透進入俄羅斯。他宣佈,從3月28日開始,全國進入帶薪非工作狀態,民眾居家自我隔離。

截至3月25日,俄羅斯累計確診病例僅658人。這與1月下旬俄接連推出舉措有關。1月27日,俄政府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到今天已約80天)。1月31日,俄方暫時關閉所有中俄邊境口岸。從2月20日起,俄方臨時禁止持工作、私人訪問、學習和旅遊簽證的中國公民入境。

然而,比之俄羅斯政府所推出的嚴格措施,初期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一些普通民眾的心態卻比較放鬆甚至懈怠,讓俄羅斯防疫呈現出“上緊下松”的狀況。

3月11日世衛組織宣佈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3月13日意大利日增病例超過5000人。當時《環球時報》記者看到,莫斯科依然與往常無異:上下班時段的公交、地鐵里人流如潮;公園裡的兒童樂園,孩子們擠在一處玩滑梯,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天;去超市、藥店的人鮮有戴口罩的。

而在莫斯科生活的中國人仍糾結於“出門要不要戴口罩”。不戴覺得不安全,戴了又怕招來當地人異樣的目光。在不少俄羅斯人的觀念裡,只有醫生和病人才需要戴口罩。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在疫情早期,俄一些民眾認識上存在誤區。接受記者採訪時,有的人說新冠病毒並不可怕,“喝點伏特加都能預防”。一些人表示,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才需注意,青壯年和兒童不必太在意。當莫斯科首例確診病例出院時,這名從意大利回來的年輕人對著鏡頭侃侃而談:“只是感冒、咳嗽而已,沒啥特別的。”

防控措施逐步升級

作為俄羅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莫斯科市在3月中下旬陸續推出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中小學和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停課;市內主要博物館及展覽館暫停對外開放;暫時禁止舉辦任何規模的文化、體育、展覽、娛樂等露天活動,禁止舉辦規模超過50人的室內活動;所有電影院、夜總會、兒童遊藝中心和娛樂中心暫停營業。

從3月30日起,莫斯科開始實施所有居民均在家自我隔離的規定。這一規定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除了尋求緊急醫療救護或者必須去上班,還有去最近的商店或藥店購物買藥,去倒垃圾以及離家100米內遛狗這幾類情況,一概不能出門,違者將被罰款。

儘管如此,仍有人無視禁令。多家俄購物網站的數據顯示,莫斯科野餐用具銷量同比增長好幾倍。電視臺記者拍到在公園露天燒烤的市民。隔離令實施一週後,《環球時報》記者所在小區仍有人騎著山地自行車出門鍛鍊。

從4月9日開始,莫斯科每天新增病例上千人。4月12日,世衛組織駐俄羅斯代表武伊諾維奇在俄羅斯電視一臺上說:“不幸的是,天氣很好,讓人放鬆,大家覺得數字不是那麼高,‘這與我無關’。這就是過去10天發生的一切後果。”她還表示,“路上行人和汽車增多表明人們在交往,在聚會,也許還是在封閉空間內。”

4月13日,莫斯科監察總局局長丹奇科夫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提到,一個週末,莫斯科警察就對違反隔離規定的人開出約5000張罰單,因為他們有“散步、烤羊肉串和其他不當行為”。

一天之後,丹奇科夫又透露一組數據:莫斯科有213人違反居家治療的隔離規定,被要求強制住院。按照俄政府規定,輕症患者可在家接受新冠肺炎治療。目前莫斯科有7000名這樣的病人處於醫學觀察中。此類患者如果違反規定外出,後果不堪設想。

4月15日,莫斯科市再度升級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居民乘坐交通工具出行必須申請電子通行證。同時,關閉大部分企業,僅保留國防、關鍵部門和保障生活的企業。

俄傳染病專家認為,俄羅斯的疫情高峰預計將在6月至7月到來。據俄媒16日報道,普京責令政府5月15日前做出所有相關決定,包括修改聯邦法規,確保簡化研究和註冊藥物的程序等。他還宣佈推遲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慶祝活動。

外來輸入壓力巨大

外來輸入也讓俄政府防控備感壓力。自疫情開始特別是在歐洲暴發後,大批海外俄羅斯人回國避險。3月5日,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簽署有關提高戒備狀態的命令,要求從亞歐多國回國的公民自我隔離14天。此外,其他所有出現病例的國家均被列入“危險名單”,訪問過這些國家的人必須在衛生部門登記。

隨著歐美疫情加劇,3月17日,俄外交部建議海外公民返國。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局長兼首席公共衛生醫師波波娃發佈命令,責成俄各地州長組織所有從境外回來的公民進行14天隔離。《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一些回國的俄羅斯公民表達了疑慮,他們說,出機場後可以打車甚至乘公共交通工具回家,路途上有造成病毒傳播的可能。

根據俄外交部的數據,3月20日至27日,有超過13萬俄公民回國。為減輕入境壓力,俄政府從27日起暫停所有國際航班,只執飛撤僑、貨運、郵政、救護和人道主義航班。3月31日之後,進一步減少出境航班數量。

4月4日,俄副總理戈利科娃介紹說,俄境內的輸入病例來自73個國家,共輸入808例確診病例,另有2854例為接觸後感染。當時俄累計確診4731例。由此可簡單做出推斷,俄大部分確診病例與境外輸入有關。據俄科學院院士楚恰林日前披露,俄“零號病人”也是輸入病例,是一名從米蘭回國的中年男子。

俄羅斯病毒感染預防和治療科學信息中心主任格維庫洛夫認為,如何處理好滯留境外的俄公民回國問題,將對境內疫情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表示:“還有成千上萬人在等待回國航班。他們將需要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醫院停留14天,這對衛生保健系統來說也是個負擔。”俄外長拉夫羅夫15日接受《生意人報》採訪時估計,目前等待回國的名單上還有約3.5萬到3.6萬人。俄政府優先考慮在2020年1月1日後到達當前所在國的人。

月底將有10萬張床位

平時莫斯科救護車就出勤多,疫情暴發後更是頻繁。這兩天,《環球時報》記者從自家窗邊向下望,不時看到疾馳而過的救護車。“莫斯科整個衛生系統完全動員起來了。目前,工作已達自己的極限。”莫斯科市副市長拉科娃如是說。

據拉科娃介紹,莫斯科市內共有25家醫療機構接待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最初計劃設置大約2萬張床位接待患者,現在則打算大幅增加。最近兩週,僅市內衛生系統,就將增加7000到1萬張抗擊新冠病毒的床位。

此外,俄衛生部長穆拉什科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說,當局已對全俄醫院病床進行重新分配,到4月底,將有10萬張床位用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但不好的消息是,據俄首席公共衛生醫師波波娃介紹,俄羅斯出現疫情的地區中,55%的集中暴發點在醫療機構。“我們已經展開積極工作,以防止阻礙醫療機構的工作,並保障安全。”

吃緊的不止醫院床位。4月13日,普京召開俄衛生流行病局勢會議時說:“將儲備的醫務人員防護裝備、呼吸機、藥物和醫療隊,派往此時更需要的地區和醫療機構。”他同時提出,在莫斯科等一系列地區,救護人員、醫院工作人員最近工作極端緊張,壓力極大,應組建後備醫療隊,有必要動員所有醫療機構、各醫學院和學校的人才潛力。他還說,如果需要,可以動用軍隊醫生。

新冠疫情也是對一國醫學科研能力的考驗。俄羅斯已做到可以生產檢測試劑並保障國內需求。4月14日,波波娃在接受俄電視一臺採訪時說,就新冠病毒檢測的絕對數量和人口比例而言,俄羅斯是領先的國家之一。過去一個月,日檢測量已從2000次增至現在的9萬次。她透露,隨著檢測數量增加,發現了大量無症狀感染者,例如莫斯科州一天檢測出的無症狀感染者佔52%。

俄羅斯有7家中心正在研製新冠疫苗。穆拉什科表示:“這是唯一100%有效的預防方法,預計不久後將進入臨床試驗。”

最大限度保留就業

這場疫情讓俄羅斯人的生活發生巨大改變。在莫斯科市,目前約300萬人在崗工作,約200萬人改為遠程工作。俄羅斯中介網站“Work.ru”的數據顯示,實行隔離措施後,完全切換到居家遠程工作狀態的俄羅斯人增長了約5倍。1/3的人承認,在家裡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工作效率下降。

新冠肺炎給俄羅斯幾乎各個方面都帶來影響。普京4月14日在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上表示,疫情對企業衝擊巨大,俄羅斯4月份零售業銷售額預計下降超過35%。為減少疫情負面影響,俄政府劃撥資金總額將達到GDP的1.2%。

據俄《消息報》報道,一項對350多家俄羅斯公司的調查顯示,在接下來的6個月,有27%的公司計劃降低員工工資,37%的公司考慮裁員。俄羅斯工商會主席卡特林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失業肯定會增加。受威脅最大的是服務、餐飲、體育、展覽和旅遊等行業,“可能有數百萬人沒有工作”。

“對企業唯一且必須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就業。不得低於4月1日時編內員工人數的90%。”4月15日,普京與俄政府成員舉行視頻會議時強調。他提議將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加入扶持項目,由國家直接為其無償提供財政援助。企業可以將這些資金用於解決最緊迫的困難,比如支付工資。

艱難時刻,俄羅斯人民展現出他們的善良和堅強。俄羅斯“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科學中心主任馬克修托夫表示,全國各地報名參加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的人數遠遠多於需求。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疫情下,61%的俄羅斯人願意為他人提供免費幫助,尤其是幫助那些遭遇困難的獨居者和老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