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繼《知否》和《大江大河》後,正午陽光再次以古裝+現實主義題材混合雙打,於4月初接連推出了《清平樂》和《我是餘歡水》。

《我是餘歡水》作為一部升級的網播都市劇,以12集的體量和中年社畜的殘酷故事抓住了觀眾的情緒;而另一邊,作為根正苗紅的古裝正劇,《清平樂》草蛇灰線、細微處著筆,將歷史緩慢敘述。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這兩部劇中的中心人物,餘歡水和宋仁宗趙禎,看似處境經歷迥異:一個是被生活推到絕境、沒有明天的底層小人物,另一個則是被時代推至至高之位、名留青史的君主。

然而兩相對照便會發現,他們的人生同樣苦:一邊是被生活困住的小人物的命運,一邊被仁義道德困住的天子的人生。

兩部劇其實是選取了一個共通的視角,通過敘述個體的困境,引發一種別樣的思考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清平樂》改編自歷史小說《孤城閉》,小說以內侍梁懷吉的視角切入,寫盡宋仁宗的長女趙徽柔(福康公主)生於帝王家、愛而不得的一生。

而改編後的《清平樂》,視角上移,從宋仁宗趙禎講起,將自己疼愛的女兒福康公主嫁出去的他,同樣也被仁義禮法所牽制,趙徽柔的不幸也只是他身處高位卻處處受困的一次展現而已。

這樣改編,繞開了格局尚小的兒女情長,通過展現一位君王跌宕起伏的一生,來還原一個波雲詭譎的朝堂,展現一個忠奸莫辨的官場,和描繪一個千姿百態的宮廷眾生相。

結合了權謀、愛恨、歷史等要素,此劇的歷史正劇氣質初顯。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然而開播一週,《清平樂》卻迎來了兩種迥然不同的反饋

說它好看,好在兼具表面的華麗雍容和精心設計又不顯山不露水的繁複細節,滿屏的高級感撲面而來。

說它不好,在於當其他劇集都在追求美劇一樣的快節奏、強情節的時候,它卻逆勢而為,宏觀架構、微觀敘事,緩慢的節奏和鬆散平淡的劇情,導致美感有餘、魅力不足。

對於歷史迷來說,《清平樂》經得起他們的科普、挑錯、分析、考據。

對歷史缺乏瞭解的普通觀眾,也能夠領略繁華喧鬧的市井之貌,令人垂涎的汴京美食,在流動的影像中體驗宋朝的歷史風貌。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然而只想茶餘飯後看個樂的觀眾們,《清平樂》的故事又極其考驗人的耐心。

最實在的觀眾,是一看到這劇69集的長度就知難而退。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對沒有耐心看劇的觀眾一概苛責。

無論再怎麼強調它的厚重與正劇向,既然是一部電視劇,就是重在講故事,而不是歷史紀錄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在採訪中製作人侯鴻亮曾說,《清平樂》雖然是古裝,但其實是在用現實主義精神來展現的古裝題材。

所謂現實主義精神,其實就是展示時代風貌,體現時代精神,回應時代的需求

服化道上,《清平樂》處處用心,臺詞十分講究,從政治格局、人文風貌、飲食服飾到禮儀細節,主創們都是細細打磨,為的就是構建起一個令人信服的“時代”

說到大宋,其實大家並不會陌生。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它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歐陽修,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晏殊。

它同時也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並且是砸缸的司馬光,斷案的包拯,變法的王安石。

在劇中,這些“大眾名流”們也一一登場,並向觀眾展示他們的另一面。

比如即將被貶黜出京的晏殊,他既有在雨夜吟詠《浣溪沙》的憂思,亦有提前收拾行裝、等待貶黜旨意降下的瀟灑。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清平樂》在人物的塑造上,確實是下足了功夫。

劇集一開始,也是從著名的歷史典故“狸貓換太子”講起。此時的趙禎仍然處於太后干政的陰影之下,得知自己生母之事後,又與太后互生嫌隙。

但《清平樂》沒有遵照更奇情更吸睛的話本拍一個太子被換成狸貓的故事,反倒是腳踏實地地講“母子宮鬥”。

在位42年,作為宋朝在位年最長的一位皇帝,趙禎以“仁”治國,被後世稱為“仁宗盛治”。

而在此之前,他要經歷成長,經歷無可奈何,經歷困惑和苦難,最後成就一代君王,他還要掌控局勢,放眼八方,識人辨心。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而想要還原他這波瀾壯闊的一生,無非就是要講兩個故事。

一是齊家。前六集由孝引出了趙禎與劉太后的權力鬥爭,作為君王的孝道與作為人子的孝親在此刻產生了衝突。隨後劉太后退場,後宮又變為主要的舞臺。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二是治國。趙禎從幼子到君王,他的能力和理念要經歷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

同時,尚禮的律法、執禮的朝堂,要求他做一個拋棄私慾的聖者;街頭巷尾對皇室八卦的流言和評書,又將他打回成人。美好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永遠在考驗著他。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兒女情長與家國天下,兩邊能否保持有機平衡,是考驗劇作的一把稱

再說到爭議最大的劇作節奏問題。

其實這部劇好也好在緩慢的敘事,它能夠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更加豐富全面的情境。另一方面,它敗也敗在緩慢的敘事

且不提簡簡單單一個太后干政的故事,前前後後“拖”了六集。細看劇情,缺乏高低起伏、張力不足的問題確實存在。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比如梁家家破人亡這一件事。這是本劇中十分有亮點的一條故事線。

從藥漬果子這一個小事拍起,梁家人為了生計違反規定開店,被人欺壓也不敢報官。民生疾苦在這一件小事中展露無遺。

知曉此事的趙禎已有為“仁”之心。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這個故事的最後卻來了一個反轉:

因為皇家的喜愛,藥漬果子在貴族之間流行,導致藥值千金,貧苦人民無錢治病。即便有趙禎的保護,梁家依舊家破人亡。

這場戲重要,在於其講的是趙禎的成長

他明白了“執國如執稱”的殘酷法則,不僅要有為“仁”之心,還要懂為“君”之道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這一段是通過朝堂上的辯論和朝堂下趙禎的愧疚自罰呈現的。

朝堂之上,劇作對趙禎與韓琦之間的爭鋒輔以了大量的臺詞對白,從施政政策,到韓琦的個人抱負,再娓娓地轉到梁家舊事。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其實

削弱了趙禎知道真相後的衝擊力

朝堂之下,他迎來了一次內心轉變。這種轉變,先是通過下人之口側面講出他的痛苦和愧疚、講他為了懲罰自己而不吃飯;隨後又是趙禎拒絕青梅竹馬的關心、對她發怒,正面展現他苦悶的姿態。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觀眾能夠明白其中的緣由,但卻很難讓人對他產生同理和共情。畢竟

通過對話臺詞話語呈現的,永遠不及畫面來得更有衝擊性。

對比另一場戲,劉太后行將就木,這本是趙禎擺脫干政陰影的時刻。而此時,他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對著旁邊空無一人的椅子問了一句:

“大娘孃的意思呢?大娘娘覺得如此可行?”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比起長篇累牘的前者,這一段設計得隱晦又動人。

所以其實並不是這部劇注水拖節奏,而是講故事手法不太高明。從梁家一件小事引出民生疾苦和舊政不合時宜,頂得上朝堂上千百句引經據典。

以細節構建時代也好,講好故事也罷,兩者之間也需要一把稱。

而我們透過鏡頭觀賞大宋風物的同時,更期待的也許不是那個時代如何如何,而是於時代之下,看見其中的人事變遷、人情冷暖。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速度看《清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