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一、總體規劃佈局

豬場在總體佈局上應將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健康豬與病豬分開、淨道與汙道分開。現代化種豬場總體佈局主要從立體衛生防疫體系和生產管理的角度出發,按功能將豬場劃分為四個功能區:生產管理區、生產區、生產輔助區、隔離區。各功能區之間間隔一定距離,界限明顯。豬場四周設圍牆,大門口設置值班室、更衣消毒室和車輛消毒通道。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生活管理區應位於生產區主風向的上風向或側風向以及地勢較高處。生產區包括豬舍和生產設施,是豬場的主要建築區,應在場區中間地帶,設在主風方向的上風口。生產輔助建築應圍繞生產建築佈置,以利於生產。隔離區應在下風向地勢較低處。管理區與生產區建築物間距不低於20米,生產區與引種隔離區建築物間距不低於50米。

豬場與外界應有專門的道路相連通。場內道路分淨道和汙道,淨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運輸飼料、產品,汙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兩者應嚴格分開,不得交叉與混用。場區內外及道路兩側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環境,減弱噪聲,淨化空氣,同時防暑、防寒,改善豬場小氣候。場區外圍建立圍牆和防禦溝。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二、生產管理區

佈局生產管理區包括工作人員的生活設施、辦公設施,含有辦公室、財務室、接待室、資料室、值班室、消毒室、宿舍、食堂等。辦公生活區應遠離生產區,並且處於優越的位置。辦公區的規劃要方便管理,特別是對外來人員、車輛的消毒管理。

三、生產區

佈局生產區包括公豬舍、空懷配種舍、妊娠母豬舍、分娩母豬舍、後備舍、測定舍等。生產區禁止一切外來車輛與人員進入,以利於防疫。(一)生產區佈局原則

(1)生產區規劃要有利於豬群防疫和管理的原則。豬舍之間要有道路或走廊相連,減少水、電、供暖線路的距離,以提高工作效率。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2)豬舍朝向應兼顧通風、採光、防火、防疫的要求,坐北朝南偏東15°30°最好,豬舍縱向軸線與常年主導風向成30°~60°角。

(3)兩排豬舍前後間距應大於8米,左右間距應大於5米。為方便週轉運輸豬群,由上風向到下風向各類豬舍的順序為:公豬舍、空懷配種舍、妊娠母豬舍、分娩母豬舍等。

(4)在生產區入口處,應設專門的消毒室和消毒池,生產人員進出要走專用消毒通道,該通道由更衣間、淋浴間和消毒間組成。

(5)生產區的道路,按用途大致可分為人行道、飼料道和運豬、運糞道。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6)配套設施齊全,可調控豬舍小環境氣候。南方以防潮隔熱和防暑降溫為主,北方以防寒保溫和防潮防溼為重點。

(二)各豬舍的佈局要求豬舍佈局要有利於豬群健康和週轉,方便進行全進全出生產。另外,由於豬場鼠患一般較嚴重,故在修建時要考慮牆角和牆邊防鼠。

1.公豬舍公豬舍一般為單列半開放式,外設小運動場,單欄飼養。生產中也有雙列式。公豬舍的光線應儘可能暗淡,以免影響公豬性慾和精液量。由於公豬怕熱,夏天公豬舍應安裝水簾降溫系統。

2.空懷、妊娠母豬舍空懷、妊娠母豬最常用的是限位欄單圈飼養,多為雙列式,也可採用分組群養欄。10平方米左右圈舍,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6頭、妊娠母豬2~4頭。有條件的豬場,可在妊娠豬欄外建運動場。近年來,隨著養豬規模的擴大,妊娠母豬舍跨度加大,遠高於傳統豬舍的兩列。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比如在一個有2500頭豬的基礎母豬場,一些新建豬場將妊娠母豬、配種母豬放在同一幢100~200平方米的豬舍裡,可以做到很細緻的環境控制,又可以減少投入。

3.母豬分娩舍舍內設有分娩欄或產床,佈置多為兩列或三列式,主要由分娩欄、仔豬圍欄、保溫箱等組成。母豬分娩舍可採用小單元設計,方便全進全出生產。分娩舍設計的主要技術參數包括溫度、相對溼度、氣流速度、透光角等。有報道認為,分娩舍長度不能大於120米。分娩母豬舍還可根據條件增設鍋爐房、投藥水箱、豬體消毒間等。建設集約化的母豬分娩舍,可以把環境控制做得很完備,斷奶較整齊,做到徹底的全進全出。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四、生產輔助區

佈局生產輔助區主要包括飼料間、人工投精室、水塔、鍋爐房、倉庫、配電室、屠宰室、裝豬臺、出糞臺、沼氣池、人員消毒間、車輛消毒間以及道路等。生產區輔助區應注意:飼料間、裝豬臺應設在生產區的邊界。避免外來車輛進入生產區。水源、電源應靠近各豬舍,以方便使用,減少浪費。

五、隔離區佈局隔離區

包括獸醫室、隔離豬舍、病死豬處理區、糞便汙水處理設施。隔離豬舍應遠離生產豬舍,且處於常年下風向或側風向。無害化處理設施應設於主風向的下風口。糞便汙水經過專用管道集中發酵或生態處理,可結合實際,充分利用。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六,種豬舍建築

(一)、種豬舍建築設計原則

(1)豬舍排列和佈置應符合種豬繁育場的工藝流程。根據生產的需要,一般將種豬繁育場按配種舍、妊娠舍、分娩舍、隔離舍等依次排列,以便做好管理和防疫,進行全進全出生產。

(2)豬舍的設計處理。由於氣候與地理條件的差異,對豬舍建築的處理要求各個不同。這裡主要是指對豬舍地面、牆體、門窗、屋頂等採取特殊處理,進行防暑降溫、防寒保暖的控制。

(3)豬舍建築要簡單實用,堅固耐用,易於清潔,利於防疫。

(4)豬舍建築要利於配套設施的安裝與使用。

(5)豬舍建築應因地制宜,降低成本。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二)、種豬舍基本構件完整的豬舍,主要由地面、牆、屋頂、門、窗、通道、糞尿溝、隔欄等部分構成。1.地面豬舍地面是豬活動、採食、睡覺和排糞的地方,多采用硬化地面,要求保溫、平整防滑、堅實耐用、不透水、易於消毒。根據材料的不同,常有實體地面和漏縫地板兩種。豬舍地面還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汙,母豬分娩舍地面向糞溝傾斜10%以上,其他舍大多前面2/3是傾斜1%~3%的水泥地面,後面1/3為漏縫地板。

2.牆壁主要是滿足維持結構和承重的功能,豬舍內牆表面應耐消毒液的酸鹼腐蝕。要求堅固耐用抗震,易清潔消毒保溫。比較理想的牆壁為磚砌牆,離地0.8~1.0米的內牆用水泥砂漿抹面,以上部分做普通抹灰。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3.屋頂屋頂是豬舍散熱最多的部分,應設隔熱保溫層,豬舍屋頂的傳熱係數K應不大於0.23W(m2.K),通常要求屋頂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保溫隔熱性能好,母豬分娩舍一般要進行吊頂處理。

4.門窗門供人、豬、飼料車等出入,要求結實堅固,易於出入。豬舍外門一般高2.0~2.4米,寬1.2~1.5米,門外設坡道或消毒池,豬舍用門一律向外開。走廊門要求寬度不小於1.0米,高度2米左右。窗戶主要用於採光和通風換氣,豬舍建築宜選用有窗式或開敞式,若條件允許,可裝雙層玻璃。種豬舍門窗的採光係數可按1:10左右來進行。窗戶距地面高1.2米左右,窗頂距屋簷40釐米,簷高2.4~2.7米。

5.豬舍通道喂飼道寬1~1.2米,清糞道寬0.6~0.8米,對頭或對尾佈置可共用喂飼道或清糞道。豬欄東西端應設1.2米的橫向(南北)通道,豬舍長於30米時,中央應設0.6~0.8米的橫向通道。6.糞尿溝要求半滑、不透水,沿流動方向有1%~2%的坡度,一般設在豬欄牆壁的外側,並加蓋漏縫地板。糞尿溝的寬度應根據舍內面積設計,至少有30釐米寬。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漏縫地板的縫隙寬度要求不得大於1.5釐米。7.隔欄一般密閉豬舍丙均需建隔欄。隔欄材料基本上有兩種:磚砌牆水泥抹面及鋼糖欄。縱隔欄應為固定柵欄,橫隔欄可為活動柵欄,以便進行舍內面積的調節。

七、種豬舍建築類型

(一)按屋頂形式豬舍形式很多,按屋頂形式分為雙坡式、聯合式、平頂式、單坡式、拱頂式、鐘樓式、半鐘樓式等。雙坡式豬舍適合各種跨度,保溫效果好,土地利用率高,但投資稍大。我國規模較大的豬場多采用此種類型。聯合式豬舍介於單坡式和雙坡式豬舍之間。平頂式豬舍多為預製板或現澆鋼筋混凝土建成,適合各種跨度。耐用但造價較高。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拱頂式豬舍可用磚拱或鋼筋混凝土拱形式建造,節省木料,適用於各種豬場。單坡式豬舍一般跨度小,結構簡單,造價低,光照和通風好,但冬季保溫效果差,土地面積及建築面積利用率低,適合小規模豬場。鐘樓式和半鐘樓式豬舍是在雙坡式豬舍屋頂上安裝天窗,若只在陽面安裝天窗即為半鐘樓式。這種屋頂舍內空間大,易於通風換氣採光,降溫防暑,但不利於保溫防寒,故適用於炎熱地區。

(二)按牆結構按牆的結構和有無窗戶,豬舍可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三種。開放式豬舍是指三面有牆一面無牆的豬舍,其通風采光好,造價低,但冬季防寒困難。半開放式豬舍是三面有牆一面半截牆的豬舍,其保溫性略優於開放式。封閉式豬舍是指屋頂、牆壁等外圍結構完整,沒有經常開啟的門窗的豬舍。其又分為帶側窗、天窗的有窗式封閉舍和只設應急窗的無窗式封閉舍兩種。這種豬舍有利於環境調控,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但成本高。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三)按豬欄排列種豬舍按豬欄排列方式主要有單列式、雙列式、多列式三種。單列式豬舍,豬欄一字排列,靠北牆設飼餵走道。這種豬舍構造較簡單,

採光通風好,易防潮,適用於冬季不太冷的地方。雙列式豬舍,豬欄排成兩列,中間設走道,有的還在兩邊設清糞道。這種豬舍建築利用率高,保溫性好,但採光防潮不如單列式,適用於北方地區。多列式豬舍,豬欄排成三列或四列,中間設2~3條走道。這種豬舍空間利用率高,保溫效果好,但造價高,通風降溫困難。

養殖種豬的豬場規劃佈局

(四)按豬舍的用途種豬舍常根據豬群的不同種類劃分為公豬舍、配種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化驗室、獸醫室等。一個豬場需建哪幾種豬舍、各建多少,要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預期生產水平等確定。公豬舍建築材料可以是磚或金屬,設計時應考慮欄舍通風,地面應能防滑。另外,欄外應設計公豬運動跑道或場所。

(五)按結構種豬舍按建築所用材料和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組合式鋼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