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不必緊張,“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並不矛盾

青島不必緊張,“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並不矛盾

  4月10日,青島網上房地產網站發佈了“2020青島百日萬店消費季網絡房展”活動規則,青島的樓市限購、限售政策出現鬆動,引發市場關注。

青島不必緊張,“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並不矛盾

  不過,4月13日,中新經緯客戶端致電青島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熱線電話,該中心工作人員先稱上述文件已經撤銷,後又稱具體細節、規則還沒出來,暫時按照之前的政策執行。而制定該政策的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直沒有正面回應。截至發稿,上述文件仍在青島網上房地產網站正常展示。

  看得出來,青島方面對放鬆限購限售政策引發的關注,很是緊張,此項政策也極有可能是又一次的“朝令夕改”,從而在樓市調控問題上增加一次政策“朝令夕改”的記錄。除此之外,沒有更多可關注的地方。

  比較難以理解的是,既然是政策,在出臺之前一定經過深入的調查和思考,經過嚴密的分析與研究,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影響,也進行過認真的研判和預測,而不會是心血來潮、一時衝動。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朝令夕改”呢?如此,豈不損害政府的形象和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事實上,在樓市調控問題上,中央提出的各項要求,並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僵化教條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是一條基本原則。在這條基本原則下,還的因城施策、分類調控和強化城市政府責任的要求。也就是說,只要堅持好“房住不炒”的定位,保證房價的穩定,地方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採取不同類型的調控政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適度放鬆調控,而不需要與其他地方一樣,都是一個字——緊。而當房價出現反彈了,也可以隨時收緊政策,甚至比原來的更緊。

青島不必緊張,“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並不矛盾

  這裡,特別需要提醒地方政府的是,對樓市調控政策,無論是調整還是維持現狀,有一點必須把握好,不要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製造政績、維持經濟數據好看的手段,而是要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站在解決老百姓(603883,股吧)住房、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對樓市政策做出維持還是調整的決策。如果能夠把控好這一點,確保房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受衝擊和影響,就不要擔心輿論的反應,不要做出“朝令夕改”這樣的行為。“朝令夕改”,只會讓樓市更不穩定,讓老百姓的心理受到很大沖擊。

  去年以來,已經有多個地方對樓市調控政策進行了調整,也出現多起“朝令夕改”的現象。顯然,這是在制定政策上不慎重的表現,也是不自信的體現。如果能夠確保樓市不因為新的政策出臺而出現震盪,房價也不會因為樓市政策的調整而出現波動、特別是上漲,就不要擔心別的地方會怎麼看。各地有各地的實際,各地也有各地的不同,政策不可能都是一樣的。如果能夠一樣,中央就不要提出“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要求了。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青島真的需要對樓市政策做出適度調整,需要在某些方面、某些環節、某些區域、某些特殊房產和人群中取消或放鬆限購、限售,那就試試,看看市場有什麼反應。如果反應不強烈,就可以擴大試點範圍,直至全面放開。因為,樓市調控本身也到了需要從政策調控向長效管理轉變的時候了,到了需要用制度規範、市場調節、政策引導、觀念轉變、結構優化的時候了,到了讓市場對樓市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時候了,到了買房與租房共同支撐房地產市場的時候了。無論是青島還是其他地方都可以依據本地實際,做出探索與思考。

  必須引起思考和重視的是,調控並不是樓市走向健康的最終手段。中國的房地產,要想真正步入健康有序的軌道,還是要讓市場對樓市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讓市場決定房產的價格和交易。所以出現房價過快上漲的問題,就在於房地產市場在發展過程中,有形之手的干預太過嚴重,土地價格被無形中炒上去了。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已經抓住了房地產市場的“牛鼻子”。只要不把“牛鼻子”鬆掉,不讓炒房成為樓市的流行手段,甚至主流現象,而是讓房子真正迴歸到“居住”屬性,就不要擔心市場會出現嚴重問題。即便有問題,也可以通過規則和規矩來約束,通過監管來遏制。畢竟,“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並沒有矛盾,而是相輔相成。

青島不必緊張,“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並不矛盾

  因此,筆者也建議,對青島適度調整樓市調控政策的做法,媒體等也不要過度渲染、不要誇大政策的影響度,給青島一次嘗試的機會。或許,青島的做法,能夠為今後樓市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設計等產生積極影響,提供借鑑作用呢。即便不能成功,也可以回到現有的政策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