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多家醫院配備“救命神器”ECMO,費用高昂,有的10年僅用10次

“救命神器”ECMO

海南多家醫院配備“人工肺”

有的10年僅用10次
費用高使用率低

患者望“機”興嘆


今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款名為ECMO的體外生命支持設備受到廣泛關注。它的中文名為“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


海南多家醫院配備“救命神器”ECMO,費用高昂,有的10年僅用10次

患者正在使用中的ECMO(俗稱“人工肺”)

疫情期間,ECMO被用於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可以替代人的肺臟和心臟功能,在體外進行血液、呼吸循環支持,為患者贏取救治時間,其又被稱為“救命神器”。那麼,在海南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ECMO的使用情況如何,發揮了什麼作用?該設備開機費用昂貴,平時各醫院的使用情況如何呢?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對危重症患者使用ECMO

贏取救治時間


“上ECMO要給患者的多個部位穿刺、置管,需要團隊密切合作。”2月12日晚上10點,在海南省人民醫院感染科(省傳染病醫院)負壓病房接受救治的危重症患者杜先生達到了上ECMO的指徵,患者病情危急,該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周忠義、副主任醫師田佳等5名醫生及莊雪玉等3名護士立即行動。

上ECMO的難度大,風險大,術中還有可能出現大出血,但能為患者贏取更多救治的時間。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團隊爭分奪秒為患者做手術。手術歷時近5個小時,置管成功,並調試好了參數。

隨後,患者的病情穩定向好。不料,2月13日凌晨零時30分左右,ECMO出現管道運行異常!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專家組立即從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調派一臺ECMO和兩名醫生,緊急支援。經B超評估,排除血栓風險,決定實行原位更換ECMO。當時,海南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病區主治醫師劉潤到場後調試機器,做好管道預充,隨後的更換操作比較順利。

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雷振林說,上ECMO是代替肺的功能,讓杜先生的肺有恢復的時間,大概維持一個星期,他的情況都在改善,但後來感染又加重了,無奈輸給了病毒。


海南多家大醫院配備ECMO

有的十年僅用10次


爭取時間,跟時間賽跑。ECMO是醫院ICU裡把守“生死之門”的最後一道防線。除海南省人民醫院外,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西部中心醫院、三亞中心醫院、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等醫院都配備了ECMO。

10年前,海南省人民醫院採購了我省第一臺ECMO,並於2011年1月2日首次使用,為一位84歲的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應用ECMO治療,開創了我省ECMO應用治療先例。

當時共運行了10天ECMO,治療效果尚佳,無明顯栓塞、出血、局部及全身感染併發症。但該年邁患者長期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肺大泡形成、基礎心肺功能差反覆感染併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患者於同月12日心跳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

“ECMO是一個體外生命支持設備,起到短期改善症狀的作用,而不能解除病因。”田佳說,省人民醫院的ECMO放在重症醫學科使用,從2011年至今10年僅使用了10次。醫護人員坦言,ECMO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費用高


費用高昂使用率低

大部分患者望而卻步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來形容ECMO的費用昂貴。劉潤說,一般開機就要花費六七萬元,其中管道耗材是主要的費用,此外還要產生設備運行、人員支持、檢測藥物等費用。一般都要花費到10萬元左右,如果ECMO維持的時間長,或者中途出現血栓等併發症需要更換管道,費用會更貴。

海南多家醫院配備“救命神器”ECMO,費用高昂,有的10年僅用10次

劉潤介紹ECMO的原理及使用過程

劉潤表示,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18年引進了一臺ECMO,包括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救治杜先生,先後共有4位患者使用。

劉潤說,去年7月,儋州一位30多歲的女性,因患感染性心內膜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導致心衰和病毒性心肌炎,出現心源性休克,當時運用的是VA-ECMO。用了10天拔管時,該女子的病情好轉,但後期因感染加重遺憾去世。

“上ECMO花費確實較高,使用前都會跟患者溝通,有的患者一開始猶豫,後期嚴重了再上ECMO已經無力迴天。”劉潤介紹。

西部中心醫院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但多數患者因嫌ECMO花費高,最終“望而卻步”


有技術有人才

專家建議多措並舉降低治療費


4月15日,上海2名曾經接受ECMO治療的患者治癒出院。同一天,曾在武漢接受ECMO治療,挺了40天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胡先生,拔管後自主呼吸,還開始進行騎自行車的模擬訓練。

曾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學習肺移植技術,並專門學習了ECMO使用和管理的劉潤認為,隨著管理規範化和治療技術的進步,ECMO的治療成功率也提升了。劉潤說:“ECMO治療是支持手段,而不是治療手段,在費用允許的情況下,越早用越好。”

海口市人民醫院2017年購進一臺ECMO,目前還沒有病人使用過。重症醫學科專家呼籲,應從多方面著手降低ECMO使用費用,或者將治療費納入醫保報銷,讓該設備發揮應有作用。目前ECMO設備主要靠進口,國內企業可抓住機遇實現設備國產化,降低設備成本,救助更多患者。


來源: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

記者:王洪旭 文/圖

編輯:林明洋 實習生 劉夢媛

值班主任:史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