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昨天上午,我市舉行盛大的儀式歡迎27位援鄂醫護人員凱旋,市融媒體中心在慈曉客戶端對儀式全程進行了直播。

現場有市民自發組織前來,夾道歡迎;慈曉直播間裡,也有12.9萬的觀看量。無論是現場還是直播平臺上,氣氛都十分熱烈。儀式結束,這波熱潮澎湃的餘溫卻遲遲沒有散去。在慈溪日報微信公眾號、慈溪發佈微信公眾號、慈曉APP、愛慈溪抖音賬號等平臺,不斷有網友發表暖心評論,感動人心。

市民的熱情

這樣的字眼,

在各個平臺的留言區滿屏都是。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網友“花兒朵朵開”說:

“微風輕輕的吹,陽光灑在了慈溪這片有愛的地方,那是美麗可愛的援鄂醫療隊賦予了這座城市的魅力!他們捨棄了小家奔赴大家,他們不為別的就為了心中那份初心。感謝有你們,也正因為有了你們,才會有更多的家庭有了色彩斑斕的生活。白衣執甲入荊楚,今朝勇士載譽歸。”

網友“負離子”說:

今天在歡迎儀式現場不知流了多少淚水,看到這些圖片,嗨,又沒忍住,英雄終於平安回家,今天親人們都可以睡一個真正的安穩覺啦。致敬英雄!感謝有您!

走近他們

熱鬧會退去,

但是他們的付出我們不會忘記。

讓我們再次走近每一位英雄,

聽他們講講戰“疫”時光!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胡雪忠

慈溪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中共黨員

慈溪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

初到武漢,說不怕是假話,但總要有人先上!我是重症醫學科醫生,又是臨時黨支部書記,我不上誰上?我第一時間進入紅區。當病人知道我是來支援武漢的寧波醫生時,他們說:“你們來了,我們就有希望了!”那一剎那,我覺得來對了,冒再大風險都是值得的。通過精心治療,危重病人漸漸好轉出院。病區不時收到感謝信。

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住在黃鶴樓山腳下的老太太,出院前一天,她告訴我“黃鶴樓,我熟悉,我一定帶你們去。”我笑了,不由想起崔顥的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可愛的武漢人,希望你們“疫病一去不復返,健康千載福悠悠。”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武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此時,自豪感油然而生,能參與這場人民戰“疫”,被祖國需要,很自豪,我是一名中國醫生!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茅黛飛

慈溪市人民醫院甲乳外科護士長,

副主任護師,中共黨員

慈溪援鄂醫療隊護理組長、臨時黨支部委員

這次面臨的任務是挑戰性的,這次整個團隊接管的病區是由無到有的過程。剛開始每個人都免不了緊張、忐忑,作為護理小組組長,我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們邊工作,邊優化流程、相互磨合,辛苦不言而喻,但整個團隊心在一起,任何困難都能戰勝。

在重症病房裡輸液、打針、發藥,這些平時看來很平常的事,不僅要花費很大體力,還需要傾注更多愛心、細心、決心。一次巡房,一位病情嚴重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吃力地對我說“護士,我解大便了……”大叔面帶羞澀,用手指了指被子底下,我明白他的不適,安慰他:“大叔,沒關係,我立刻叫人一起過來給您清洗更換。”清理完,大叔對我豎起大拇指“謝謝你們,你們真好,我孩子都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真不好意思!”此時的我雖已全身溼透,氣喘吁吁,但心裡卻被暖到了,我覺得來武漢是對的,冒再大風險都是值得的。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高佳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護士長,

主管護師,中共黨員

慈溪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委員

初到武漢,作為“婦保十俠客”的小隊長,我便立即組織隊員進行嚴格的防護訓練,從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防護服,每個穿脫細節都嚴格把關。瞭解隊員的需求和困難,努力協調解決。

在武漢,我們全身心投入救治和護理工作,作為護理3組的副組長,我協助組長做好病區的各類協調工作,由於老年患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較多,我承擔了生活輔助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怕髒,不怕累,哪裡有病人需要生活護理,就出現在哪裡,把優質護理延伸到隔離病房的每個角落。

在這裡,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你去歇會兒,這裡我來收拾。”但說的最多的卻是“你們還有什麼沒做完?我來”“大家動作慢一點,注意防護”……是的,我要不停給大家“嘮叨”,讓每個隊員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馮琳琳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團委副書記,

主管護師,中共黨員

第一次進隔離病房時,心裡也十分忐忑,我就像一個新手,逐漸熟悉那裡的各種工作流程,慢慢的,我開始習慣這裡的一切。每次工作時都要時刻告訴自己,要把每個環節做細緻,不允許一絲偷懶,不給感染留一點機會。

作為寧波2隊護理三組的感控員,深感團隊的院感防控責任在肩。監督每一次的手衛生,提前準備好護目鏡,協助隊員們穿上防護服,確認安全後,才能在他們的衣服上貼上姓名標籤。等全部人員穿戴完畢,我也會穿好防護服,一路從清潔區域整理醫療廢品,並擦拭所有物品表面直至汙染區域。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在層層防護之下,都變得不那麼容易。

結束最後一個夜班,內心充滿不捨與感恩。感動於醫護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更感動於病人對我們醫護人員的肯定。來武漢,值得!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陳維迪

慈溪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中共預備黨員

隔離病房與普通病房區別很大,我們得穿防護服,戴兩層口罩、帽子、手套及鞋套,還戴著護目鏡,若碰到有核酸採樣等操作時,還要在防護服外穿隔離衣,戴面屏。一身穿戴很悶,不透氣,出病房時常常全身溼透。因為人員緊缺,無法進行有效輪換,我們在病房裡一待就是六、七個小時,出病房後往往累得不想說話,但我們無人叫苦叫累,一上班立刻精神抖擻投入戰鬥,因為在我們心裡,患者治癒出院是最大的動力。

雖然工作辛苦,且初期存在醫療物資匱乏、各種流程變動頻繁等諸多困難,但我們迎難而上,圓滿完成此次任務。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我向醫療隊臨時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併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能得到黨組織的肯定是無上光榮,讓我更加有力量前行,我將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陸永勇

慈溪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中共預備黨員

還記得,3月19日,寧波市援鄂醫療隊臨時黨委確定我為入黨積極分子。3月23日,我進隔離病房查完房已經中午12點多,出艙後就緊急在醫院清潔區參加臨時黨委第一支部會議,大家一致同意推薦我為中共預備黨員。3月25日,得到上級批覆,同意接收我和其他19位同事為預備黨員。緊接著,3月27日下午舉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

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在熠熠生輝的黨旗下,我就這樣迎來了自己政治生命的新起點。沒想到,我會如此榮幸;沒想到,會在千里之外的武漢入黨;更沒想到,會在和平時期以“火線入黨”的方式加入黨組織。正如寧波市援鄂醫療隊臨時黨委阮列敏書記講的,入黨是一種榮譽,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與擔當,是一份沉甸甸的任重在肩。我想,能在武漢一線入黨更是值得一生銘記。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孫益青

慈溪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護師,

中共黨員

我在學生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最早是在支部群裡看到了援鄂的報名表,也沒多想就直接報了名。回想起03年非典那時正在讀高三,當時看到白衣天使上戰場,各種艱苦奮戰也是熱血澎湃,高考填志願時就選了護理專業。工作後,在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時總能聽說醫務人員衝在一線的故事,對他們佩服不已。

隨著武漢疫情形勢吃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ICU專科護士、院感監控護士,我無法獨善其身。來到武漢,不僅需要我們日常治療護理,還要照顧患者吃喝拉撒等生活瑣事。高強度、高暴露、高防護的工作,6小時的搶救、搶救、再搶救,不吃不喝、來回奔跑,還有12小時的通宵班……但好在,我們都拼過來了。我想,在這場戰“疫”中,我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不忘自己的初心,致敬那些用行動詮釋這份職業意義的前輩們。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張夢夢

慈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初到武漢,諾大的城市街道空蕩,空氣溼冷,像是進入了冬眠。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硬仗”,既然此刻已踏上征程,那就是義無反顧,不勝不歸!

醫療隊進駐期間,正是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大家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交接工作,光谷院區的同仁協助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戰鬥狀態。猶記得第一次進紅區,第一次體驗成人紙尿褲,第一次嘗試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面對極限的生理壓力和超負荷的工作,大家卻都沒有退縮。

“離我再遠一點,不然傳染給你就不好了。”一位60多歲的阿姨這樣對我說,我心中湧上一股暖流。阿姨也總是怕麻煩我,我就“批評”她,“不要見外,有需要就告訴我們。”多少個日夜的陪伴,我們彼此加油,彼此溫暖,彼此感動。我們見證了這座英雄城市,現在,鄂州大地春暖花開,春回武漢,不負韶光!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姚雪女

慈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在病區,不少病人都有焦慮情緒,見不到家人,加上對新冠的恐懼,還有一部分人要靠藥物來維持相對穩定的情緒和睡眠。記得有一床的阿姨,只要是我每一次夜班,她都會打鈴求助:“護士啊,我睡不著,再給我一顆藥吧。”儘管她服用了一系列的藥物,仍擺脫不了焦慮的情緒,每當這個時候,我不會立刻拒絕她的請求,而是坐到她床頭,拉著她的手,聽她傾述睡不著的理由,就這樣一遍又一遍。我寬慰她:“閉上眼睛休息也是好的,興許你一會就會覺得困了,晚上少一些動靜,白天適量活動,晚上保障睡眠。”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把我們綁在了一起,我們就如同朋友、親人一般,後來她康復出院了,我竟有些不捨。

時間過得很快,可我感覺自己還可以繼續戰鬥,想念我的防護服,想念武漢同仁,也想念我們的病患……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姜志清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記得2月9日落地武漢時,我慶幸,我終於可以為武漢做點什麼了,終於能為武漢戰友出點力了!與大家想象的一樣,進病區工作時,我的護目鏡裡是模糊的戰友身影,防護服裡是溼透了的衣服,不敢吃不敢喝,為的是避免穿戴尿不溼而引起不適與過敏。不過,這些與更多的生命相比,都算不上什麼!

我們接管的這個病區都是重症病人,大部分都是合併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和他們相處,我總會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不知不覺地想給他們我能給的陪伴與安撫。每當看到他們朝我們點頭,對我們笑,說著無數感謝的話語,一切都值得了。

歷經50多天,堅強過,堅持過,感動過,自豪過,笑了又哭,回望這段日子,我們歷經了今生最嚴峻的考驗,我相信,無論天涯海角,這裡終究是我不忘的熱土。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胡齡之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護師,

中共黨員

我是一名90後,我們身上曾貼著這樣的“標籤”:自我、任性、佛系等,而今我想站出來說,如今,那一群被大人們悉心保護的孩子,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用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詮釋了一切。我不會忘記從接到醫院通知到進入武漢重症病房,兩天時間裡,面對陌生的護理工作、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方言,說不害怕是假的,但當我帶上防護口罩,穿上防護服,我就要為此而戰鬥,這就是我的職責所在,使命所託。

其實,在整個醫療隊,和我一樣的90後黨員有很多,我們都在這50多天的抗疫鬥爭中成長了,也正如習主席所希望的: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單鈺棟

慈溪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中共黨員

從未想到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踏上武漢的土地。來不及和親人道別,來不急仔細收拾行囊,這樣的緊急徵召,前線一定已經硝煙瀰漫。沒有人生而勇敢,只是我們選擇了無畏。同事說你這一輩子會有幾次是被國家需要的,有一次就足夠你牛逼一輩子了。是啊,時代的一粒塵,落在武漢人民的肩上變成了一座山,那就讓我們一起負重逆行!

在武漢,我們不畏艱難,頑強拼搏,不負人民的託付,向武漢人民交出了一份答卷。沒去武大看櫻花,沒去黃鶴樓憑欄遠眺,甚至沒有走過武漢的一街一巷,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已深深融入我們的生命。在那段最艱難困苦的時光,我們和武漢人民一起戰鬥。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武漢這座城市正在慢慢復甦,讓我們相約明年,在東湖畔櫻花樹下,重新觸摸武漢的煙火。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馬建科

慈溪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中共黨員

面對激增的病人數,面對新冠的極強傳染性,心中不免忐忑,但是家國有難,我們當挺身而出,這是作為中華兒女的驕傲,是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是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的覺悟,也是作為一個父親的表率。

身為感染科醫生,深知對於自身而言首要的是防護,增強自身免疫力,一遍又一遍練習穿脫防護服、護目鏡,與同事們相互監督,減少各種可能的暴露。

在這場戰“疫”中,很多人失去了親人,但我們沒有退縮,以命搏命,既然患者肯性命相托,我們願竭盡所能。至抗疫收官,懸著的心終於落地,感概國家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決心、決策和執行力,也感概英雄的武漢人民。

回來了,有不捨,有喜悅,有自豪,眼眶不禁溼潤。我們做到了,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我們都回來了。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吳偉

慈溪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中共黨員

“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15年的醫學之路讓我明白,醫者是一個需要用信念與仁愛,為病患帶去希望的職業。修醫德,行仁術,愛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

元宵節之夜,醫院緊急通知,火速集結一支醫療隊馳援武漢,得知消息後,我第一個報名了。院領導知道我的情況,關心我說:“你妻子懷著二胎,兒子年紀還小,如果有什麼困難要及時說出來。”我回答:“眼下最需要的就是我們呼吸科醫生,我又是黨員,這時候我必須衝在最前面。”

我想,治病救人不僅是冰冷的藥水,更重要的是關懷與愛。我們對患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您的病情會好起來的,請相信我們!”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謝謝你們,謝謝寧波醫療隊!”戰“疫”之後,我們更加珍視、更加懂得敬畏每一個生命,也更加理解“生命相托,永不言棄”的深意。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陳婷婷

慈溪市人民醫院護師,

中共預備黨員

我護理過很多患者,記憶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爺爺,因病情嚴重生活不能自理,我們要給他餵飯、吃藥、翻身、拍背。

我告訴爺爺,“一定要加油,我們一起慢慢的把這些都喝完。”一碗淺淺的粥,爺爺喝了將近1小時,看著空空的碗底,他笑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笑,他對我豎了大拇指。爺爺跟我說:“小姑娘,粥喝完,我就可以好得快點,我真的很想回去陪我兒子。”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直擊我的內心。

我想到自己17個月大的兒子,出發那天因為匆忙,我都沒有好好抱抱他,看著他小小的人兒,嘴角掛著淺淺的笑容,很不捨。但我知道,武漢更需要我。

作為慈溪隊伍裡年齡最小的一員,我非常感謝醫院可以給我這個出征武漢的機會。此行武漢,我也收穫了戰友情,這份情誼定會像恆星一樣永久,值得一生守候!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陳玲玲

慈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初到武漢,整個城市就像一座“空城”,只有我們的大巴在行駛,那時我知道,我們已經進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剛來時,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對我們說著謝謝,眼裡充滿了感恩和希望,而且對我們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天風雨無阻接送我們的司機會不停對我們說:“你們辛苦了,武漢人民謝謝你們。”病房裡因為武漢封城不能回家轉而報名保潔工作的小哥哥,每天工作,從未放棄。還有已經在這個戰場超負荷工作的同濟醫務同行,他們就像英雄的武漢人民的縮影,為這個他們熱愛的城市一直在付出,一直在堅持。

3月30日凌晨,我們上完了在武漢的最後一個班,送走最後一個病人,正式關艙,我們勝利了!看著這個奮鬥51個日夜的地方,有喜悅,還有不捨。現在,武漢這座城市已經復甦,願她從此不再生病,願這裡的人民永遠健康,平安。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馮玲飛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護師,

中共黨員

2月9日晚抵達武漢天河機場,那一刻心情是沉重的,因為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就像被按下了暫停鍵,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寂靜。而在此後的50多個日夜奮戰裡,我們打敗病毒,護理患者,還收穫了隊員的革命友誼。患者的一句“謝謝”讓我們感動,一句“辛苦了”讓防護服下的疲倦感減半,甚至歸零,這又讓我們戰鬥力爆棚。

在病區閉艙前轉來了一位老年痴呆、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還帶了導尿管,且尾骶部伴有壓瘡,病人躁動,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為減少治療期間意外發生,我們使用了約束帶、鼻飼,這些對護理增加了難度,專業的要求更高了,但大家沒有絲毫的退縮,牢記組長的叮嚀:防護第一,安全第一,牢記護理要點,加強生活護理,加強巡視病人,勤翻身,定時放鬆約束帶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黃健俊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我所在的武漢同濟大學光谷院區E3-2樓病區,進駐第一天,先跟同事一起熟悉病區的情況,接著很快就投入了護理工作中去,晝夜奮戰,認真工作。在上班的六個小時裡,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為的就是與時間賽跑,同病毒戰鬥,為的是精心救治護理,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和心理狀態。在幾個小時的“戰鬥”之後,汗水浸溼了防護服,口罩在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作為團隊裡的唯一男護士,我挺引以為豪的,男護士體力強,更符合男患者的需求,生活方面照顧更方便。尤其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有獨特的優勢。手術室的工作也鍛煉出了較強的體力,所以,我一定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雖然我僅僅是一名普通的護士,但沒有退縮,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白衣戰士的神聖使命。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魯建娜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2020年的2月9日,是一個應該在我人生歷程中留下濃厚一筆色彩的日子。在此後的五十天奮戰中,我經歷了許多許多,自然也是收穫滿滿。

回想戰“疫”初期,看到我們前面的兄弟姐妹出發武漢,那時候的武漢,物資缺乏,人手不足,與疫情作戰,得多有性命之危。但那天,飛機降落至武漢天河機場時,我知道我可以跟他們一起,為這座城市做些什麼了。

我們接管的這個病區都是重症病人,許多病人都是合併基礎毛病的老年病人。看著一張張滄桑而又充滿著期望神情的臉上,我對自己說,要好好地守護他們。給他們的任何一個操作,任何一句話語,他們都說“謝謝,謝謝”。我也要謝謝他們,是他們讓我學會了成長,學會了承擔,學會了責任。疫情終會過去,願明年武漢櫻花爛漫時,咱們再來武漢共賞!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莫雙雙

慈溪市人民醫院護師,

中共黨員

在武漢工作的51天裡,為了工作時眼睛能看清楚,我們會在護目鏡上塗一層洗手液防霧,經過6個小時,出汗,起霧,洗手液揮發,刺激眼睛,每次卸下護目鏡,雙眼都會佈滿血絲,還帶著一股刺痛感,那天同事玲玲開玩笑說:“你眼睛那麼紅,把同濟的老師都嚇到了。”84消毒液、施康、酒精這些消毒劑時時刻刻都在保護我們,卻又在無形中傷害我們,時不時的咽痛幹癢,智能手機無法識別指紋,手心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幹皮,再不是什麼纖纖玉手……

當然,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嚴寒漫長的冬天已然過去,溫暖明媚的春天已經到了,患者們康復結伴出院,3月30日E3_3病區順利收官,我們唱著勝利的歌曲凱旋,這次我也可以驕傲地對兒子說一聲:“是的,媽媽也是英雄!”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胡云雲

慈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援鄂的50多天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這其中的辛苦只有我們自己清楚,但看見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轉,聽見一聲聲道謝,一次次目送患者健康出院,我們是那麼的滿足,只要大家健康了,我們流的淚和汗就都不算什麼!

記得有一次,有個老人大咯血。咯血止住了,但仍需要絕對臥床休息。老人為了少麻煩我,會趁我不在偷偷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我為了防止他再次出血,就像“貓盯老鼠”一樣偷偷地進病房看他。最後老人再三保證,絕對不再擅自下床,一定聽話。多善良的老人家,我紅著眼告訴他:“只要你病好了,血止住了,我累點又有什麼呢!”

想起武漢的點滴,不禁淚溼了眼眶。我想說:我很高興參加了這次戰“疫”,它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堅強,什麼是無畏,勇者無畏!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席慶女

慈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來到武漢後,雖然外面安靜得可怕,工作辛苦,枯燥和嚴肅。但在病房裡,我仍然能看到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他們不像我們想象的頹廢而悲傷,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是平和,是勇敢,是堅強。猶記得有一次進病房給病人打了熱水後,一位年輕男患者和我們聊起了天。他幽默地講述了他是如何被“關”進來的經歷,談笑風生,樂觀開朗。

其實,面對疫情,我們所需要的就是這種力量。病毒很可怕,但是它摧毀不了我們的堅強和堅韌。儘管我知道他看不到,但是穿著厚厚防護服戴著層層口罩下的我,是多麼想讓患者看到我的笑臉。不論何時,人都應該有希望。因為希望會引領我們走向勝利,走向光明。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這樣才可以保護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家園。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任吉波

慈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一切的不可知使我神經緊繃,那一刻是陌生的醫院,陌生的隊友,以及陌生而可怕的疾病。但就是這慌亂害怕的開始,經過了50幾個日夜的發酵,卻變成了一生再也無法忘卻的記憶,這是我們和患者的故事,是平凡而溫情的故事。

每一次的送飯,每一次的抽血,每一次的輸液,每一次的核酸採樣,每一次的發藥,雖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模糊的防護鏡,雖然我們言語有著障礙,但是似乎我們的心在一起,於是我們之間多了耐心,多了關心,多了傾聽,多了守候。不僅是我們帶給了他們希望,他們也帶給了我們關心與堅定。工作雖然已經結束,但在武漢發生的一幕幕,我們彼此都會銘記於心,這是人生美好的回憶和禮物。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陳朦娜

慈溪市人民醫院護師

來到武漢,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要在治療護理的同時,給病人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疾病來勢洶洶,很多病人知識有限,對於未知的、不瞭解的事物都會胡思亂想,感到害怕或焦慮。如護理人員在思想上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會對疾病的好轉和身體的恢復有很大好處。我想,既然我們穿上了防護服,做好了自我保護,就應該多多地走到病人身邊,跟他們說說話,陪他們聊聊天,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

新冠肺炎這個疾病是無情的,它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隔離了無數個家庭。但是,我們的國家是堅強的,人民是團結的,人心是溫暖的,在武漢需要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都來了。儘管它打亂了我們的步伐,但我相信,它打不亂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打不散我們團結一致的中國心。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沈利芳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副護士長,

護師,中共預備黨員

2月8日晚知道需要組建醫療隊支援湖北武漢的消息後,我沒有猶豫,舍下兩個孩子,主動請戰要求奔赴戰場。祖國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必首當其衝戰鬥在一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連夜整理行李,勇敢逆行。

進了病房,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有條不紊上好每一個班。完成日常治療後,為患者疏導心理,增加他們戰勝病毒的信心,哪怕被重重口罩悶得頭暈胸悶,哪怕被層層防護衣汗溼了衣襟,但我知道,這是我的使命,我的職責。

到武漢的第二天,我火速寫下入黨申請書,並且嚴格按照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令人興奮的是,黨支部吸收我為中共預備黨員。奉獻就是初心不負,擔當就是職責所在。我也相信,充滿活力的90後青年,定會在新時代的大舞臺上立下不朽的功勳。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餘雪風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副護士長,

主管護師,中共黨員

放下對孩子的思念,對家人的牽掛,我坐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在武漢的50多個日日夜夜裡,讓我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識,也收穫了太多的感動。

我是一名助產士,剛開始有擔心也有不安,我的專業能勝任危重病人的護理嗎?我能操作那些複雜的儀器嗎?但這些念頭在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後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因為我在病人的眼中看到了無助和對生命的渴望。

記得當我向一位患者阿姨作自我介紹時,阿姨緊緊握住我的手說:“護士,看到你們,就看到了希望,你們是來救我們的!”感受到了阿姨對生的渴望,我打心底告訴自己,一定要盡全力幫助他們共渡難關,減輕他們的痛苦,消除他們的顧慮。其實,這樣感動的瞬間還有太多太多,病人的一句句感謝、一封感謝信、一首讚美詩,足以讓我們的疲憊一掃而空。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周麗燕

慈溪市婦幼保健院主管護師,

中共黨員

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剪掉心愛的長髮,無怨無悔,告訴自己勇敢不哭。

病區年齡最大的94歲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我們輪流給她餵飯,翻身叩背預防壓瘡,清理大小便,做好口腔護理、會陰護理等。隔壁床的阿姨看到我們的一點一滴,忍不住寫感謝信讚美我們,說我們比她的親人還要親。而這些對我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力所能及幫助患者,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這不都是護理人在做的嗎?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不就是這樣嗎?

十年前畢業時南丁格爾誓詞猶在耳邊,十年後我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十年前入黨誓詞猶在耳邊,十年後我只是在履行自己的使命。這場戰役,讓我成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付出了汗水和淚水,卻收穫了無數真情和溫暖,這必將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一生難忘的回憶。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打勝仗,救病人,平安歸。感謝戰“疫”英雄,你們辛苦了。也感謝發表暖心評論的網友們,是你們的鼎力支援,讓英雄在戰場沒有後顧之憂,是你們的熱情歡呼,讓故鄉的懷抱更加溫暖。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佳珊 馮茜

編輯|雯子

- END -

60餘個日夜,27份手記,聽聽慈溪英雄的武漢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