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安家》結局了,劇中備受母親壓迫的房似錦擺脫了魔掌,收穫了幸福,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千千萬萬的房似錦,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愈加濃烈,關於什麼是原生家庭,有一個非常通俗的解釋:是指兒女還沒有成婚的時候,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有不少父母還在犯錯,以為物質上的給予即是滿足,實際上精神上的給予才叫富足。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一生致力於探索家庭關係,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她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名言,並不是一種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無數人都在經歷著的,它應該像警鐘一樣,在每個已經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的心中長鳴。


哪些行為會給孩子蒙上陰影?


01

過度關注,盲目給予


“您對我的愛就像溼棉襖,穿著沉,脫下來冷。”這句話源於《大明風華》張藝興扮演的朱祁鎮的一句臺詞,母親又當爹又當娘給到他的愛讓他喘不過氣。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實力演繹了,你給的不是我要的,我要的你給不了。孩子也是獨立自由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選擇,過度的關心和愛護往往只會讓他產生逆反情緒。


02

言語虐待,忽略自尊。


——“你真沒用!”

——“你懂什麼?”

——“生你還不如不生!”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也許是當眾埋怨責罵捱打,也許是被冷落忽略漠視獨自留在家中,是長期遭受身心虐待,或是被過度偏愛寵溺。


據瞭解,遭受過傷害的成年子女所表現出的症狀都是相似的,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有的內心自卑且表現出討好型人格,有的自尊心極強,內心敏感脆弱產生難以磨滅的陰影。


03

豪賭酗酒,身體虐待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基本都是捧著怕摔,含著怕化的程度,但這不能代表全部的孩子都在關愛中長大,有少數的一部分,除了承受責怪謾罵,還會遭受身體的虐待。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在中國式家庭中,牌桌文化和酒桌文化是一大特色,小賭怡情可以,大賭傷肝不行,對應的小酌舒壓可以,酗酒傷人不行。在國內的社會話題中,酗酒和家暴尤其典型,總有那麼些渣滓,在酒後對自己的妻兒大打出手,也有夫妻不睦,拿孩子出氣的,這些行為都會使孩子的成長受到影響。


04

不負責任,全面操控


這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孩子的感受無關緊要,只有自己最重要,不稱職的父母通過“不作為”將傷害隱形化。


另一個是強烈的控制,控制衣著、交友、夢想等人生中所有的事情,冠以“為你好”的名義。


安家結局了,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反思並沒有結局


這兩種極端都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陰影,使其變得自卑、自負、拖延,愛逃避,暴力崇拜,懦弱……


如何打造優質的家庭氛圍?


01

量力而行,適度給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基本都像眾星拱月一般,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的關愛下長大,但一味的給予,只會讓孩子學會索取,忘記付出,太過自私自我。


只有教會他付出才能收穫,體驗大人的不易,才能變得寬容體貼,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心存善意。


02

換位思考,保護自尊


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事物多,理解能力強、自我意識的覺醒更早,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自尊心。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我們作為家長不可當眾嘲笑,或是冷落忽略,也不能一味責罵,要慢慢引導鼓勵,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和愛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往往是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有著更強烈的自尊心,你家孩子自尊心強嗎?


03

樹立榜樣,學習自律


都說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創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榜樣的力量。


04

既是大樹,亦是港灣


優質的原生家庭,有人遮風避雨,也有人衝鋒陷陣。


這就要求家長既要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他提供堅實的後盾,也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抉擇,學會承擔。


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01

轉移注意力,積極向上奮鬥

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墮落、消極的藉口,只要你想,幸福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將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奮鬥在其他的事情上獲取滿足感和成就感。


過去原生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任,但是後續每一個選擇,你都要為自己負責任,為自己的新生家庭注入生命力。


02

改變生活環境,調整心態


正確認識自己原生家庭問題的關鍵,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改變生活環境,這樣可以遠離原生家庭,不受他們的控制和安排。


尋找生活中的小美好,調整好心態,讓它和你現在的生活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