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部“駱駝村”重生記

中新社新疆和田4月16日電 題:新疆南部“駱駝村”重生記

作者 胡嘉琛

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喀爾賽鎮庫木博依村地處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三面環沙。因“伴沙而居”,當地民眾喜養駱駝,該村也被稱為“駱駝村”。同時,人均耕地面積少等因素使得貧困長期困擾著“駱駝村”。近年來,在扶貧產業的“造血”作用下,“駱駝村”迎來重生。

“父輩們幾乎家家養駱駝,主要是為農牧業提供畜力,因為沒有經濟效益,此前養駱駝並未形成產業。”庫木博依村村民圖爾蓀託合提·圖爾蓀巴柯回憶稱,當地傳統養殖方式是把駱駝放至沙漠中散養,數月之後也不見駱駝增重,“全身是寶”的駱駝賣不出好價錢。

近兩年,在政府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墨玉縣開展精準扶貧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管理局駐墨玉縣喀爾賽鎮庫木博依村“訪惠聚”工作隊(“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簡稱“訪惠聚”)因地制宜,在庫木博依村成立了駱駝合作社,通過發展養殖產業促民眾增收。

“訪惠聚”工作隊協調3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為合作社購買了第一批駱駝,應合作社成員的要求,為他們提供科學化、現代化養殖方式的學習機會。工作隊成員艾來提江·艾木拉江說:“駝奶、駝絨、駝肉都可以產生價值。工作隊一方面幫助合作社成員提升養殖技能,一方面幫其拓市場,使合作社步入了‘快車道’。合作社現在共有282峰駱駝,每個月單是賣駝奶的收入就有近2萬元。”

據“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陳玉林介紹,庫木博依村1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逾202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簽訂託養協議,合作社按照每年不低於投資金額的8%進行分紅。半年時間內,合作社就給115戶貧困戶分紅資金逾8萬元。此外,合作社還帶動了6名貧困戶就業。

正是在加入合作社後,圖爾蓀託合提嚐到了養駱駝的甜頭,“我作為技術人員在合作社上班,每個月有2000元工資,再加上合作社的分紅,一年的收入近3萬元。我很有信心脫貧。”村民古麗居麥·納斯爾則告訴記者:“今年我把扶貧項目資金1.7萬元入股到駱駝養殖合作社,成為一名股東,可以拿到分紅。這樣我還有時間管理自己的核桃樹。”

如今,依託“產業+就業”的精準扶貧模式,庫木博依村65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271人實現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萬元。駱駝養殖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庫木博依村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駱駝村”。

“駱駝村”是新疆和田地區發展養殖產業的縮影。和田地區墨玉縣提出,今年將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發展,通過入股分紅、合作社分配收益、託養等方式帶動2.6萬戶貧困戶收益;對企業飼草料運費、畜產品外調、畜禽保險等方面投入5300萬元補貼資金。(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