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wechat ID:RenhongM20)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957年10月15日,武漢,一場盛大的通車儀式在這裡舉行,五萬武漢市民慶祝大橋落成通車典禮。在那時,歡呼吶喊聲中的人們也許不會想到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原本只是連通兩岸三鎮便於往來的通道,卻會在此後的光陰裡連接了時、空、人、及諸多情愫。如今,60年砥礪奮進,篳路藍縷,歷經風吹雨打,一甲子的歲月滄桑,武漢長江大橋雄姿依舊,像是武漢人的精神豐碑,巍然屹立。

武漢長江大橋,就是這座城市的核心吸引物。很少有這樣一座橋,本身就成為這座城市最大的景點。是旅遊目的地,經久不衰,因為她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三鎮融合的新起點,是這座江城的榮光,最好的城市名片。六歲的小兵哥,是以朝聖般的心情,從鄂東小碼頭逆江而上,來到與父母同齡的武漢長江大橋,徒步穿越長長的臂膀,少年夢圓。

武漢長江大橋,見證城市之子的奮鬥與成長。小兵哥來武漢求學、工作、定居之後,就與這座大橋長相依了,先後以徒步、坐公交、騎自行車、騎電動車、坐出租車、自駕等不同的方式,與她親密接觸。曾經那麼偉岸的大橋,幾分鐘就穿過了,感覺越來越短了,因為自己長大了。每一次,都在成長,就這樣,晝夜更替,生生不息,奮鬥不息。

武漢長江大橋,是留給這座城市最美的情書。多少個明亮的夜晚,多少情侶牽手走過她的臂膀,對著天空許下過美好誓言,如同城市夜空的繁星點點。小情侶的小心思,哪裡瞞得過慈祥的母親,可她也只是靜靜地看著。也會有手癢的行為藝術,海枯石爛的塗鴉,不文明卻也能理解。對於無數牽手一生的人來說,橋就是愛情,也是心靈的零距離。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太平軍修建的長江“浮橋”示意圖

今天長江大橋60歲了,一起來回顧她的歷史吧。自古跨江難,在武漢修建一座長江大橋更是好幾代人的夢想。早在太平天國時期(1853),太平軍佔領江城,曾在晴川閣和武昌漢陽門之間的江面上,“以巨纜橫縛大木”,搭起浮橋,浩蕩江水之上頓生坦途,“人來馬往,履如坦道”,這是史書記載在武漢長江上的第一條“大橋”。然而不久後,太平軍東征,此浮橋即被焚燬。

此後,從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在武漢建設“長江大橋”用以溝通南北鐵路的設想開始,武漢漸漸成為了國之重鎮,建設武漢長江大橋成為當時的前沿工業科技,成為國力強盛的象徵,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願景。

1913年,詹天佑首次參與建橋計劃,並進行實地勘測,雖因種種原因,規劃未獲實行,但其選址與現今武漢長江大橋修築地點基本一致。

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之實業計劃寫道“武漢者,指武昌、漢陽、漢口三市而言。於漢水口以橋或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市。”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家國建設藍圖,早已實現。然而當時政局紛亂,如此宏偉計劃未及付諸實踐就被匆匆擱淺。此後數十年間,關於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依然屢被提及,但最終了無聲息。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曾經滄海千層浪,敢架江河萬里橋。

直到新中國成立,籌備五年時間後,武漢長江大橋開始動工,期間,毛爺爺曾三次親臨工地視察。1956年6月2日,這位偉人更是在武漢暢遊長江,並在水中穿過了即將竣工的大橋,寫下了那首《水調歌頭·游泳》。而此時偉人心中再沒有“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的沉重,只有“當驚世界殊“的豪邁。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建設中的武漢長江大橋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橋樑史的“長子”,原計劃用四年零一個月完工,但意氣風發的建設者們僅用兩年零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一宏大的工程。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下層為鐵路橋,上層為公路橋。它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大橋通車前一天,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和蘇聯專家們走在武漢長江大橋公路橋上,前面小孩為滕代遠幼子滕久昕。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長江大橋通車慶典

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武漢三鎮連一體,南北大動脈京廣鐵路被打通,數千年來長江天塹有舟無橋的歷史終告結束。那一刻,全城沸騰,舉國歡慶。

自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伊始,《人民日報》就頭版刊登了《武漢長江大橋準備興工》的消息,並發表社論《努力修好武漢長江大橋》。而當集全國之力建設的武漢長江大橋成功通車後,《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社論《偉大的理想實現了》,以示慶賀。那一刻的武漢,成為了全國上下,萬眾矚目的焦點。

在第一篇社論結尾,有這樣一句話,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有力量——“我們相信,南北交通被長江隔斷的歷史很快要結束,架設在武漢三鎮的長江大橋將再一次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這個集全國智慧之力建設的武漢長江大橋,後來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成就,其圖案後來入選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新中國建設的重要標誌。

在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過程中,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現中鐵大橋局)也成為了培育人才的橋樑學校,點燃了發展的星星之火。時至今日,武漢的長江大橋(含在建)已有11座之多。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可以看出當地工商業的榮枯和工藝水平。可以說,近幾年武漢乃至中國橋樑的成長,就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縮影。

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從武漢長江大橋開始,中國橋樑建設者們憑藉紮紮實實的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勇擔重任的勇氣,讓“中國橋”不斷邁向新的跨越,甚至走出了國門,實現“出海”探路。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萬里長江第一橋,兩岸融雲天際消

早在武漢長江大橋建立的悠久歲月中,它就見證了武漢曾經濤頭挺立的光輝歲月,漢陽橋頭龜山上的武漢電視塔,是當年中國的第一座電視塔。而塔身的那個“稻花香”三個字,雖有低俗商業之嫌,在當年,卻是能真金白銀的招攬到天價廣告,是那個時代市場繁榮的最好例證。

建築雖不會說話,卻是最有生命力的。武漢長江大橋,在後來的人文沉澱下,也終於不僅限於連接左岸右岸,它也連接著人與人,人與時空。

1954年到1956年,長江大橋建設進入緊張的關鍵時期,全國支援的人力、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武漢。北京的工程技術人員,山東的轉業復原的軍人,四川的技工,河南的輔助工,來自五湖四海、操著不同口音的人們在這裡匯聚。此後,人們在此安家落戶,武漢長江大橋串起他們一生的時光。

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橋是歷史,也是寄託。

龜蛇靜起宏圖,萬里長江第一橋 創新城鬥志昂,武漢何時復榮光?

沒有哪一座橋,像武漢長江大橋那樣,厚重的記載了許多光榮與夢想、愛與希望。作為武漢曾經光榮的歷史符號,它堅挺的矗立在哪裡,像曾經那位偉人一樣,投之以振奮的目光,守望著這座城市的發展——

在她的過去,自帶光芒,帶來的是橋樑技術進步、工業發展、科技人才的蓬勃發展,齊頭並進;

在她的現在,靜靜守候,帶來的是城市發展與人文結合的凝思,沉默肅穆卻是它最有力的力量;

在她的未來,繼續注視,武漢這座“依水而生、伴水而興”的城市,再度迎來久違的崛起與復興。

長江大橋,復興大武漢最好的見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