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敘:《十八歲》

自敘:《十八歲》

圖片來源:網絡

我特別喜歡餘華在《十八歲出門遠行》中對於十八歲的一段描寫,他說:

“柏油馬路起伏不止,馬路像是貼在海浪上。我走在這條山區公路上,我像一條船。這年我十八歲,我下巴上那幾根黃色的鬍鬚迎風飄飄,那是第一批來這裡定居的鬍鬚,所以我格外珍重它們。”

對於我來說這即將是我的十八歲,因為我也即將要出門遠行。

十八歲這年我大一,嘴唇上的鬍鬚日趨濃密,就連一直半開不展的眉毛也是長了起來。我的心,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急需一片遼闊的草原能夠供我肆意地奔騰,任它而去。

我坦然地接受了高考給予我的所有現實,我勇敢地面對了自己對人生進行的所有選擇。這一年,我十八歲,我開始自己做決定。

我說我想學文學,因為我認為我自幼大抵是熱愛文學的。所以我便選擇了文學,這一點沒有人能夠駁斥。

我說我不想穿越北方,所以我任然留在南方。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一點也是沒有人能夠駁斥的。

我時常會想自己的選擇對不對的,因為我十八歲以前很少替自己做決定。

但我又非常討厭優柔寡斷的自己,所以我便想,就隨他去吧。

後來我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他們說這兒會叫春。我一聽便覺得十分有趣兒,越發相信了自己的決定起來。

如果在十八歲以前問我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一定會說是詩和遠方。這是我年少時的夢,就算多少有些輕狂。

我在十八歲以前就經常想,那時正值高考,高考完以後一定要再瘋狂一把,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因為高二的時候和發小做了這十八年以來最瘋狂、最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進行了武功山之旅。

懷揣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激情,仗著自己年滿十六歲能夠坐火車的熱血。前後不出三天,我們便決定了出征武功山。

武功山之旅自然是驚險刺激的,我也寫出了目前為止自己最長的一篇記敘性散文。這直接改變了我對高考的態度,也加深了我對文學幾乎瘋狂、熾熱的追求與熱愛。

我總是寄託希望於父母,至少在前十八年。因為父母真的是對我無微不至。

但我卻又總寄託理想於自身,至少在前二十年。因為父母真的無法一直對我無微不至。

我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徘徊於希望與理想之間,不能自拔。

我糾結,我絕望,我掙扎,我無可奈何。

我不知道該如何邁出理想的第一步,也不知道該如何掙脫父母溫暖而又溫馨的懷抱。

但是我做到了,至少在前十六年。

我認為我是極具有反叛意識的,這點從諸多地方便能夠看出。這是我一直倍感珍惜和呵護的意識,因為這是中國人所需要,而一直不得的。然而,我也是中國人。

我以前極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哎誰誰誰,你真醜”便要傷心痛苦好幾宿。

但是後來我好了,因為我發現真正厲害的人似乎都不好看,便開心地接受了這一觀點。

十八歲出門遠行,正當是好時候。

當十八歲的我踏出房門,踏出家門,踏出鄉門的那一刻,我儼然像是一個大人。成熟、老練、出眾,這是理想中對自己高度的評價。

而現實總是無情地擊碎你的理想,還原給你真像。

現在的我站在二十歲的檔口回顧十八歲,以十八歲的眼光看待這二十年。我知道我做到了,我越發地相信自己的選擇。因為路是一個人走的,後果也是自己承擔的。

所以,我看著牆上寫的“尊嚴來自實力,實力來自拼搏”,便低下頭去改寫了那段我最喜歡的十八歲的描寫:

“十八歲我出門遠行,柏油貼在馬路上起伏不止,馬路又像是貼在海浪上搖搖晃晃。我走在這條人生的公路上,我像一艘船。這年我十八歲,我下巴上那幾根黃色的鬍鬚迎風飄飄,那是第一批來到這裡定居的鬍鬚,所以我格外珍重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