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事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馮道其人

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早期效力於燕王劉守光,後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姓十君,在相位長達二十餘年,在政治上是個不倒翁。晚年在後漢隱帝時著有《長樂老自敘》,有詩集十卷,已佚失,僅存殘篇。

歷事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馮道其人


他在《長樂老自敘》中說道:“餘先自燕亡歸河東,事莊宗、明宗、愍帝、清泰帝、晉高祖、少帝、契丹主、漢高祖、今上,三世贈至師傅,階自將仕郎至開府儀同三司,職自幽州巡官至武勝軍節度使,官自試大理評事至兼中書令,正官自中書舍人至戎太傅、漢太師, 爵自開國男至齊國公。孝於家,忠於國,已無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其不足者,不能為大君致一統、定八方,誠有愧於歷官,何以答乾坤之施?老而自樂,何樂如之?”

馮道此文,記述自己平生所得官爵,引以為榮。自號長樂老,對自己所事歷代王朝喪君亡國,多不以為意。後多遭批評。元代詩人劉因劉作有《馮道》一詩,嘲諷道:“亡國降臣固位難,痴頑老子痴頑老幾朝官。朝梁暮晉渾閒事,更舍殘骸與契丹。” 後人便用“朝梁暮晉朝梁暮晉”喻反覆無常,沒有節操。

歷事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馮道其人

無代前期


《全唐詩》收錄馮道詩僅存五首及零星殘句。從其中《天道》、《偶作》兩首,大體可以看出他一生行事的心路和長期從政歷程艱難風險而不倒的為人要訣。《天道》雲:“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偶作》雲:“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須知海嶽歸明主, 未必(一作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幾時曾去世, 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 狼虎叢中也立身。”詩言志,也寄託著人們的思想感情。

結合馮道在《長樂老自敘》中說道:“靜思本末,慶及存亡,蓋自國恩,盡從家法,承訓誨之旨,關教化之源,在孝於家,在忠於國,口無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所願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以三不欺為素。賤如是,貴如是,長如是,老如是,事親、事君、事長,臨人之道,曠蒙天恕,累經難而獲多福,曾陷蕃而歸中華,非人之謀,是天之佑。”這是馮道自述生平行事能獲“天祐”,是在於持正道,不欺人,做好事,不做壞事,心中沒有惡念,不搞陰謀詭計。恪守儒學的道德標準則是其行事的指針。

歷事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馮道其人


馮道的詩和自序文或有自吹自擂之嫌,但行事磊落分明。細讀新、舊《五代史·馮道傳》之記事,道為人謙虛清儉,奉公守法,憐農憫農,曠達大度,能提拔孤寒之士,雕印經籍文史,敷揚學術文化,出使契丹能全身而退,諸此等等,足見其為人行事的大略。當時人議論到他,無不交口稱譽:或曰“道為政閒澹,獄市無撓”;或曰“道以德重,人所取則”;或曰“道以布衣有至行,立公朝有重望”。五代史臣著論雲:“道之履行鬱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體。”又曰:“道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這些話均可以與其詩文行事比照。

宋歐陽修、司馬光站在封建道德的制高點曾譏誚詆譭馮道是一個不知廉恥的人。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雜傳》論中,對馮道作評論,持孔子春秋褒貶筆法,作誅心之論,把馮道一棍子打倒在地,所持理由是馮道事四朝,相六帝,為無廉恥之人。

歷事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馮道其人

司馬光雕像


司馬光《資治通鑑》中亦大體持此議論。歐陽修、司馬光二人均是著名史家,此論一出,對後世影響頗大,有人拾其唾餘,津津樂道。須知:在五代整整五十四年中,兵戈不息,帝王輪換如弈棋,活著的文臣歷事兩朝、三朝、四朝、五主、六主有的是,這隻要翻閱五代史諸臣傳便可得知。

若說知人論世,對馮道進行評論,宋富弼、王安石、蘇軾、明李贄等人就對馮道多有讚揚和肯定,他們的見識比歐陽修、司馬光實高出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