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
2018年5月17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
2019年02月13日《海南省低速電動車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國家政策調整引發行業變化
隨著國家逐漸規範雙輪電動車的分類,雙輪電動車將分為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時速≤25Km/h)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存在,形式多以共享單車出現,短距離助力為主;電動摩托車(時速≥50Km/h)主要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鄉鎮出現,作為半徑50Km內的經濟型中遠途交通工具。
一旦政策落地,那麼現有電動摩托車作為一種新形式的摩托車會逐漸大量出現,現有一二線城市超速電動車會逐漸大量淘汰,會電動摩托車比例大量從一二線城市流向三四線城市、鄉鎮的情況;這一進程中可能會出現電動二手車市場,城市中電動自行車需求量增加、三四線城市摩托車市場競爭慘烈的情況,幾乎一定會出現摩托車廠家、電動車廠家血流成河的景象,當然這一週期可能會延長至10年甚至15年的週期,這從省級削減電動車廠家產能的行為中可見一斑。
電動車市場變化
雙輪動力車銷量降低原因
•購買力增加、汽車作為替代品
•共享出行帶來的便利性
•安全意識的增加
•政策規範導致的行業緊縮
痛點
•廠家:市場需求量持續下滑,產品競爭更激烈,產能過剩,利潤降低。
•潛在需求:上路不安全(政策因素、產品特性因素)
需求
•廠家:新增產品附加價值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
•潛在需求:更安全、性價比更高的雙輪電動車
雙輪電動車廠家的應對
傳統廠家
•廠家:通過3C認證等強制認證或退出市場
•產品情況:急需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新晉廠家
•廠家:小米藉助平衡車廠家進入電動車市場;小牛電動車主動提前升級測試部分智能電動車必備功能,提前佈局市場。
•產品情況:產品僅考慮的用戶的代步需求,後續產品可能會從平衡角度增加相關技術。
電動自行車用戶畫像:
•1、特立獨行,不願意使用共享單車,有小資情緒但無非常強的購買力,或工作地區較偏遠公交不便、不在共享電單車運營區域。
•2、外賣人員、快遞人員、園區保安。
•3、三四線城市文化程度較低,不熟悉交通規則的人員或年齡較大怕罰款子女從安全角度考慮的人員。
電動摩托車用戶畫像:
•1、想省油費、公交費都想省的通勤人員。
•2、圖方便、不願意坐公交車,
•3、園區保安。
智能摩托車用戶畫像:
•1、三四線城市購買力一般愛好電子產品的中青年,學生。
•2、外賣人員、快遞人員、園區保安。
•3、有安全意識的普通電動摩托車需求者。
智能電動車未來設想
車輛
車尾車輛抵近雷達報警(頭盔內兩側紅燈微光提醒)
持續兩側側後視攝像頭
摩托車手機槽(互聯互通、導航通話)
液晶面板顯示航速、電量、行駛里程
總控顯示車輛自檢情況
車把集成總控按鈕
防偷防盜、開機狀態碰撞後跌倒未扶起超過3分鐘通知緊急聯繫人(交通事故)。
頭盔
通話、行車記錄儀
配件
存量電動車智能化改造
小米套路中電瓶車版本設想
青春版
減少智能化設備,只提供安全防護功能
正式版
智能化設備,安全防護
高配版
超長續航,更高級的材料
改造版
配件改造現有電瓶車,賣頭盔
這個大致的方案是之前幫一位師兄做的方案,後來被罵了一通,說類似的東西小牛已經開始佈局了,由於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景氣,不少電動車廠家都倒閉了。給智能汽車做中控配套的廠家大量的技術方案和板子賣不出去,已經把注意力轉移到兩輪車電動車上了,小牛已經開始佈局智能電動車市場了。我這個方案雖有點想法,但已經沒啥意義了,乾脆拿出來公佈給大家看著玩,權當吹水資料。
手機、頭盔、車體的互聯互通一定是智能雙輪電動車的主要戰略;安全和智能化是整個系統的主要賣點。
吹水回應
網友“多讀書少刷手機”:電動車智能化、鋰電化是大部分行業人員都看得見的趨勢,但是電動車作為普通代步工具的屬性太強,智能化可延伸性可擴展性的空間有限,不會像手機一樣。行業目前沒有一個好的模式
吹水:
智能化是對的,但是鋰電化就不必了吧,安全性隱患很大,更何況競爭那麼大的情況下還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不是自尋死路嘛。
智能化空間有限我看未必,君不見中檔以上的手機賣的也很好,中檔以上的奢侈品摩托車賣的也不錯嘛。市場是有需求的,不少年輕人對智能化的產品還是趨之若鶩,開車通話、開車導航、行車安全這些也的確是用戶痛點,在電動車行業被逼去和摩托車爭奪三四線和鄉鎮市場的時候,行業競爭一定會血流成河,通過增加產品功能(智能化)來增加競爭力幾乎是必然選擇。
行業不是沒有好模式,而是好模式都藏著在,如果仔細研究小米和小牛你會發現:小米的電動車是做平衡車的廠子做的,很明顯小米電動車走的將會是重安全的戰略路子;小牛在新的電動車上試驗的功能基本都是電動車智能化道路上的必須和核心功能。所以說不是沒有路子,而是傳統電動車行業壓根就沒有做這類產品的經驗,競爭力降低和血流成河幾乎是必須的,小米和小牛會借勢搶佔大量市場,就跟這幾年小米搶佔電視市場一樣,傳統行業反應的過來,跟上去,能活下來,中小企業反應不 過來,跟不上去,必死。
其實很多功能在現實中有已經有了應用,只不過在產品化和互聯互通上做的都比較差而已,比如你可以瞭解下無人自行車、智能頭盔、智能汽車中控系統。
智能化核心就那麼三個:環境感知、算法、人機交互/用戶體驗。這三點研究透徹,做成智能化輕而易舉,不過很多做產品的搞不明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