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姚衙前巷,位於贛州城區北部。巷由東北向西南再緩轉西北,略成弧形。長271米,寬3至4米。屬居民區,居住著百戶人家。

姚衙前巷共有9個出口處,系72條巷中出口處最多的一條巷道,與罈子巷、米汁巷、均井巷、橋兒口、攀高鋪、曾家巷、紙巷、方杆巷、呂屋巷、天王寺、嵯峨寺、鳳凰臺等巷巷相通,連成一體,面積之大,小巷之多,實屬罕見。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巷子通巷子,巷子套巷子”, 進入姚衙前,稍不留神,難辨去向,如同進入“祝家莊“的盤陀路,這說法不為過。三、四百年前此處商賈雲集,是古贛州繁華之地。現存的宋、明、清各代古屋,三大名井之一的東園古井和古街店鋪都基本保留。攀高鋪乃是清代科舉各地考生雲集之處。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姚衙前


據清同治《贛州府志》記載,此巷因位於明代贛州衛指揮使姚璽私衙前(今中段之大院),故名姚衙前。在清末,姚璽私衙已修建成一個大院,三層木結構,方形環狀,各層有走廊相通,中間有空坪,民國年間開設為新旅社。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與之相連的均井巷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與之相連的米之巷


姚衙前裡的故事


還是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的綿衣護衛——姚璽因給皇帝押送上貢寶物被盜,貶回家鄉任贛州衛指揮史,後稱總兵。姚璽30歲,位就四品,春風得意,腰纏萬貫,是個頗有名氣的貪官。在上任途中,又發現被盜貢品,巧計搶奪,吞為已有。這使得他成為贛州府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當時的姚衙前是車水馬龍,賓客如雲,川流不息。百姓無不震恐。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姚衙前東園古井


為博得一歌妓歡愛,姚璽曾誇口一說:“三山五嶺八景臺,十個銅錢買得來。”而這兩句朗朗上口的話,成了贛州久唱不衰的民謠,完整生動地記敘了贛州的地名。

姚璽案情敗露,最終一命歸天。其獨子也成了贛州首屈一指的敗家子,將姚璽想保其終生而購置的365間店鋪,也全部賣掉,最終淪為乞丐,凍死街頭。 姚衙前裡發生的故事,如一部濃縮的《警世通言》。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與之相連的鳳凰臺小巷


姚衙前巷的“藝術”氛圍十分濃厚。贛州最早的電影院——光華無聲電影院,最初就落戶在姚衙前。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贛州是個曲藝之鄉,在姚衙前的戲院裡上演過的贛州本土的民間曲藝便有南北詞、古文、東河戲、祁劇等。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姚衙前的現在


現今,姚衙前雖變得冷清,但其風貌環境有幸得以留存。街面依舊為明清時代鋪設的鵝卵石路面。當年明清風格的建築大部分都保留完好,當地住戶換置新房後也搬走了。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近年來,贛州對姚衙前這一歷史街區進行改造規劃,以完善功能設施、延續城市文脈、實現有機更新、煥發古城生機。

【歷史文化街區】贛州市姚衙前巷

▲姚衙前歷史文化街區


資料來源:《贛州姚衙前巷的故事》,有增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