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旅遊資源盤點:范仲淹 到底是鄒平人還是蘇州人???

很多濱州人,都知道範仲淹是濱州人,貌似是鄒平那邊。可上網一查,發現說的是蘇州人。一開始還以為是不是歷史記錄不清楚有爭議呢,查了好多條,統一的口徑,范仲淹就是蘇州人。忽然就顛覆了我以前的認知。抓緊看一下吧,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明明當地人都這麼說的,而且鄒平還有那麼大個範公酒廠,不會所有的都是一個笑話吧??

濱州旅遊資源盤點:范仲淹 到底是鄒平人還是蘇州人???

現在好些文字介紹不提了,查好久才知道,原來文正公(范仲淹諡號文正,竟然和濱州清代的杜受田的諡號一樣,但歷史上,通常稱范仲淹為文正公)祖籍就是蘇州,他生父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裡條件不好,他母親就帶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了鄒平的一個朱姓人家,范仲淹也就跟著繼父姓了朱。繼父也是讀書人,給他讀書方面打了個不錯的的底子,范仲淹喜歡讀書,後來為了求學,還到了附近的寺院去讀書。後來就出仕做官了,做到了知事參政的位置,大概就算是副宰相了。

濱州旅遊資源盤點:范仲淹 到底是鄒平人還是蘇州人???

據說范仲淹隨娘改嫁(忽然改了說書人的強調)的年齡太小,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到了23歲才知道這些。後來,他繼父去世了,三年後(古代人,親屬守靈,要在茅草屋裡住三年的),他才開始著手自己改回本姓,也算事情做的圓滿。

中國歷史悠久,封建社會經歷了多個朝代的更迭,每一代都有其能臣名將,范仲淹在歷史上有那麼大的名氣,到底為什麼呢?

濱州旅遊資源盤點:范仲淹 到底是鄒平人還是蘇州人???

范仲淹,也是最知名的,是他寫了《岳陽樓記》,很多人都曾在學生時代能夠通篇背誦全文。其最著名的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體現出文正公品格的高尚,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其次他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政治家的定位,主要來自於他參與了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前的一次變法,雖然最後失敗,但也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打下基礎。)

他不但是個政治家,而且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政治家,當然,歷史上主要看到了他文的一面,甚至有人惋惜他為什麼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按現代話說,在頂級的文人裡面,他政治能力很強,在眾多的政治家裡面,他的文學造詣很深。

濱州旅遊資源盤點:范仲淹 到底是鄒平人還是蘇州人???

全國有多個范文正公祠

這裡還有個我們鄒平當地關於范仲淹的傳說。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為避開寺內喧囂,范仲淹找到寺南一僻靜山洞讀書。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隻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隻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

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鑽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著黃光,一側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後,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赴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隻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並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覆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於是,慧通大師展開范仲淹書信,原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眾人恍然大悟,對范仲淹不貪財寶、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便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捐僧”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