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要是勸曹操不要殺呂布,曹操會不會連帶劉備也一起殺了?

拉拉褲led8啦


不會,因為曹操沒有那個實力,能殺了,早就殺了。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劉備畫像


第二是因為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 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劉備頭像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


曹操不敢殺劉備


文文情感故事


無論劉備勸還是不勸曹操殺害呂布,曹操都不敢殺害劉備,因為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兩位超一流名將保護,如果曹操要殺劉備,很可能自己也被關羽張飛殺死。

比如劉備與曹操在許昌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他可惜,於是不從。可見即使劉備寄人籬下,因為關羽張飛兩位超一流名將跟隨身邊,還是有殺死曹操的機會的。

因此並不是曹操不想殺劉備,而是因為關羽張飛與劉備形影不離,曹操即使要殺劉備也並不容易。


仁者厚德載物


如題所說,如果劉備真的在白門樓為呂布講情。曹操必定會連同劉備一起殺掉。

為什麼會這麼肯定呢?原因很簡單,曹操素知劉備與自己是一路人,志在天下絕非是人下之人。他日必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在心裡一直想除掉他。

那有的同學就要問了,為什麼劉備被呂布打敗投奔曹操時,曹操不但沒殺反而以上賓之禮相待呢?

要知道劉備素有英雄之名,海內皆知。一旦曹操在此時殺掉劉備,就會面對如郭嘉所說的那樣,招致害賢惡名。從此不會再有英雄去投奔曹操,失去天下人才。這種無緣無故殺一人而阻天下人心之事,曹操絕不會幹。所以才會以上賓之禮待之。

但是想除掉劉備之心,隨著與劉備接觸時間的增加是越加強烈。於是處處埋坑,隨時隨刻都在找機會殺劉備。在白門樓亦是如此,並不是隨口一問這麼簡單。呂布在曹操心裡早已經是必殺之人。曹操用人何等高明,似呂布這種反覆無常,見利忘義之人,曹操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不可能還要徵求劉備的意見。之所以問劉備,是因為這是曹操處心積慮,冥思苦想之後的問答。只要劉備回答少有偏差,就會招致殺身之禍。

劉備說辭只要稍有偏向呂布,曹操就會冠以反賊同夥的罪名,連同劉備一同殺掉。但是曹操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劉備是什麼人?梟雄不是白叫的。豈能看不出曹操想殺自己之心。在劉備心中委身於曹操無外乎是權宜之計,處事更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處處提防。所以在呂布求自己之時,就已經知道呂布是個禍害,而且還來害自己。他就已經有了計議,曹操不讓自己說話便罷,如讓自己說話必然是要害自己。那就要狠狠的踹呂布一腳,把自己撇清。果不其然,呂布向曹操討饒,曹操問自己要不要留下呂布,劉備立刻就明白曹操在給自己挖坑,沒有任何遲疑直接回答道:“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這唯一正確的答案-落井下石,與呂布劃清界限。

可笑呂布還大罵人家劉備無信,恐怕他到最後都不知道劉備為什麼不救自己。在他心中劉備是寬仁長者,而且有恩於劉備,今日相求即使劉備不能救下自己也會為自己說好話的。只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愣磕磕半天才反應過來。只是再怎麼罵也難逃一死啦!大腦是個好東西,但並不是什麼人都有!呂布必定會成為曹操與劉備這種人精的犧牲品和墊腳石。

所以在白門樓只要劉備敢為呂布講情,那迎接自己的就是與呂布一同上西天。就沒有後來的三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