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一個planB呢?

近年來,非常流行一個詞語“佛系青年”。小咖也曾給自己貼上過這樣的標籤,做事情從來沒有計劃,總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十天前就知道自己要坐車了,偏偏要等到發車前一個小時再買票。已經出發去旅遊了,還不知道自己要去哪玩,偏偏還喜歡自由行,能走到哪,遇見什麼樣的風景全靠緣分。看到這樣的小咖,你是否覺得這樣的生活也挺好的?年少的我是很喜歡希望的生活的,簡單粗暴,一點兒也不麻煩。家裡的老母親忍不住吐槽,就是你這種人被賣了,還笑著幫人算錢。

知女莫若母,姐妹真的被老母親說對了。這樣佛性的生活,只適合無憂無慮的小孩,出了毛病,笑嘻嘻的尋求老父親的help,總能解決。但是長大後,這種佛性的生活總是把小咖熱情似火的身體和心靈按在地板瘋狂摩擦。帶著第一桶金,到了景點被告知,提前一天訂票才能優惠(白費了幾百大洋)後悔不做攻略一;後悔不做攻略二,颱風來臨,回家的前一天還是搶不到票,感受著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悽慘;能用錢解決的事,除了心在滴血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喪、最無助的就是大學初次加入社團組織,那是大一下冊,學校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面對新的挑戰,我滿腔熱血的參加了。接著暴露了一大堆的問題,第一次接待重要領導時,忙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第一次舉辦活動的,臨時換了嘉賓?席卡來不急換!頒獎竟然把獎盃拿錯!問題重重。活動結束後,我自閉了,面壁三省,這是怎麼回事?問題在哪?我該怎麼辦?最後經過反思、討論、總結。曾經讓我們覺得毫無意義的策劃書,變成了我每場活動非常重視的環節。通過預設,想象當事情不能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向發展時,針對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準備好了解決方案。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而策劃也在整個活動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最好作為一名幕後工作著,看著一場場的活動完美謝幕,嘴角總是忍不住微微上揚。那是真正的滿足感。

旅行前,做好攻略;工作前,做好策劃準備;求職前,先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不能預知未來,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保持學習的能力呀!相信做好充分的準備總能讓事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為悅人,也要悅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