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裡大人物小人物都敢說要活捉生擒關羽,沒有人這樣說趙雲?

風停了67


舉個例子,登山者都聲稱去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人會叫嚷著攀登世界第二高峰或者第三高峰嗎?並不是他們真的想活捉關羽,而是關於已經是武將標杆,所以三國人物自然藉機”攀附”,以此揚名。



耕堂讀者


關羽身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倒在青龍偃月刀下的名將比比皆是;而趙雲為五虎上將的第四位,他是三國時代戰鬥數、斬將數、擒將數最高的。按照武力值,關羽和趙雲都屬於“超級猛將”,在三國武力榜上排名前列。

但確實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揚言要生擒關羽的人挺多的,有些甚至敢當面宣稱,一點不給二爺面子。檢點了一下,聲稱要生擒關羽的有以下幾位:

一、許禇

關羽降漢不降曹,歸附曹營,斬顏良、誅文丑,解了白馬之圍,受封漢壽亭侯。後來關羽打聽到劉備去處,掛印封金,不辭而別。曹操連忙趕來送行,在贈關羽盤纏和錦袍,關羽不下馬,“用青龍刀尖挑錦袍披於身上”。許褚很憤怒,認為關羽輕視曹操,就說:“此人無禮太甚,何不擒之?”

二、蔡陽

蔡陽有過兩次說要擒拿關羽。第一次是在關羽掛印封金,不告而別之時,蔡陽向曹操請命,願意率三千鐵騎,“去生擒關某,獻與丞相”

第二次是在關羽與張飛古城相會,蔡陽為外甥秦琪報仇,率兵追來,挺刀縱馬向關羽大喝曰:“你殺吾外甥秦琪,卻原來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來拿你!

三、夏侯惇

夏侯惇是在關羽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又在黃河渡口殺死夏侯惇的部將秦琪後,夏侯惇護犢子,要為秦琪討回公道,攔截關羽,責備關羽即無文書,又一路殺人,又斬殺了他的部將秦琪,“無禮太甚!我特來擒你,獻與丞相發落!”

曹操的使者到來,叫停了戰鬥,夏侯惇卻以曹操並不知關羽沿路斬將為理由說:“我只活捉他去見丞相,待丞相自放他。”

夏侯惇與關羽廝殺,“兩馬相交,戰不十合”,曹操的使者又到,喊停了戰鬥,夏侯惇停槍又問來使:“丞相叫擒關某乎?

夏侯惇當著關羽的面連續三次說要生擒他,純粹是一點臉面都不給。

四、楊齡

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外擴張,收取各郡。關羽請命率五百校刀手去攻打長沙城。長沙太守韓玄正欲命令老將黃忠出戰,階下在個管軍校一應聲而出,表示要生擒關羽:“不須老將軍出戰,只就某手中定活捉關某。

五、龐德

龐德這廝就更不客氣了,不但要擒關羽,還威脅要讓關羽下馬受降。曹魏大起七軍去援助樊城,龐德為前部先鋒,抬著棺材在陣前大呼:“吾奉魏王旨,特來取汝首。恐汝不信,備櫬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馬受降!”

都說關羽“英風震於華夏”,威名赫赫,但想擒拿他的人還確實不少。那麼同為蜀漢五虎上將的趙雲,有沒有人聲稱要擒拿他呢?也有一個,就是郭淮手下的部將蘇顒。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蜀漢全軍陷入後路被張郃切斷的危境,只得全軍後撤,當時在箕穀道引偏師吸引魏軍主力的趙雲親自斷後,率軍撤退。魏將郭淮命先鋒蘇顒追擊,要他小心提防,蘇顒卻說:“都督若肯接應,某當生擒趙雲”,也不知道這個渣渣哪來的勇氣?

那為什麼這麼多人敢說要擒拿關羽呢?關羽膂力超群,力大刀沉,在戰陣前堂堂正正廝殺,攻擊力非常強大,世間罕逢敵手。但由於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比較沉重,關羽打起仗來最為憑藉的是前半程發力,往往三個回合之內就解決問題。但武器沉重,消耗就大,一旦陷入長久戰,後繼乏力,關羽的威力就呈現出逐步遞減的態勢。

所以,關羽的衝擊力很強,突圍能力卻很一般。關羽曾經有三次陷入重圍:土山被圍,無法突圍,“降漢不降曹”;南山崗被圍,殺不出去,被關平、廖化救出;麥城被圍,突圍途中遭擒。

而趙雲的突圍能力是公認的三國時代天下第一。磐河、穰山、長坂坡、馬鞍山、鳳鳴山多次被圍,只有在年近七旬時,鳳鳴山陷圍,被關興和張苞救出,其餘時候都是“斬將破圍”,不但要突圍,還必斬殺敵將。

如果不被敵人生擒,必須要具備超強的應對群毆能力。關羽只遭到過一次夾擊,在土山被許禇和徐晃聯手夾攻,關羽奮力殺退二將。趙雲遭到群毆就多了:驤山之戰,對付許禇、于禁和李典三人;長坂坡對付馬延、張顗,焦觸和張南四將,隨後又對付鍾縉和鍾紳兄弟;赤壁烏林道對付徐晃和張郃;鳳鳴山對付韓瑤、韓琪、韓瓊、韓瑛兄弟四個;次日又獨戰魏軍八將。

要不被敵人生擒,還必須具備連續殺傷敵人的能力。關羽沒有過連續殺傷兩名敵將的紀錄。而趙雲在長坂坡連續殺傷敵將五十餘人,在米倉山連斬焦炳、慕容烈兩將,在鳳鳴山連滅韓氏兄弟四人,在箕谷又一合刺死蘇顒,一箭射翻萬政。

同時,為了避免受傷被擒,還要具備強悍的防禦力。這是關羽最大的弱項,他攻強守弱,防禦力極差,屢次中箭。而趙雲攻守兩端平衡,防禦力天下無敵,避箭水平更是無人能及。

不想被擒,還必須要有敢於以命相拼的悍勇作風。關羽驕矜狂妄,驕傲的人通常比較惜命。而趙雲低調少言,善咬的狗不叫,但下嘴特別兇狠入骨,敢於玩命,誰也不願意招惹這種人。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擒拿關羽是有可能的,但要想生擒趙雲,那純粹是找死。


饞嘴肥貓鏟史官


有意思,試為君一答。

沒錯,在三國演義裡,大夥兒一對戰關羽,好像興致一下就都提起來了,變得情緒高漲,無論是小人物大人物,有事沒事都喜歡嚷嚷這麼兩嗓子。“活捉關羽!生擒雲長!”可以說只要是關二爺一出馬,彷彿就天生自帶拉仇恨光環,為啥會這樣捏?

因為拿下關羽有三樣大好處,每一樣都是叫天下武將夢寐以求的。

一是出大名,關羽的名聲確實太響亮,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威名鎮華夏。自從呂布不在,他隱隱然就是天下第一高手的身份,拿下他,一戰成名絕不是夢,大將拿下他可以取而代之,小將,屌絲也得有夢想啊,萬一……馬忠不就實現了嗎?

二是得大利。關羽實際價值太誘人,響噹噹的蜀漢二號人物,荊州大軍統帥,主公劉備的生死兄弟,只要拿住他,找劉備提條件,哪怕換一座兩座城池,估計劉備都會答應。這是三國只此一人,別無分號的超級實惠大禮包。

三是身懷重寶。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尤其是赤兔馬,但凡是上陣打仗廝殺的人,誰能不眼紅這寶貝,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異寶動人心,無論行不行,感覺都有想去試一試的滿滿衝動啊。

你看,只要拿下關羽,不光有面子有裡子還有彩蛋什麼都齊了,這三條趙雲都夠不上邊,喊捉他幹嘛。就算關羽不在,估計敵手們改口也是改喊擒拿張飛才對吧。

三大好處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關羽有個廣為人知的弱點:傲,因為他傲,就容易被激怒。怒了之後,短時間是能增加戰力,但長久說就是一消耗。所以這麼一喊,在戰鬥中可能確實是有效果的。所謂不喊白不喊,喊了不白喊。連徐晃這種名將都覺得喊喊挺合適,喊喊更健康。何況別人。

總而言之,生擒關羽不僅嘴上喊著提氣,做不到不丟人,還是件投入產出比極高的事。同時,還有一些不太起眼的小環節,也讓對手覺得擒拿關羽這件事,是具備一定可操作性的,不會像抓趙雲聽上去那麼希望渺茫沒著兒沒落兒。

注意幾個小細節。一個是關羽作戰特點,馬快刀沉,善於閃電戰奔襲戰,講究一擊必殺。但他身軀龐大,體力不耐久戰,打時間長了,他一般都選擇主動退卻。所以對手們不免都認為,只要能扛住他前三刀不倒,慢慢就有機會出現。

第二個,關羽是三國最出名的箭靶子,沒有之一,職業戰鬥生涯中,曾多次中箭、遍體鱗傷。即使真刀真槍打不過他,放箭偷襲的機會也不小。

還有關羽是三國出名的堂堂君子,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他也容易上頭喜好追擊,因此引誘他中埋伏的可能性也大。關羽還特別好面子,實在見勢不妙,強行跪地求饒裝孫子,也許還能從刀下騙條命,反敗為勝。

所以,對上關羽雖然風險很大,也有這三勝之道。要比較起來,擒拿趙雲可就太費勁不討好了。長坂坡百萬大軍也拿他不住,武藝高,體力好,冷靜冷酷,洞察力強,龍膽槍青釭劍,外帶箭法百步穿楊,加上從來不說什麼槍下不死無名之輩的廢話,衝過來就是捅,誰閒得發慌去打他的主意啊。“生擒趙雲”這個口號不具備流行的基礎條件。

只有捉拿關羽,實在是三國居家旅行上陣搏殺獨一無二的最棒口號選擇,無論角色大小,都值得擁有。

答自劉羽舟和蕭銘珏,謝謝閱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