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原創】疫情期間如雨後春筍般的網課,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方便同時,我們也發現很多家庭的內部矛盾也在孩子網課學習中爆發。
偷玩手機、鼠標不時遊走點擊、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聽完瞬間就遺忘……大人的怒火往往就在那麼一瞬間就被點燃,“有沒認真在聽?平時上學上課是不是也這麼神遊?”孩子的情緒也是非常低落、恐懼、委屈……
其實,這是跟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係。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大腦的區別,同時也是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很重要區別。人類對大腦的研究恰如對宇宙的研究,既嚮往而努力卻又所知不多。目前腦科學對於大腦的研究啟示,可以幫助我們對少兒的心理發展和學習心理做出啟示。
早期經驗影響大腦神經的網絡化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著信息的刺激和影響,從而使得大腦的神經元進行著複雜的聯結。某種意義上來說,神經元的聯結緊密程度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有的孩子在網課期間,老師講課內容大腦都能有畫面、快速理解,有的孩子聽了一臉懵,就覺得電腦或者手機可以怎麼玩遊戲。
一方面是孩子的自控力不夠,缺乏對電子產品娛樂用途的剋制;一方面還是孩子學習的方式跟網課有很大的衝突。
幼兒大腦的神經元聯結取決於早期的經驗,包括遺傳、環境和教育。比如,孩子對蘋果的掌握,除了眼睛看到是紅色的、圓形,手可以去觸摸感受到光滑,鼻子可以去聞到香味,再送到嘴裡咀嚼。這系列的多感官參與的過程,對於幼兒階段孩子來說,是學習。反之,如果拿著一張有蘋果圖片的紙張給孩子看“蘋果”,哪怕反覆讀幾遍,對於大腦神經元來說,聯結的緊密程度也是遠沒有前面的多感官方式牢固。
通俗的話來說,少兒的學習需要多感官的學習,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學習,而不是人機交互。無論是實時互動對大腦的刺激和反饋,還是有同伴學習的氛圍、情感的傳遞,這些都是網課目前所無法傳遞的。
少兒的學習除了知識的提升,更多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與人交互、情感提升。很多人有感受,喜歡一門課更多是從喜歡這門課程老師開始。
那如何在非常時期,將網課的配合作用發揮出來?
一、制定規則
課堂秩序,是教學中一部分。同樣的道理,網課雖然不是在學校,但是我們也要有網課的課堂氛圍和秩序。比如網課時間的約定、桌面收拾清空有課堂氛圍(不能變成看網課),前期比較小的孩子,父母或者監護人還得在身邊跟著,避免出現玩電腦情況。
二、好習慣激勵
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省市的網課情況還得繼續,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排斥和迴避網課,畢竟網課也帶來了知識的便捷性,但是我們要發揮人的因素,培養在網課學習中的好習慣。比如,做筆記習慣;總結習慣;時間管理習慣等等。同時,做好激勵!
三、勞逸結合、運動為主
網課目前大部分時間,以視覺觀看、面對電子屏幕為主,所以這個時期反而要多注意運動時間,比如在安全情況下,下樓打球、跑步、騎行等,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供養放鬆,從而學習更有效率。
我是兒童心理學吳老師,感謝大家的收看,歡迎底下評論留言,育兒的道路上與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