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廣東專利授權量居全國首位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 通訊員粵市監報道 昨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以線上視頻的方式發佈《廣東知識產權證券化藍皮書》和廣東知識產權證券化研究及實踐成果。據統計,2013年至2019年廣東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高速增長,專利申請量由26.4萬件攀升至80.8萬件,專利授權量則由17萬件增長至52.7萬件。廣東專利申請及授權量全國佔比保持在17%-20%,顯著高於其他省市。2019年廣東省專利授權量527389件,同比增長10.31%,增速保持全國首位。

本次發佈的《廣東知識產權證券化藍皮書》是國內知識產權領域首次從知識產權證券化角度發佈的專業報告。

會上,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分別介紹了廣東三隻成功上市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構建、產品創新、上市發行等內容。2019年9月,廣州開發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了我國首隻純專利證券化產品“興業圓融——廣州開發區專利許可資產支持計劃”,該產品以民營中小科技企業專利權許可費用作為基礎資產,包括威創、華銀醫學、佳德環保、立達爾生物、中設機器人等11家民營企業的103件發明專利、37件實用新型專利,由廣州開發區金控集團子公司廣州凱得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承擔發起人(原始權益人)角色,發行規模為3.01億元人民幣,債項評級達到AAA級。該產品獲得中信銀行等投資機構參與投資認購,項目獲批認購倍數達到2.25。產品最終發行票面利率為4.00%/年。通過這個產品,每家企業可獲得300萬至4500萬元人民幣不等的融資款項,有助民營中小科技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巨峰在發佈會上表示,知識產權證券化是基於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信託等金融形式,以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完全不同的形態批量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開了更便利的新型融資渠道。特別是知識產權證券化採用打包證券化融資的形式集合若干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對缺乏傳統抵押物的中小企業進行批量化融資,一個證券化產品會給多家中小企業集合融資,讓多家企業受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2019年,廣東知識產權證券化實現零的突破,並連續上市發行三隻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為知識產權金融提供了可參考、複製的新模式。何巨峰介紹,接下來,廣東將組織知識產權證券化專家團隊開展全省知識產權證券化巡迴輔導工作,指導有條件的地市篩選出一批具備一定知識產權儲備且有意向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進行融資的後備企業,不斷優化廣東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環境,推動全省知識產權證券化工作走向縱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