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这两天《我是余欢水》的争议越来越多了,我也憋了一肚子话要讲。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1、

创作能不能谈女权?


剧中的绑匪徐二炮问绑来的人,谁能给他一个足够的理由,他就放过其中的一个人。


其中的女性梁安妮嘴快接了一句:肯定放我呀,我是女的,我是弱势啊。(这样的对白,小学生都不好意思说出口的。)


绑匪呵呵哒:别来这套,男女平等。


这话到这里,还算正常。


但紧接着绑匪又来一句:

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这话什么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创作者对平权的恨,都要溢出屏幕了。


虎扑上的直男们,看到这段台词同感得不要太多——终于有人帮我们一起骂女quan了。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微博上的人甚至开始嘲讽”男女平等“: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而这句明显不合时宜的台词,既不符合角色个性(一个绑匪突然cue女权),也对剧情无任何推动作用。它的出现是为什么呢?


唯一的解释是这只是创作者自我的宣泄。


自我宣泄没问题,但自我宣泄却表达出自己对平权的仇恨,就和网络上的键盘侠无异。


有人找借口说创作是自由的,但好的创作应当有合理的思考、理性的表达。


创作者可以在创作中表达出自己对当下女权的不满,但缘何不满?其个中来由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都需在作品中体现。


而剧中这一句”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却只能看到不满,无法看到这不满是从头而来。


这样的台词,只表达出来了情绪,再无任何思考。


观众愤怒了,理所因当。


因为女权被曲解了。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近日甚至有自媒体发文《别让中国女权碰不得》,指责观众给作品打一星是不让创作者碰女权话题。


这就错误理解观众的意思了。


女权话题当然可以碰,但怎么碰是一个问题。


同样是女权话题,豆瓣4.8的《皓澜传》怎么聊的,参考一下。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古代女子的不甘,所受到的不公正,寥寥几笔,写透了,甚至当下的我们也能生出同感。


而豆瓣8.4分的《我是余欢水》的创作,却一股脑儿地输出情绪,无表达无思考。


假设我写文只表达情绪,那也很简单:写这句台词的人真恶心!


但写这么一句,怎么样呢?让人站队吗?有意思吗?


2、

不谈碰瓷女权台词

《我是余欢水》7.4还是高了


《我是余欢水》未播出大结局以前,豆瓣评分8.4,大结局以后评分降至7.4。


而我看前六集给的评分是二星,看完12集仍然如此。


《我是余欢水》写的是余欢水的故事,前期塑造的余欢水简单来说是:惨+怂。


这部剧怎么塑造余欢水的惨呢?


余欢水在家里被老婆欺负,在公司被领导同事不屑,在社区被不讲理的邻居怼得体无完肤,多年好友骗他骗得团团转,老家还有个吸血鬼父亲。


总结,他哪哪都惨。


但具体细节是什么样的呢?


余欢水早上被老婆逼去买牛奶,买完牛奶送儿子上学,最终导致上班迟到了,上班迟到了又要扣工资。


表面看是塑造了余欢水在家里和在职场的不得意,但你细看,余欢水送儿子上学是乘坐的公共汽车。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现实生活中,但凡有点时间概念,也会选择打的而不是乘坐公交车。


你说要考虑金钱成本?我就不信,打车的钱会比扣的工资要多。(社畜如我就经常为了不迟到会多花点钱坐蹦蹦车)


这是我的生活经历让我对这样的情节膈应,编剧想来是没有过这样的工作经验,才会出现这样的细节问题。


而这样的细节问题在剧中比比皆是,编剧会经常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忽略了实际情况。


余欢水的兄弟吕夫蒙,欠钱不还特别理直气壮,不要脸到了极点。


编剧这是想塑造余欢水交友不慎,但四十多岁的人,身边的好友什么德行还没摸清,这交友实在过于匪夷所思。


而余欢水问吕夫蒙要债是跑到一个美术展厅,他在展厅的二楼吃着馄饨,吃完擤鼻涕发出刺耳的声音,一楼的观众都为此不爽。


这是剧中的笑料设置,但我们何时能在一个美术展厅的二楼看到过餐厅啊?还是一个能吃到馄饨的餐厅?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最后六集离谱的地方更多了,我就说一点,余欢水的三位领导,明明一个个地都很有钱,为什么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花钱雇人杀害余欢水,而是选择自己以身涉险?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这绝非常理,只是编剧为了让三个领导被绑架这一目标,

忽略了人物的自我。


至于余欢水另外一个特性”怂“,也塑造得很失败。


怂的人会好意思开口让狗主人拴好狗链吗?不会,怂的人是连口都不敢开,而不是开口后被怼得体无完肤。


怂的人会因为被楼上的装修声音吵至无法休息后就跑去楼上说?不会,怂的人只会默默拿出耳塞。


余欢水的个性塑造失败,其整个故事也变得失真。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而剧中的重要配角,塑造已不是失败,而是压根没有塑造。


余欢水的前妻甘虹,在剧中的出现是这样的:嫌弃余欢水,出轨,离婚,和别的男人结婚,问余欢水要钱。


这些情节,都和余欢水有关,因为这能让我们看到余欢水的家庭状况。


可是甘虹这一个人去哪里了呢?她的无奈在哪里?她的挣扎在哪里?


最后三集,甘虹更是直接消失,再也没有出现。


给《我是余欢水》打一星,太正常了


同样被忽略的还有余欢水的父亲、余欢水的三个领导、甘虹的哥哥、登山遇到的外国情侣……


他们都符号化了,他们的存在只为了刻画男主人公余欢水。


这对一部剧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缺点。


综上,这实在是一部不怎么样的剧,豆瓣7.4分?高了。


结语


观众打一星,从结果来看,让评分显得更合理了。


骂观众打一星非蠢即坏,也请这类人不要一面说着创作自由,一面却让打分不自由。


不要忘了,观众打分的考虑因素向来只有一点——喜欢就五星,不喜欢就一星。


这次因为两句台词而让作品评分骤降,也算是给创作者的一次教训——台词要好好写,人物要好好塑造,社会议题更是要慎之又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