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二次抗疫”靠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海底撈、西貝等消費者喜歡的餐飲品牌先後上演了一波神操作,即“漲價後道歉”,然後恢復至停業前的價格。

漲價突如其來,道歉也是帶著深深的歉意。有網友質疑稱,這是企業的營銷手段。如果真的是營銷,那消費者是妥妥被紮了心。

不過,我們拋開這是不是一種營銷手段不談,漲價、道歉、降價,一方面確實體現了當前餐飲業等商業經營艱難的處境,但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企業缺少更好的思路應對接下來的二次抗疫。

應該說,疫情發生以來,餐飲業受到衝擊非常大。西貝早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候喊出了“賬面資金撐不過3個月”,引發各方關注。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餐飲行業收入為4.67萬億元,其中15.5%的收入來自春節期間。按照這個比例進行推算,今年春節期間,餐飲業損失至少7000億元。而實際上的損失,可能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從3月初餐飲業恢復堂食至今,商家期待的“報復性消費”尚未出現,卻先端出了“報復性漲價”。隨著疫情在國際蔓延,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餐飲業徹底復甦還有待時日。

對於高度依靠現金流的餐飲業來說,為了儘可能減少損失,採取漲價措施也可以理解,比如海底撈漲價6%、西貝漲價10%-40%。畢竟,這是最容易見效的手段。西貝在道歉信末尾說,“其實我們也挺難的,還希望您支持生意。”

然而,這些企業在推出漲價措施的時候,忽略了當下消費者的承受能力。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9%。從類別來看,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14.9%。在食品菸酒價格中,鮮菜價格上漲9.0%。“最近菜真貴,去一趟菜場,沒買什麼魚蝦肉,光買點菜百把塊就沒了”的感嘆聲近來頻繁出現。

疫情,不僅僅是減少了餐飲等商業企業的營收,也逐漸改變著很多人的消費觀。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幣存款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同比多增4012億元。以一季度天數90天來計算,折算每天有700億存款迴流銀行。

這說明,疫情之下,消費者的危機意識、風險意識、儲蓄意識更加濃厚。那麼與之相對應,消費者對價格將更加敏感,消費理念也將更加理性。“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深深刺激了消費者敏感的價格神經。

同樣是餐飲,4月初,麥當勞、肯德基上演了完全不同的操作套路。兩家企業先後推出的半價桶活動,吸引了大批消費者購買,由於購買人數過多,導致小程序卡頓、無法下單。大多數消費者撿便宜、“薅羊毛”的心理,又一次得到了驗證。

商家期待的消費回補,需要時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稱,中國消費潛力巨大,前期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得到一定程度回補。“居民收入只是影響短期消費的因素之一。下階段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恢復,居民收入增長也會逐步好轉。”他說,從消費意願來看,中國民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比較強烈,消費結構總體升級趨勢不可逆轉。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

為了刺激消費,各地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不僅僅需要政策層面的努力,還需要企業做出更積極的努力,既要看到消費升級的趨勢,又要考慮到對價格的敏感,在質量與價格間尋找到平衡點。畢竟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與消費者直接產生關係,而一味漲價顯然並不是長久贏得消費者的最終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