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低情商的幾種表現,你身邊有幾種這樣的人?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每次你委婉表達一些事情的時候,TA總是聽不懂;

一會我家裡要來人,你看時間也不早了,要不,你留下吃頓飯?

好!

你家孩子有點太活潑了,別的也沒什麼問題。

哦!

這個也不是麻煩,(親手教學中。。。)只要這樣,這樣就行了,剩下比較簡單你就自己弄一下吧,我先忙我的。

弄都弄了,就幫我弄完吧!

是不是看完,都想要找人做心臟復甦了。

如果一個人說話做事經常讓人感覺到不舒服,那麼TA很可能就屬於"低情商"的人。

而之所以沒有人喜歡和情商低的交往,是因為他們不僅聽不懂我們的意思,而且言行舉止會讓人很不舒服。


一、逞口舌之快,沒有分寸尺度

有一些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總是喜歡在言語上勝過別人,就算別人懶於爭執,選擇後退,也絲毫不讓半分,一直咄咄逼人。

論低情商的幾種表現,你身邊有幾種這樣的人?

很多經常爭吵的家庭也是這樣,總有一方十分的強勢而且好戰,沒理也要爭上三分,有理更是吞骨嚼肉,得理不饒人。

而很多關係的破裂,往往就是這樣的開端。

俗話說:"讓人非我弱,退步自然寬。"

有時候即便我們在佔理情況下,也不要揪著別人不放,為彼此雙方都留下一點面子,才能做到真正的雙贏。

還有一種口舌之快是沒有懂別人想要表達的內容,就圖一時口舌之快,傷人於無形。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吃飯,酒過三巡後,一位朋友說起了自己的前男友:

說前男友,人長得也帥,工作也好,對自己也不錯,但是自己卻沒有好好的珍惜。

這時另一位朋友馬上接道:"恩呢,他確實是挺好。"

那位朋友一臉尷尬,半天找不到新的話題。

如果是一個情商稍微高一點的人,應該知道對於這個情緒應該怎麼回應,大多感慨往事的情況下,無非是希望對方安慰一下自己。

"雖然他很優秀,但是你也不差呀,以後肯定還能遇到更好的,你都喜歡什麼類型的呢?"

如果這樣回答,不僅安慰了她,還引出了新的話題,把氣氛活躍起來。

情商高的人,他們的高明之處在於說話做事之間能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會為了逞口舌之快,而稱為全民公敵。


二、對別人評頭論足貶低他人而不自知

有一種人很喜歡通過貶低別人的評價,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比如:"你看你口紅的顏色色差好大啊,應該很便宜吧,你看我的,這可是什麼什麼牌子的。""哎呀,你怎麼又胖了,怪不得找不到男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種心理的人非常多,他們在說話做事處處都在炫耀自己,為了自己所謂的優越感,不惜貶低、打壓別人。

論低情商的幾種表現,你身邊有幾種這樣的人?

之前朋友公司有一個同事,平常說話就讓大家十分不喜歡,別人買一個國產手機,他看到後就說;"國產機卡的要死,打死我我都不買這手機。"說完還拿出自己的手機讓大家看。

別人說自己剛裝修了房子,正給大家看裝修好的照片,大家都在誇顏色挺好看,風格也不錯,他卻在旁邊來了一句:"窗簾的樣式太LOW,茶几和沙發的顏色也不搭。。。"

總之就是裝修沒品位,那麼大的房子白瞎了。

有時候給大家帶一點零食,本來大家還挺開心,還沒說謝謝,就聽他說:"這可是從國外帶回來的,你們都沒吃過吧。"

搞的大家拿著手裡的零食,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簡直尷尬到極點。

如果一個人處處愛炫耀自己,而且是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反而會另自己的形象受損。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曾經說過一句話:

"每當你想要評論別人的時候,你要記住,不是世上所有人都擁有和你一樣的優越的條件。"

很多時候,所謂的高情商,其實很簡單,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


三、把情商低當作耿直

比情商低更可怕的,是把情商低當作耿直。

有些人喜歡在說一些別人不愛聽的話之前,都會加一句:"我這個人比較直,你別介意啊!"

潛意識的是想要表達,我可是忠言逆耳,你不愛聽的話,就是你心胸狹窄。

論低情商的幾種表現,你身邊有幾種這樣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考試不好你會說:"你媽說話比較直,你別介意啊!你是傻子嗎?就考這點分,吃那麼多飯,只長肉沒長腦子嗎?"

我想只要是正常的人應該都不會這樣說吧!

你只會說:"下次繼續努力,我們來看看哪裡還需要提高,下次我們爭取考好。"

那你為什麼會對別人這麼說呢?因為你沒有共情,沒有真的為他著想。

說出"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基本上是對情商放棄了。

有些人就會說:"我就是喜歡那些說話不拐彎抹角的人,不喜歡玩那些嘴皮上的套路。"

這種人就是一些毒雞湯口中所說的:情商高那是圓滑,是老油條;而你不是情商低,是耿直,是真誠。

如果你繼續我行我素,把所謂的耿直當擋箭牌,最終的結果只能是:

自己的交流能力越來越差,合作伙伴越來越少,被社會邊緣化,最後還會怪這個社會沒人喜歡聽真話。

高情商不是為了讓你變得圓滑世故,也不是為了讓你成為別人口中的"爛好人",而是為了培養一種共情的能力。

讓你在工作和生活著成為獨立思考、彼此尊重的人,而不是淪為話題的終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