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腫瘤患者下肢水腫的情況一般是由於血清白蛋白較低造成的,通常情況下血清白蛋白低於30g/L,即會出現輕度水腫的情況,比較明顯的是雙下肢水腫。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出現雙下肢或單側下肢水腫是由於腹腔腫瘤壓迫靜脈影響血液迴流引起的,除此之外還有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及婦科腫瘤患者較常見的淋巴性水腫。

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有研究顯示,對腹腔腫瘤進行放療後會影響股動脈血管彈性,也會導致下肢水腫。最後,少數患者還有心原性水腫、腎原性水腫及肝原性水腫以及藥物性水腫等。

低蛋白血癥

低蛋白血癥是一組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徵,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腫瘤患者因腫瘤細胞消耗,化療導致的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胃腸腫瘤造成的吞嚥困難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營養不良,血液中白蛋白的濃度就會不斷降低,導致患者出現四肢腫脹或陰部水腫。

因血清白蛋白低而造成的下肢水腫,注意,這裡說的是“白蛋白”,而不是“白血球”或者“白細胞”(很多患者會將這幾項指標混淆),通常您會在您的生化檢查或者肝功檢查中見到它,和“白蛋白”一起出現的還有“總蛋白”和“前白蛋白”。如果您的血漿總蛋白低於60g/L,或者白蛋白小於35g/L,則會被定義為低蛋白血癥。低蛋白血癥的症狀除了水腫(浮腫)以外,通常還會有乏力、消瘦、食慾和體力較差、貧血、頭暈等症狀。

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低蛋白血癥的原因

低蛋白血癥通常由以下一些原因造成:蛋白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厭食、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消化道梗阻等)、蛋白質合成障礙(如肝損害)、白蛋白分解代謝的速率增快(消化道疾病導致的蛋白丟失型腸病)、白蛋白分佈異常(危重患者及膿毒症患者較常見)以及長期大量蛋白質丟失(如消化道潰瘍、消化道惡性腫瘤等)。

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腫瘤患者為什麼容易出現低蛋白血癥

腫瘤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癥,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腫瘤患者食慾下降,飲食攝入過少,腫瘤快速生長又消耗了大量的營養,導致合成白蛋白的原材料不足,長期素食者往往也會出現低蛋白血癥。惡性腫瘤復發轉移,使機體長期處於系統性炎症反應狀態中,血管通透性增強,白蛋白外移和分解增加。另外白蛋白主要在肝臟合成,一旦出現肝臟轉移瘤,肝硬化,肝功能下降等也會導致合成能力下降。還有惡性胸水,腹水持續引流也會導致白蛋白的迅速丟失。

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低蛋白血癥的營養飲食原則

1、首先如果您的白蛋白指標已經低於35g/L,建議您首先諮詢您的臨床營養師或主管醫生,探討一下原因,以下的飲食建議僅適用於因單純蛋白(和能量)攝入不足導致低蛋白血癥的患者。

2、儘量使用蒸、燉、煮、炒等方法烹調魚和肉類,儘量少用煎、烤、炸等做法避免將肉類或魚類做焦,避免食用醃製或罐頭肉、魚類以及滷蛋滷肉等。動物肥肉部分含較多脂肪,動物內臟部分含較多膽固醇,因而高血脂症或高膽固醇血癥的腫瘤患者應注意食用的量和頻率。

3、堅果和種子類食物雖然蛋白含量較高但脂肪含量更高,推薦患者可作為加餐少量食用,每次以一隻手掌一把的量為宜。如果有高血脂症的患者則不建議每天食用,一週食用2-3次即可。

4、可在飲食中適量添加蛋白類的特殊醫學用途營養製劑,如大豆蛋白粉或乳清蛋白粉等,建議您諮詢臨床營養師根據您的日常飲食情況和身體情況為您推薦最適合的添加量。

5、儘量每頓正餐和加餐都有高蛋白的食物。高蛋白食物簡單來說就是:魚、肉、蛋、豆、奶、堅果

具體高蛋白食物選擇可以參考下列圖表:

別忽視,腫瘤患者出現肢體水腫,其實是低蛋白血癥,飲食如何調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